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深入絕地--The Descent

黑暗侵袭/魔洞/暗袭

7.2 / 248,118人    99分鐘 | 100分鐘 (original unrated cut)

導演: 尼爾馬修
編劇: 尼爾馬修
演員: 薛娜麥克納德 愛莉克斯瑞德 諾拉珍孥恩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天蠍

2013-06-28 00:51:34

放大性別弱勢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驚悚片與恐怖片這兩個在當今中國電影市場上尚完全無法區分的片種,實則在拍攝風格和敘事結構上有著涇渭分明的界限。生吞活剝的分類來說,赤裸裸的視覺衝擊是恐怖片所向無敵的至尊法寶,冷冰冰的心理虐待則是驚悚片佛擋殺佛的不二法門。但如由英國導演尼爾馬歇爾於2005年拍攝完成的《黑暗侵襲》能成功將上述兩種片種之界限磨平的作品,就著實位列於不易佳作的行列了。這部講述女探險隊員同地下洞穴食人怪搏鬥的電影,以看似俗套的密室型驚逃片的影像風格,巧妙揉入心理驚悚劇的敘事精髓,成為了海量驚悚恐怖片迷必推片單上的常態客。

 

一,強制屬性

本片開場的祥和氛圍很快被一場突如其來的血腥車禍所打破,女主角薩拉只是在一瞬間便失去了自己的丈夫與女兒,搭上了從天堂駛往地獄的直通特快,而影片之後的劇情走向則更進一步證明了這輛特快奔向終點站的不遺餘力。六位好友的洞穴探險之旅在一系列暗藏的伏筆下顯露出刀鋒般的震悚感,情緒與氛圍的同步壓抑直到山洞坍塌這第一個劇情轉折點出呈現出了爆發性的張力。具有強制屬性的導演鏡頭一直關注著那些逼仄的轉角,狹長的隧道和未知的深淵,不遺餘力的讓觀眾獲得強大的代入感,同那些目前身心描繪尚顯粗線條的女人共同一步步潛入黑暗,絕望與凜冽的境地,這一切的目的當然是為了完成影片後半段所呈現出的華麗麗的殺人誅心的氛圍。

選取六位女性作為主角就已然顯現出了編劇在驚悚氛圍營造上的匠心獨運,男性角色的缺席(剛出場就死了)使得整部影片的力量分佈一直處於極度不平衡的,不均等的狀態,這一特點在洞穴封死,眾人迷路直到發現怪物的情節上都構成了對觀眾具有極強殺傷力的體驗感。觀眾對弱勢力量的保護情緒被導演強制性的牽引,觀影者也就不得不被這種略顯自虐式的觀影情緒一次次拉扯至異常直白的血腥暴力鏡頭展示段落。作為一個拍著B級片出家的導演,尼爾馬歇爾對於極端暴力鏡頭的展示可謂是駕輕就熟,這其中亦不乏一些富有想像力的創意,比如:骨折後斷裂的骨頭從身體中穿破而出(該死的是,這一幕足足拍了近十分鐘),女主角薩拉逃難後直接掉入一汪血潭,被彎刀穿喉而過卻苟延存活痛苦不堪,更不要提那些血腥片迷們已經習以為常的撕肉,斷腸等經典招式了。這樣處處戳人痛點的片段,反而增強了本片心理驚悚橋段的感染力,形成了強有力的共振結構,同時增強了整部影片視覺上的可看性。

往往喜歡看恐怖片的影迷都喜歡那種陰霾駛過不留痕跡的暢快體驗,可本片卻不是這樣,觀看《黑暗侵襲》的過程,從頭至尾都註定不會是一個享受的過程。因為強制性的血腥視覺衝擊只是目的其一,殺人誅心中的誅心才是這類影片玩弄人性的終極目的所在。

 

二,性別弱勢

影片的後半段,格局驟然變小,演員表演與編劇功力漸漸成了主導。先是誤殺事件埋下隱患,然後是逃命時的的自私嘴臉漸漸顯露,直到第三者插足事件如蛇一般從幽暗的洞穴中「倏」的竄出,點燃了影片中最為耐人尋味的驚悚橋段:女主角薩拉在怪獸來臨之際憤怒的將彎刀刺入朱諾的腿部,舉起火把狂名奔逃,後面只留下朱諾刺耳而寒心的尖叫聲。

誠然,女性性格弱點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影片中所有悲劇的根源所在。原本在怪獸面前所能激發出來的團結一心的勇氣與毅力,因為性格深處的猜忌,懷疑,懦弱,敏感以及神經質而土崩瓦解。被彎刀刺穿喉嚨的貝絲苦苦哀求「別丟下我」卻難逃被拋棄的命運,在暗處躲藏的姐妹聽到了好友的呼喚不去回應而是希冀所有的怪物全被她引了去,最後貝絲在臨死之前極度痛苦的情況下都要嚼舌根給予自己復仇最後一絲機會,當然,最悲劇性的片段還是之前提到的反目成仇事件給予觀眾心理上的最致命的一次重創。原本脆弱的友誼變得不堪一擊,而原本在生活中習以為常的性別弱點在極端條件下卻衍生為最致命的武器,怪獸隱退變為道具,人則變成了最恐怖的怪物。

為了營造人性蛻變的心理過程,影片用了幾個直觀的不能再直觀的視覺隱喻:掉入血潭之後的浴血重生,爬著皚皚白骨向著出口與光明進發,奔向文明社會後薩拉癲狂不止如夢方醒的痛哭,影片的儀式感呼之欲出。

導演拍攝影片時可謂包藏禍心,虐心做的那叫一個徹頭徹尾。視覺上的血腥衝擊,心理上的全線擊潰,結尾一如既往的反轉而不留一絲光明,就連影片結尾出字幕時的背景都要用上六個女孩進入山洞之前歡樂的黑白合影,仿若遺照般的存在對於觀眾心理殺傷力不可謂不大,不能叫回味無窮,應該叫噩夢難忘。觀看這類影片,心理素質鐵定是要先過關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