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一隻麥麥

2013-12-12 23:34:10

從粉絲電影到人文史詩


2012年,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勢力榜中殺入一匹黑馬——獅門影業。帶動獅門崛起的主要力量來自當年的《飢餓遊戲》,一向偏愛重口味的獅門似乎找到了在商業洪流中搏擊的新籌碼。誰都沒想到,一部青春奇幻電影竟能爆發出如此強勁的能量,並且在一年後的今天用續集票房再次證明,這一系列的走紅絕非偶然。

儘管票房已成現象級事件,但前作導演加里·羅斯仍然執意退出,片方不得已找到《我是傳奇》導演弗朗西斯·勞倫斯接替執導。從最終的成果來看,弗朗西斯·勞倫斯頂住了壓力,在保留前作吸金要素的同時,在影片品質上狠下功夫,使之從一部普通的粉絲電影升級成歌頌自由的青春史詩。

對於一個商業片三部曲系列,第二部會稍顯尷尬一些。它既沒有開篇的新奇和震撼,又不能搶走終結篇的猛料和風頭。《星火燎原》較好地完成了應有的承上啟下功能,影片大體分為三部份:凱特尼斯和皮塔獲得冠軍之後新的生活狀態,重回飢餓遊戲戰場參加「世紀極限賽」,以及展望即將到來的暴力革命。兩位主角參賽前、參賽中與第一部在情節上有很多呼應,但又處處有所升級,比如更加突顯真人秀的虛偽性質,通過施惠國國王與新任遊戲設計官的密謀展示卑劣階級立場,刻畫參賽者的成熟和個性等等。最重要的是,這一部「飢餓遊戲」不再只是記錄一群青少年的打打殺殺,而是加入了覺醒、抗爭、呼喚自由等充滿人文主義光芒的題旨。

在原著小說里,皮塔是個仰慕凱特尼斯已久的男孩,可惜在第一部《飢餓遊戲》里,這個出鏡時間最長的男演員卻沒有承擔男主角的功能,只是個外表木訥的參賽搭檔。到了第二部里,皮塔這個人物豐滿十倍,他有自己的感情,不甘心只成為凱特尼斯的傀儡男友。喬什·哈切森這個演員本身就年輕又矮小,與凱特尼斯搭檔時更傾向於被保護者,而正是這樣,當這個小「男友」開始肩負起保護者形象時,才獲得了男主角的人格魅力。

想在兩個半小時裡裝下一部面面俱到的小說並不容易,影片非常懂得取捨,重點刻畫了已經晉陞為奧斯卡影后的詹妮弗·勞倫斯,同時又用寥寥數筆勾勒出精彩群像。比如表面玩世不恭卻老謀深算的黑密曲,比如造型不凡卻富有凡人情感的艾菲,比如凱特尼斯臨危不亂的妹妹,比如芬尼克捨己為人的老年朋友,都用一兩個細節就賦予了每個人物獨有的性格特徵。風吹草動,很多空鏡頭也烘托出凱特尼斯五味雜陳的內心世界。

《星火燎原》在觀感上是獨特的,一方面是奢華炫目的權貴幻想世界,一方面又是如此熟悉的艱難生活圖景;《星火燎原》在類型上是獨特的,它不同於《暮光之城》和《納尼亞傳奇》,融青春、奇幻、動作、冒險、驚悚等於一體,給到你的,絕不僅僅是三角戀加《大逃殺》這麼簡單。相信看過《星火燎原》的影迷,多半開始期待下一部《嘲笑鳥》的到來了吧。

【南方都市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