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掃毒--The White Storm

扫毒/变役/

6.6 / 2,857人    140分鐘

導演: 陳木勝
編劇: 陳木勝
演員: 劉青雲 張家輝 古天樂 袁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飛天PP豬

2013-12-03 05:30:18

個人的勝利,非港片的勝利


陳木勝是像陳可辛一樣會算計的導演。
這是那個時代香港導演的通病。成功是因為重視觀眾體驗,失敗也是因為太在意觀眾體驗。
可以說,陳木勝是功夫片導演,他拍過的成名片大多是功夫片,在九十年代港片最輝煌的時候,他是很有一些代表作的。陳木勝所拍的電影,大多數是英雄情結,兄弟義氣,熱衷塑造街頭流氓、無業遊民、失意警察。陳木勝拍片還是很有風格的,沒有太大的跳躍,水平也基本持平,沒有特別特別差的臭名聲之作。
陳木勝電影的分界點,大概可以從2005年《三岔口》開始。在《三岔口》之前,陳木勝用的是自己趕上香港電影輝煌時使用的本能手法,重點放在小人物的忠義悲劇和精彩打鬥上。香港電影衰落後,陳木勝也試錯地探索過拍片方向,最終《三岔口》的肯定令他找到了方向。
2005年《三岔口》是郭富城轉型之作,令迷茫的天王最終獲得自信轉型到電影演出上。陳木勝似乎也探索到了港片的新內涵,除了傳統的打鬥和兄弟義氣之外,更注重探索人物內心的矛盾與掙扎。
《掃毒》也不例外。除了擁有非常「港」的片名之外,班底也是港片御用。本片是典型的兄弟電影,加上兒童只有三個女演員。
本片的敘事超越了普通的好萊塢敘事,在觀眾都以為電影要結束的時候,電影只是經歷了一個節奏性的過門,接下來進行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反轉,恢復到「情和義 值千金 上刀山 下火海又何妨」的港片標準節奏。
結局悲情,是港片倫理的必然,令人不免想到吳宇森。但是吳宇森通常描繪雙人情義,陳木勝擅長刻畫三角關係。
說到三角關係,本片值得關注的是幾次三角構圖。
第一次,是影片開場,交代三人關係和各自工作背景。張家輝買了外賣,拿出兩個椅子招呼兄弟們吃飯,把高的椅子讓給劉青雲,自己坐矮板凳。一個細節交代劉青雲在張家輝心中的地位。接著喊宿醉的古天樂起床吃飯。古天樂坐起來,三人形成了非常經典的三角構圖。張家輝、劉青雲相對而坐在畫前,古天樂一個人正面對鏡頭在畫後。古天樂在三兄弟中一直屬於邊緣角色。其他兩人是警察他是臥底,其他兩兄弟朝夕相處他出生入死,吵起架來他倆肯定是一夥的。此時古天樂在三人關係和職業身份上都處於弱勢。
第二次,是泰國情況敗露,八面佛逼劉青雲在古天樂和張家輝中選一個生還,此時的三角形是劉青雲挾持八面佛女兒站在三角之巔,古天樂和張家輝站在三角兩底處,攝影機處於全景上帝視角。古天樂和張家輝在劉青雲心中都是同等重要的弟弟,而生與死都在劉青雲一念之間,此時他處於決定生死的上帝身份。所以站在三角形頂端。
第三次,張家輝復生,三兄弟在天台重逢,這時候,和第一次明顯不同,古天樂和劉青雲站在三角兩底,張家輝被孤立在頂端。因為突然出現的張家輝此時身份是報仇的毒梟,與劉古二人明顯對立。(值得注意的是其實此時三人都是逃犯,一個劫匪,一個越獄,還有一個是毒販,他們已經為了兄弟義氣和自我救贖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最後一次三角構圖,是三兄弟攜手勇闖八面佛泰國販毒集團,在被逼到無路可走的地步,在沙發上坐一個三角回憶兒時記憶(此處的回憶表明,他們的戰鬥有一定的不正當性),作戰時形成了一個三角的防禦同盟。
本片人物有非常複雜的心理活動和內心掙扎,又是一部容易突出演技的電影,三大影帝飆戲中,最精彩的是張家輝。尤其從在泰國被處決之後開始,催人淚下。
當然,本片也有很多槽點,比如人物轉變生硬,人物動機沒有足夠說服力,故事背景交代不夠,很多邏輯經不起推敲等。

縱觀本片,是三大影帝個人表演的勝利,是陳木勝再次挑戰獎項的野心之作,是導演迎合觀眾衝擊票房的有力候選,但是要說是港片的復興之作,未免樂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