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燕子李三

2013-10-12 00:26:33

新美式孤膽英雄影片時代的開創者


          當我第一次看《第一滴血》時候,其實這片子已經上映很久了。對主人公形象更多來自於喜歡健身的同學家裡的海報。硬朗到過份的眼神,壯碩的肌肉以及手頭的重型機槍。硬漢一詞,就來自於這個形象。蘭博的形象份內在與外在兩個方面,但由於是標準的動作片類型,所以外在的形象更深人人心,反戰核心則稍遜一籌,到影片後幾部續集,觀影者和影片製作者乾脆考慮的就是怎麼殺戮。
      作為越戰歸來的士兵,蘭博的身份設定濃縮了美國對外政策的驕傲與尷尬。一來作為世界警察的飛揚跋扈可以在別人的國家公開的殺戮,二來由於反戰思潮的湧起及「要做愛不要作戰」的國內呼聲逐漸佔據主流,曾經的英雄在戰爭後期成為國家機器、劊子手而被人鄙夷。戰爭的泥潭不僅是美國政府的麻煩,更是戰後歸國士兵的噩夢,且不論奧利佛斯通的越戰三部曲,受傷的士兵肢體不全,愛情打擊的鬱郁眾生,本片中蘭博雖然經過戰火洗禮依舊身體健康,體質壯碩,但內心的痛苦則成為眾生的噩夢。從蘭博正面形象的第一次示人,到警察局被人拷打,再到跑入山林奮起反抗,緊縮的眉頭,麻木的表情以及疲憊的神態都深深的成為這個角色的烙印。再聯繫最開頭一段,去找老戰友,言簡意賅,很冷淡很輕易的告訴他,或者告訴觀影者,你們已經被遺忘了,你們的時代過去了,就像失業者一樣迅速被推出門外,沒有任何感情色彩。對蘭博或他們這樣的退伍老兵而言也一樣,他們被拒絕也絕非第一次,冷淡的對待報以冷淡的回應,彼此不存在任何感情因素可言。
      影片中小鎮警長的形象可謂塑造成為一名秩序的嚴酷執行者,這點上類似中國的法家。不是法律的法,而是嚴刑峻法,極度苛責。你住在一個小區,你希望有個很嚴格管理外來者的警衛,他對外要凶,對自己人要好,這本無可厚非。可我們最難界定的往往是外來者的好壞。他是好人,警衛拒絕入內是錯的,他是壞人呢?所以警長只不過非常非常嚴格的履行了自己的義務,可一經動手便惹毛了這個久經沙場的職業殺手。美國社會的秩序條例非常之嚴格,例如一個寄宿制學校的學生必須遵守守則多達47頁!這就要求警方要求嫌疑人都按規定來,嫌疑人蘭博先生在極度恐慌下被迫反抗,或者說下意識的防衛過度,徹底打破了警方的底線,更讓自己緊張的精神徹底崩潰。影片表現這一段時候通過警長令人討厭到長相讓人同情蘭博,但仔細想來這實屬無奈,動機的不明確以及溝通的不及時導致了後續的屠殺。蘭博如何逃生,如何為自己縫傷口,如何在原始森林中補給求生絕對是標準的大片套路,尤其縫針一段當年看的我自己都肉疼,不過也好,再後來遇到打針什麼的就會告訴自己,蘭博可以,你就別怕疼。這與國內傳統影視劇中英雄形像有著決然不同的感覺。中國的英雄會在敵人炮火最兇猛時候突然傻了一樣站起來當靶子,中槍後也看不到傷口就是衣服上有點血,還的很堅決的看著戰友掏出自己這個月的DANG費,好像受傷致死一點不痛。其實根本不會嘛,我老舅打了一輩子仗,跟日本人,國民黨,印度人對戰,他跟我說,開始做八路,後來變解放軍,打仗時候非常講求戰術,根本不會那麼冒失,更不會主動暴露自己的地位。再看蘭博,鑒於拍攝手段和特效化妝手段的高明,墜崖後的蘭博縫針一段無比真實,讓人看的肉疼,而他也失聲慘叫,這就活生生的還原了一個人,更由於有血有肉,能讓人感同身受,更使得他由人轉向了戰神這一級別。
      後續的叢林陷阱,鬼魅圍剿都用極度影像化的手段塑造了一個退伍的職業軍人冷酷無情的一面,不負贅言。直到最後殺回小鎮,將滿腔怒火宣洩,才真的到了影片昇華的階段。這也是本片作為一部標準美式動作大片得以獲得影評人讚譽的原因。打光了子彈面對昔日的上司,史泰龍用他那不好看,但真的憋屈的哭腔說出了所有參與越戰軍人的內心苦痛。戰爭時候作為英雄被標榜,戰場上豁出性命或者留下殘疾,更重要的是,哪怕活著回來,自己也被社會拋棄,不被認可尊重,更要被當做屠夫一樣受人冷艷,社會的排斥,國家則不能給於正確的對待,尤其是最底層的士兵,他們不是將軍,即便有一枚勳章,也換不回自己的青春,更難以融入今天的高速社會。參見馬丁西克西斯的《出租汽車司機》,一樣的殘忍,只不過離城市更近,更麻木。
    哎?老山前線下來的那些人呢?他們今天又過得怎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