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白金數據:DNA連續殺人--Platina Data

白金数据/白金数据(港)/白金数据连续杀人(台)

5.8 / 430人    133分鐘

導演: 大友啓史
編劇: 東野圭吾 濱田秀哉
演員: 二宮和也 豐川悅司 鈴木保奈美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RW

2013-10-13 19:46:58

與原作不同之處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1.主次人格對換。原作中,RYU作為次人格出現。次人格愛著蓼科早樹為原型,幻化出的少女鈴蘭。
電影裡,RYU作為主人格,卻被醫生強扭成為次人格。
2.主次人格性格兌換。原作中,神樂以一個科研者身份出現,頭腦慎密卻對不諳人情世故,以致於原作後期的神樂有些任性,遲遲未能領悟RYU畫的意義。而RYU作為一個富有藝術氣息,情感豐富的人格,原作後期更是不斷給予神樂提示,並如同兄長般引導神樂體會:真實的東西不能被DNA改變,無論是人,還是東西。
電影裡,RYU成為柔弱伴有心理創傷的人格,相比之下,神樂一直尋求真相,無論是兇手還是自我內心剖析。最後的告白也奠定了兩人誰兄誰弟的關係。
3.女主角。蓼科早樹是鈴蘭的原型,原作中大篇幅描寫了鈴蘭這個少女,美麗天真。深愛著RYU。由於蓼科早樹死亡抑或愛情的衝擊,導致神樂也能看見鈴蘭。並產生細微的和RYU相似的,對少女的愛憐之情。
電影中,鈴蘭被刪。自始至終都是回憶中的蓼科早樹。而RYU與神樂對她的情感也是鮮明的獨立。
4.愛情。原作中,RYU不僅在之前與實體的蓼科早樹戀愛,在對方去世後,以鈴蘭的出現繼續延伸情感。結尾處最高潮,鈴蘭出現,也像徵著心愛人已死,RYU追隨離去的心意。
電影裡,RYU對於蓼科早樹的愛更有種依賴感。而電影中RYU過於溫柔的性格使得他們的戀愛有種青春的曖昧感。
5.結局。原作中,最後的boss是代表政府與集權的一方。於是整個主題也呼之欲出,特權的赦免,DNA計劃的機械與冰冷。最後RYU因為蓼科早樹的死而殺死對方。
而電影裡,boss則是瘋狂醫生的個人行為。集權主題一筆帶過,父親陶器一筆帶過,而白金數據更多是對現定情況的正義感,而非政府指定的特別保護數據。神樂殺死醫生並非為蓼科早樹,而是阻止計劃蔓延的大義。
綜上,電影與原著可以分開看。
二宮和也演出了頹廢小男人,澤野弘之開場音樂大氣磅礴。
水原希子打的一手好醬油。
雖然暢銷君被罵無數次,但原作中的RYU在最後依然感動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