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The Reluctant Fundamentalist

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我不是拉登(港)/原教旨主义者

6.8 / 14,597人    130分鐘

導演: 米拉奈兒
編劇: Ami Boghani Mohsin Hamid
演員: 里茲阿邁德 凱特哈德森 李佛薛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蘭心

2013-08-31 07:36:14

被銘記的烏爾都語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給我的第一直覺感受:我們活著只認識三個人---朋友、敵人、路人。
影片在蒼涼的穆斯林吟唱開頭,高潮疊起的音律,烏爾都語抑揚頓挫,古樸又不失現代,透著強烈地吸引著有靈生物的宿命感。


我喜歡這樣本能質樸的歌唱,不加任何修飾地用人類的語言人類的聲音在天空中迴蕩。另一個感動過我的音樂是日本的民謠,男人用顫抖的憂傷的喉音表達絕望和絕望中的希望,我喜歡那樣天然的韻律。不是古琴那催人昏昏欲睡的高雅,我一直認為古琴是古人無聊到極致的行為。

在這個商業社會裡,人最怕站錯隊,被社團和集體拋棄是人最恐懼的事,意味著被孤立、被拋棄。
時時都要選擇立場,學習構建生活的模式,然後為實現這個模式去付出時間情感,這就是「夢想」的概念,美國夢、巴基斯坦夢、中國夢,,,夢,難道不是靈魂和身體選擇不同立場導致的決裂嗎?

選擇了立場,就樹立了敵人或者想像敵。基督說我是唯一的神,穆斯林也這麼說,你選擇了這個神,就得去嘲笑和攻擊別人所信奉的不一樣的神,還要找上幾千個理由說服自己,之後去說服身邊的人。宗教能帶來身心的平和嗎?還是更深層次的精神分裂?

很多人從出生就註定是個僧侶,顯然他仍然有權力在自己有限的範圍內追求個體的快樂--堅守自己的身份並忠於身份所賦予自己的責任,樂在其中。可是顯然這樣的命運並不值得推崇,更不值得洋洋自得。能夠自己選擇命運才是值得尊敬的的勇氣。

痛苦的產生來自於每個人都不得不同主人公一樣,發現被灌輸的夢想與自己如此格格不入,「活在被別人定義的生活里」,反思和迷失之後,除了麻木不仁,還有覺醒。

劇情真實,打動人心。

來自巴基斯坦拉合爾的昌蓋茲,十八歲時去美國著名的常春藤學院普林頓大學學習,四年學習所有科目全A,參加校足球隊,畢業前夕被紐約曼哈頓的大公司錄用,憑著出色的才華和勤奮被上司重用,並與公司CEO的侄女,一個很有才華的女藝術家相識戀愛。漸漸步入主流社會的生活方式,實現了衣冠楚楚、躊躇滿志的美國夢。
但風光的生活後面藏著隱痛。女友在與昌蓋茲相識前23周時,因酒後駕車導致了青梅竹馬的男友死亡,內疚和懷念折磨著他,與昌蓋茲的交往,需要「把他假裝成他」才能得以發展,而新戀情的發展滋生出新的犯罪感,女友的美貌、好家世、好的才華、漂亮的公寓,讓昌蓋茲陶醉和依戀,忽略了女友的精神異常,註定要這場戀愛向著畸形的方向發展。
昌蓋茲跟隨公司團隊來到菲律賓,評估一間汽車生產工廠的盈利提升空間,他的中肯分析建立在基層工人失業的基礎上,當同事提出這個質疑時,昌蓋茲仍然堅持著為中產階級和資本家獲取更多利潤的立場,並為對自己的決策產生道德疑問。
這時在酒店房間裡,昌蓋茲目睹了美國911被襲的電視直播,他的嘴角本能浮現出欣喜的表情。
回到美國,昌蓋茲在機場因為阿拉伯人的外貌特徵受到安檢人員的特殊檢查,脫光衣服接受罪犯式的非人道的身體檢查,昌蓋茲感到屈辱,但前來接機的女友告訴他,襲擊導致人心惶惶,「被非法強行搜身是特殊時期特殊處理」,應該理解。
昌蓋茲告訴女友,自己出生在傳統的穆斯林家庭,父母都希望能抱孫子,和女友探討生育子女的可能性。次日早晨醒來,昌蓋茲發現女友在廁所哭泣,女友在潛意識仍然不能忘記死去的前男友,並稱昌蓋茲是「別的男人」,對自己和「別的男人討論生兒育女」感到痛苦和羞恥。
昌蓋茲用自己高收入支付了妹妹婚禮所需的費用,並回到拉舍爾參加妹妹的婚禮。 出身貴族痴迷於詩歌不屑 於賺錢的詩人爸爸質疑昌蓋茲所從事的高薪水金融分析師的道德觀,對妻子接受兒子支付婚禮費用也表達出不屑和不滿。
昌蓋茲回來美國,見不到忙於佈置藝術展覽的女友,倍感失落。這時仍處於911後的緊張時期,人們緬懷著在911中遇難的同胞,對阿拉伯人仇視和不滿。昌蓋茲這時留起了穆斯林象徵的絡腮鬍子,在街上再次被警察當做危險分子關進了警察局。昌蓋茲這時意識到,無論自己多麼成功和優秀,無論多麼熱愛自由和民主的美國,但是由於自己的穆斯林血統,屢屢受到不公正的懷疑,實際上自己並不能真正融入這個口頭上「向前看」行動上」向後看「的國家,他感到孤獨,充滿質疑,平靜溫和的心態被暴力的種子萌芽所替代。
在這個壓抑的階段,昌蓋茲去女友的藝術展覽,驚訝地發現女友將拍攝自己的作品,以及兩人生活的一些片段作為展覽的主題,女友認為這是對昌蓋茲愛的表達,昌蓋茲卻認為女友未經過自己同意就將屬於兩人之間的私密公諸於眾,是為了譁眾取寵告訴大家」在911之後交了個巴基斯坦的男友「是一個多麼時尚的博取眼球的事情。兩人大吵一場後各自絕然走開。

