電影訊息
真相至上--Nothing But the Truth

真相至上

7.2 / 33,373人    108分鐘 | Canada:108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導演: 洛‧路瑞
編劇: 洛‧路瑞
演員: 凱特貝琴薩 麥特狄倫 安琪拉貝瑟 亞倫艾達 薇拉法蜜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旋窕

2013-02-18 21:16:54

真相至上——不要再說道德與原則,它不止這些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個故事必須看兩遍,第一遍我們看到了顯而易見的道德操守,原則,法律與第四權(新聞),這些被攤開在影片表面上在說,它們甚至就是影片的某些詞語,所以被我們捕獲。這一邊從開始到結束,我們就帶著這樣的眼光去觀看,覺得女主是個堅強是個值得被紀念的人,我們感嘆法律和現實的無情,因為他們對於這樣的人會要施以懲戒,當瑞秋最後擁抱她的孩子的時候,我感到百感交集,我覺得現實與理想讓我覺得堵得慌,她不僅僅是為了保護她的線人,還保護了如她的律師在聯邦法庭上所說的那樣,如果她舉報了她的線人,她無法保護向新聞吐露真相的人們,時她將成為新聞界的一個壞榜樣,她自己的線人的權利無法得到保證,那麼她所在的集團新聞公司也會如此,那麼整個新聞行業可想而知,政府的權利將得不到來自新聞媒體的制約,所以她的行為其實是從一個小方面映射的保護她的行業——新聞行業。這樣的尷尬與無奈讓我推及我的國家時感到我想寫好多好多的憤怒,又最終沒有勇氣的無奈。可是當結局出來的時候,我又在迷茫,瑞秋的不說是不想說,還是一旦說出來根本就沒有說服力,因為她的線人是一個孩子啊,而且告密的過程是那樣隨意,原諒我一開始的膚淺想法吧,因為這樣的想法讓我自己都覺得我無法給自己一個滿意的影片解釋,那麼這個影片到底在講什麼?僅僅是人性的虛偽嗎?
於是我又刪繁就簡的再看了一遍,我注意到瑞秋特別關注CIA女特務的女兒,第一遍時我覺得也許是因為同為母親的感受,後來我漸漸意識到不,因為在CIA女特務死後,本應該因為受到良心譴責而對說不說出線人這一問題,產生矛盾的瑞秋居然更加堅定了不說,絕不說出線人的意志。她在與她的律師在法官的書法里有這樣一段對話,她那著名的律師也開始勸她放棄自己的原則,甚至直擊她痛處的說,是看在自己的孩子的份上。可是瑞秋卻說:ray(她的丈夫)、timmy(她的兒子)會沒事,但是這些都跟我的情報人無關,我的情報人會被指責害死了范倫•多,並且我向你保證我們談論的這個人會崩潰,而這個,不公平!是的因為這個就是死者自己的女兒,她女兒的無心之說被「有心」的瑞秋聽到並因此釀就了自己以及整個家庭的悲劇,那樣小的女孩,如何能背負這樣重的重擔,由此帶來的負罪感是可以想像的會同樣毀了小女孩的一輩子。故而瑞秋不能說,她更在堅定不能說是因為她感到她已經間接害死了范倫•多,她不能再傷害她的女兒,因為自己也是母親,她有多愛timmy,就有多大的勇氣擔負這一切。這是一個母親的勇氣,面對無法彌補的「錯誤」的勇氣,也許不能用錯誤這個詞,我的意思是也許是悲劇或者其他。到這來讓我膚淺的解釋一下這部影片的名字Nothing , but the truth,不是truth is the first或者其他,也許就應該是:只是一個真相除此之外它什麼都不是。因為就這一事件而言,真相就是小女孩間接害死了自己的母親,這是一個令人感到難堪的真相,它起源於無知與無意識,對於還是失去愛自己的母親這一惡果而言,它不應當成為懲罰孩子的理由,它沒有意義,它什麼都不是。但影片需要一個意義,這個意義便是在這長達107分鐘的故事中瑞秋所體現的經過磨難後更加的堅定的信念,保護另一個人的一生,減少她(小女孩)比死亡更疼痛的被真相的折磨。我想只有這樣一個主題才能解釋為什麼片中大段大段有關母親對孩子的愛的特寫。
我們不應噹噹告密者,但是我們更不應該向惡低頭。這惡來自於內心的恐懼。
其實就我個人而言,我並不覺得瑞秋有多偉大,這確實是她應該做的,她的職業無可避免的會帶來災難,世界是平衡的,有人被給予什麼有人就要被收回什麼,如果值得讚揚也許只在乎她用自己的承受挽救另一個人的痛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