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掃毒--The White Storm

扫毒/变役/

6.6 / 2,857人    140分鐘

導演: 陳木勝
編劇: 陳木勝
演員: 劉青雲 張家輝 古天樂 袁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痞子謙

2013-11-30 22:47:34

豐滿了人物,糙了劇情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掃毒》註定是一部被捧殺的作品,宣傳「集港片之大成」,集是集了但沒大成。毒品網路,臥底身份,警內爭鬥,國際背景,古惑仔,兄弟情義種種元素的混雜,有心的不斷變換充滿特色的場景,但情節上有過重的編作痕跡,無論是煽情還是故事轉折都太過刻意,且留下了許多「電冰箱問題」。「電冰箱問題」的概念是指細節上有很多在看片時不會注意,但是等你回家開冰箱時就會突然想起影片有些沒交待清楚的地方。「電冰箱問題」是編劇泰德•塔利對自己的作品《沉默的羔羊》提出的理念,他自認為自己在《沉默的羔羊》里有很多「電冰箱問題」的小細節,而我們都知道《沉默的羔羊》是一部經典作品,所以「電冰箱問題」原意上是一個正面的褒義詞。比如在《沉默的羔羊》中有一段簽字的段落,很隱性的說明了漢尼拔偷走了這支筆,而實際上從頭到尾都沒說明漢尼拔是如何偷走這支筆。而在《掃毒》裡的「電冰箱問題」都是弊端,就是大家常說的邏輯紕漏,一個原因是限制於時長,還有就是故事一直在拼命的把三個角色往死路上逼,令人遺憾的是劇情也被編劇要求往死胡同里鑽到最後完全沒有迴旋的彈性。

不過你不可否認三兄弟的角色編的非常豐滿,形象十分鮮明,五年前後三人的身份態度和立場的轉換相當有理有據,能夠將幾十集電視劇才能鋪陳開來的角色迅速的兩小時的時間裡立起來,其實都多虧於影片最大的缺點——「刻意的情節和過度的煽情」,當然還有劉青雲,古天樂和張家輝出色的演繹。他們的表現不可謂不出色,只是沒有給我們太多驚喜,因為大家多港片的類型元素都太過熟悉,即便三人以很高的完成度演繹出來大家都會覺得在情理之中。按照經典敘事的方法來說,在線性的時間線中,情節和角色相輔相成,互相推動和成立,最後出來的成片是情節還是角色給觀眾留下印象更深就要看導演自己的側重點。如此說來《掃毒》的三兄弟形象煽得女觀眾一把鼻涕一把淚不應該很成功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掃毒》是在編劇過程中就是角色先行(空槍,打電話告密,生命抉擇帶來的三人互相內疚是創作劇本的原點),再「添油加醋」的添加可以樹立人物性格的情節,為了什麼而特意去增加什麼,那麼刻意煽情就毫無阻礙的席捲了全片。

陳木勝在《掃毒》中的暴力場面是退步的,犯的毛病與《逆戰》相同,國際背景加大火力武器不能玩的盡興,出來的效果只是為了滿足視覺效果忽略了給觀眾帶來的緊張感,預告片中的直升機掃射只能說是華而不實。用暴力場面來形容是因為陳木勝近年的作品基本以拳腳動作為主,無論是與成龍合作的《新警察故事》和《寶貝計劃》,還是《保持通話》與《男兒本色》,即便是《全城戒備》也是拳腳為核心,槍戰永遠都是輔助性的。在《掃毒》中是以槍戰為主,可人物設置上容易聯想起《喋血街頭》,部份的動態掃射場面會讓人不自覺的串聯起《喋血街頭》。不過懂的人當然明白吳宇森式風格只是觀眾主觀的一種錯覺,三位主角從頭至尾手槍用到底,在結尾澳門的站位配合以及那些浪漫到讓人以為是穿幫的血霧,已經表明了陳木勝是在純粹的向師父杜琪峯致敬。

全片最滿意的還是江湖兄弟情的刻畫,這一點我很是滿意,當然我也知道有部份朋友會因為影片的缺點而對兄弟情產生厭惡和疑問。在我看來呢片中的手足情很是純粹,絕對是最簡單直接的男人之間的情愫,看上去矛盾全都寫在臉上,有意見就會毫不掩蓋的抒發出來,然後大吵大鬧甚至拳腳相搏,但是打完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又回到了當初的和平,心裡頭對對方的感情不減反增,這種與女人口是心非玩宮心計截然相反的情感在全片體現的淋漓盡致。除了這點,片子還是有兩處神來之筆的,尤其是港口貨櫃的撞車攤牌,視聽語言運用絕對是簡直了。

(涉及劇透)
五年後的重逢,三兄弟立場強弱已經完全轉換了,原本老大的劉青雲因為內疚已然勢微,在與張家輝碰撞過程中先是奮勇然後再逐漸放棄任由張家輝的隨意攻擊;以復仇姿態歸來的張家輝霸氣側漏拼命的把劉青雲往死裡撞;隨後趕來的古天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阻擊了張家輝對劉青雲衝撞,並逐漸發力反擊張家輝。在三人下車之前都不發一言,只有單一的眼神交流,而車子的運動形態反映這三人複雜的心理狀態,即便片子有諸多瑕疵,光憑這一場戲陳木勝這部片就值了。

P.S 張家輝炸人那一段真的是帥到難以自勃啊!明年是想要壟斷男配和男主(《魔警》)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