迷茫的昌蓋茲跟隨器重他的小開去土耳其伊斯坦堡,評估一間42年歷史的出版公司是否有收購價值。出版公司老闆對充滿銅臭的兩個評估師表示了輕視,為了緩和氣氛昌蓋茲告訴他,自己的父親是個詩人。
出版公司老闆找到一本翻譯成土耳其語的昌蓋茲爸爸的詩集,昌蓋茲十分驚訝,他不知道爸爸的詩集還有土耳其語的譯本。老闆請他吃飯,問他是什麼年齡去的美國。他告訴昌蓋茲,土耳其的禁衛軍是奧斯曼帝國搶回來的基督教孩子,從小訓練他們成為優秀的武士,到一定年紀時就讓他 們回去出生的地方殺害他們的親人,摧毀他們的 家園。昌蓋茲十分震驚,他辯解說自己不是被他國飼養的殺手,他是穆斯林人。此時,昌蓋茲的自我選擇完成,在美國和祖國的不同立場間,他選擇了祖國。
昌蓋茲辭去工作,回到了拉合爾,在一所大學裡任教,傳播民主主義的思想,深受學生的擁護和愛戴。激進組織試圖拉攏昌蓋茲,但激進組織傳達的關於伊斯蘭教《古蘭經》是唯一真理的思想讓他在最後關頭止步。昌蓋茲雖然離開了對阿拉伯國家和人民造成傷害的美帝國主義,但也不願意陷入狹隘的民主主義,他不願意再陷入」不是工人,就是下 崗「、」不是美國人,就是巴基斯坦人」、「不是死,就是活」,這樣建立在對反方否決的基礎上的世界觀
這個追求人性真正自由的故事,起源於拉舍爾一個白人教授被綁架,白人教授由於間諜身份被激進分子綁架後,美國在拉舍爾進行了強勢的搜索。自由作家鮑比本來是 一個同情阿拉伯世界的人,經歷了911後意識到自己美國公民的角色本能,轉而為CIA服務。白人教授是鮑比
朋友以及勸其回歸美國人陣營的導師,鮑比救友心切,單槍匹馬找到被列為重點嫌疑人的昌蓋茲,試圖打探出下落,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
在拉合爾最純正的茶館裡,兩人喝茶就餐,昌蓋茲把自己的故事娓娓道來。現代的曼哈頓街區和古樸的拉舍爾街景,把生活在同一星空下卻處於不對等地位的兩個世界真實展現。
美國特警在拉舍爾開著豪華堅固的越野車橫衝直撞,為了救一個自己人,不惜對大批手無寸鐵的巴基斯坦愛國平民展開暴力行動,到最後關頭,查清事件跟昌蓋茲以及愛國學生沒有關係,才避免了一觸即發的流血事件。但是由於鮑比的誤判,開槍打死了昌蓋茲鍾愛的一個學生薩米爾。而美國人顯然不會對此付出任何責任。
影片在昌蓋茲在葬禮上的演講中結束:
薩米爾的家人讓我告訴你們,他們理解我們這份強烈的感受,是感情讓我們有了勇氣,還有一份訊息來自他的家人,如果我們無辜的,一直微笑的薩米爾可以聽到,他一定會同意,他們讓我們不要為他們的兒子哭泣,已經有太多的淚水流進這條河裡,他們讓我們不要以薩米爾的名義復仇,已經有太多的血流進這條河裡,他們請求我們不要詛咒命運,我們的兒子已經在阿拉的懷抱里,擦乾眼淚,為未來祈禱,一個沒有獨裁和暴君的未來,沒有侵略者,來吧,帶著你們心愛的人,告訴雄偉的太陽,留住它珍貴的光芒,我們會告訴自己的內心,追隨它的光芒而閃耀。

一部震撼人心的世界視覺電影,除了引人深思的主題,拉合爾、伊斯坦堡、曼哈頓、菲律賓多出外景風格各異,雄偉的清真教堂,訴說著曾經最偉大的阿拉伯帝國,曾經輝煌,也在努力再度崛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