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烈愛重生--Rust and Bone

锈与骨/烈爱重生(台)/

7.4 / 70,464人    120分鐘

導演: 賈克歐狄亞
編劇: 湯瑪斯畢德坎
演員: 瑪莉詠柯蒂亞 馬提亞斯修奈爾 席琳薩萊特 柯琳馬西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尉遲上九

2013-02-28 03:57:57

銹與骨:在絕望的生活中尋獲希望


歐洲三大電影節依舊是我每年樂此不疲關注的重點,即便是在被商業逐漸全面壟斷的趨勢下,作為文藝片的忠實粉絲,生活在保守苛刻的天朝裡,只能通過電影節尋獲點關於新片的資訊,而對於大多小眾文藝片而言,也只能依靠電影節這一平台,得到公平展映的機會。在去年第65屆坎城電影節上,一張海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似一個女人信賴的依附在愛人的背上,相互依靠而充滿溫情的畫面,很純粹很自然,很想了解其背後關於兩人的動人故事,於是銘記了它的名字——《銹與骨》。

但故事遠沒有海報那般美好,重點也並非聚焦在膚淺的談情說愛上,而是將鏡頭對準兩個看似大相逕庭,實際上有著相同生活性質和軌跡,孤獨無助的徘徊在社會邊緣的人身上,除了被愛融化的兩顆冰冷的心,從中還流露出了導演對於底層小人物和人生困境的關懷和理解。一個是獨自撫養兒子貧窮的單身爸爸阿里,一個是因一次意外失去雙腿的訓練師史蒂芬妮,他們都是無奈走下人生華麗舞台的人,被命運捉弄的類似境遇使兩人走到了一起,通過重重的考驗,加上彼此給予的溫情和支持,逐漸懂得了生活的真諦,迎來了希望的曙光。

帶著兒子摸爬滾打潦倒過活,無奈之下投奔姐姐,做著不定期的工作,最後還因不正當的行徑連累了家人,不近人情易怒易爆的性格特徵成了年幼兒子腦海中揮之不去的父親形象,而對於自己在家人的眼裡,似乎也只剩下無盡的失望,在生活殘酷冷漠的陪伴下,阿里開始在性與暴力的快感中尋找自我,僅僅滿足於瞬間的興奮和愉悅,卻忽略了身邊人的價值。但隨著史蒂芬妮的真心以待,家人痛恨的職責,兒子的死裡逃生,阿里才學著走出生活的瓶頸,及明白人終將無法擺脫本能和天性,愛人、親人間的關懷和依靠才是生活的本質和動力。

雖然有固定的工作和愛自己的男友,但從史蒂芬妮一開始的行徑,似乎可以隱約的感受到她對於生活的看法和態度,充滿了疲乏和厭倦,但隨之而來的巨大衝擊更是將其推入了黑暗的深淵,瞬間失去了所有,而阿裡的到來則給她帶來了安慰和關懷,在他身上沒有常人異樣的眼光和過多的憐憫,只有莫名的共鳴和對自己難得的理解,而從阿裡的身上,史蒂芬妮或許也看到了對於自我的滿足及對生活的激情,有了敢於面對生活的勇氣和希望,雖然對阿里不羈的隨意,有過失望,但她依舊默默地站在他的身後,隨著進一步的了解和依靠,兩人最終碰撞出了一種超越愛情的火花。

比起略顯俗套的勵志題材,這片最顯魅力的地方其實在於演員的強大表演,同《朗讀者》一樣,專業而天才的演員們為《銹與骨》撐起了半邊天,Matthias Schoenaerts將一個徘徊在底層生活的失意男人,演繹得入木三分,外表看似粗魯、迷茫而不羈,內心深處卻又流露著對希望和關愛的渴望。而Marion Cotillard的表演更是令人稱絕,無論是非常態的殘缺身體,還是內心情感富有層次的表達,可以說就連一個深邃的眼神,都充滿了飽滿的內容和深厚的情感,彷彿能從Cotillard的身上真實的感受到有相同遭遇人們的處境,不留痕跡的精湛演技,不得不令人為之信服和讚嘆。

動人的配樂,凌厲的剪輯,加上演員無可挑剔的精彩演繹,Jacques Audiard通過《銹與骨》再次帶出了一個恆古不變的真理:即使神馬都已失去,也不要捨棄對生活的希望和寄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