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殺人告白--Confession of a Murderer

我是杀人犯/星级杀人犯(港)/

7.1 / 6,244人    119分鐘

導演: 鄭秉吉
演員: 鄭在永 朴施厚 崔元英 金姈愛 張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精靈的夢想

2013-03-10 08:17:08

殺、還是不殺?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殺、還是不殺?
-------------------理性與血性的抉擇
《我是殺人犯》是一部很好看電影。說它好看,一是因為它緊張刺激,開片以警察與罪犯在十五年前的單挑對決直接拉開了故事的序幕,接下來出人意外的情節發展、真假殺手的直接對局,最後追捕真兇的一系列打鬥場面讓觀眾目不暇接,隨著故事的展開而大喜大悲;二是韓式搞笑讓整個影片笑點不斷。影片中的笑點恰到好處,讓觀影過程不致於太過沉悶;三是演員表演都十分到位,不論是主角還是配角,每一個人物都鮮活生動,沒有類似腦殘人士的存在,這點讓我很是欣慰。一句話,值得花點時間去欣賞。
有些網上的評論認為後面的打鬥及喜劇的結局拉低了影片的分數,認為影片終於秀妍獨自離開的鏡頭,也許更加震撼人心。對此我也認同,因為悲劇更加讓人刻骨銘心,美好事物的毀滅帶給人的衝擊力遠非大團圓所能比擬。但是從另一角度來講,我覺得影片如此安排也許是想讓人反思國家的刑事犯罪追訴時效制度。雖然假冒罪犯的遺屬出場一直在寫書道歉悔罪,但是真正的罪犯其實並無悔過之心,也正是他毫無悔改,甚至貪慕一個「完美罪犯」的虛榮,他才會在遺屬李斗錫和警官崔亨丘聯手設局下現身出場,最後死於非命。當人類起源之始,血仇血償是一項叢林法則。文明肇興,私人間的復仇必然影響整個種族的凝聚和團結,故而人們讓渡權利,讓國家機器代替私人進行復仇,這樣無力的弱者也能得到保護,有力的強者也不能任意擴大復仇深度和廣度,將內部的衝突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這樣有利於種族的穩定和繁衍。沒有進化到此的人類種族已經早已經成為文明史中的歷史痕跡,不復留存於世。人一出生即受社會影響,每一個人守法遵規是為理性;但同時人亦是一種動物,渴望殺戮的因子存留於自身的血液之中,衝動之下所謂的激情犯罪不是一件什麼稀罕之事。
在電影中警官崔亨丘其實一直面臨這種理性和血性的抉擇。十五年前他被兇犯擊敗,不能將兇犯繩之以法,反而差點丟掉性命,甚至深愛他的女友被兇犯擄為已有,最後被殘忍地殺害。如此血海深仇豈是能簡單忘卻的呢?在國家追訴時效已過,他與遺屬李斗錫聯手設局,即是在已知追訴時效已過的情況下設計的。雖然後面發現秀妍案還在司法追訴期內,但這無法抹卻他當初準備血仇血償進行復仇的原始意圖。諸多遺屬在影片的表現也說明了這個問題,在國家司法不予追究,但是想要復仇的個人並未放棄懲罰罪犯,哪怕因此受到國家法律的制裁也在所不惜。崔警官在如何處置兇犯其實曾經一度動搖的,特別是發現兇犯仍在追訴期內,仍可適用國家法律的情況下,他曾決定交給司法機關進行處置,這也是為什麼在現場佈置了眾多警察的原因。因為他畢竟是一個警官,本身就是國家機器的一份子,知道也應當知道維護法律的權威。但可惜的是兇犯最後表演,他對秀妍的殘忍最終還是激怒了崔。哪個男兒在此時不血性呢?更何況是得知自己深愛著的女人竟然如此殘死於此人之手。理性最終讓位於血性,把兇犯殺死成為他及一眾遺屬的唯一目標,唯有如此才能夠雪恨,才能讓眾多的人在今後的歲月中能夠活下去。
我承認我喜歡看到兇犯最後能夠這樣死去,因為這樣很爽。但是我同時更喜歡這個兇犯能夠在經過國家審判後被判處死刑。人沒有血性枉為人,但沒有理性卻也非人。過份地強調兇犯的人權是不是對受害人家屬的人權的侵害;而一味地快打快殺終會冤枉好人。這一命題我想永遠是人類這個社會中費解的難題。如果是這樣,那麼我還是希望影片的結尾崔警官能夠將兇犯交給國家,因為這樣才能彰顯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的意義所在。但是如果因為時效問題,兇犯能夠逃脫審判的話,那麼就實在有必要檢討下刑事司法制度的合理性。至少在中國,像這種情況兇犯是永遠也不可能因此免罪的,因為被發現的罪行只要罪犯一直沒歸案,那麼被他的追訴是對其終生有效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