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風暴--Fire Storm[2013]

风暴/

6.2 / 2,260人    118分鐘 | Taiwan:109分鐘

導演: 袁錦麟
編劇: 袁錦麟
演員: 劉德華 林家棟 姚晨 胡軍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安東

2013-12-15 07:18:12

一場事先張揚的槍戰戲


    11月號《時尚先生》有篇江志強的訪談,他說以後拍電影,要考慮到中國觀眾平均年紀越來越小,很少電影可能像《阿凡達》一樣,什麼年齡都會吸引,要拍商業電影,還是要往年輕的方向去想。期間講到《風暴》,江老闆說目標觀眾群很明確,15到25歲,「年輕人就喜歡這個,打電玩一樣,『咚咚咚』打。動作嘛,場面嘛,火爆啊。」

    上一部《寒顫》,票房口碑,名利雙收,可有人雞蛋裡挑骨頭,說打得不夠過癮,於是有了《風暴》,一部事先張揚的槍戰戲,就是衝著刺激的動作場面去的,按火爆程度,在近幾年的華語警匪片裡,可算頂級。影片最後的重頭戲,呂良偉全副武裝,帶著各種輕重武器搶運鈔車,有好事者估算,軍火的成本都不一定比運鈔車裡的錢少。那又怎樣,爽就好,誰讓觀眾的口味越來越刁呢?電影開始前有《等風來》的預告片,男主角說:「爽還不行,還得成天爽?」哈,不知可否看做導演對觀眾的吐槽?

    作為幾乎接踵而至的兩部槍戰片,總覺得《風暴》與陳木勝的《掃毒》在氣質上有相似之處,看完片子回來一查,果然,《風暴》的導演袁錦麟,之前一直是陳木勝的御用編劇。劉德華和胡軍在兩棟高樓之間的鐵絲網上纏鬥的一場戲,驚心動魄,熟悉陳木勝的人卻也能一眼看出,這分明是摘自《雙雄》裡的現成戲碼。作為新人,袁錦麟交出了一份工整的作業,作品的完成度、劇情的合理性,甚至要高於陳木勝的《掃毒》,過份苛求他有鮮明的個性,可能有些過份,一個新導演能將如此大場面的槍戰戲掌控好,已是難得的成就。

    《風暴》的動作戲拍得有好萊塢范兒,「將香港變成『戰場』」,絕非虛言。想想也是,多少年沒有看到光天化日之下在街頭槍戰的港產動作片了——為了拍攝方便,導演們大都把槍戰的時間改到了夜裡。袁錦麟的這份魄力值得嘉許,讓人想到了任達華《悍匪》之類的老港片的那股彪悍氣。之前一直熱炒的「炸翻中環」,看著很爽,不過也就那麼回事,連白宮都在一年之內被恐怖份子佔領了三次,用電腦特技炸個中環,相對而言就沒那麼奇觀了。

    第一次在iMax的大幕上看3D香港槍戰片,感覺有些奇妙,又感覺似乎沒有太大必要。據之前看過非3D點映的朋友說,還是得看3D,兩種視覺相比,差異的確很大。沒有比較過,不好下結論,個人感覺而言,3D效果肯定比不上《地心引力》帶來的衝擊,但是看在近戰時,尤其是樓道里侷促場景下的槍戰戲,確實更有代入感。

    看《掃毒》,感覺陳木勝憋著勁兒的要從情感上虐觀眾:生死之間,兩個只能活一個的糾結;被放棄的兄弟高調回歸做足戲碼,只為聽一句道歉;母親臨終的病榻前,三兄弟互訴衷腸最終和解……幾場戲倒是催淚,但細想起來只覺得刻意,即便流了眼淚,心裡也有被騙似的不爽。

    《風暴》沒有這種藤牽蔓扯,連前戲都沒有,開場就打,乒桌球乓,從頭打到尾,反而有種直接通透的快感。論文戲,《風暴》雖著墨不多,情感上的推進和轉折卻也明晰。真要嚴格論起來,兩部戲可能都難稱合格。人物平板,橋段老套,煽情刻意,連反派都不出彩(胡軍和呂良偉即便顛倒一下,又有多大分別?),已經成為港產動作片的通病。既是通病,又如何指望一個拍動作片的新導演來做出突破呢?只能希望愈加成熟後的袁錦麟,能拍出更好的片子來,千萬不要像陳木勝一樣,十幾年了,再也導不出比《衝鋒隊之怒火街頭》更好的作品。

    還是那篇江志強的訪談,裡面講到,袁錦麟寫好《風暴》的劇本後拿給江志強看,說:「我想做導演。」於是他就成了導演。這和無線電視台的台長周梁淑當年錄取徐克何其相似,有這種一脈相承的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傳統,香港電影就不會死——至少她會換個方式、換個樣貌活著,在牆外也能開出美麗的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