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8 06:50:03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山本五十六
2011版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
情節一:東京日報總編宗像採訪山本五十六。
宗像:」是誰利用他們歧視性的法律從我們的同胞手中偷走了土地?」
山本:「美國」
宗像:「把爭議提交國聯, 自己卻以門羅主義為藉口拒絕參與國聯?」
山本:「美國」
宗像:「更重要的是, 他們只顧開拓自己的殖民地,卻拒絕承認我們在亞洲的合法的國家權益。
山本:「正如你所說」
宗像:」那你為何還不放棄英美?「
山本:」加入德國意味著全面戰爭, 在一方被徹底毀滅前, 戰爭不會結束。「
情節二: 山本五十六手下的海軍軍官質問為什麼不參加德國的軸心國。
山本五十六說:「我相信你一定看過希特勒的《我的奮鬥》?「
軍官說:「每一頁都看過。」
山本五十六接著說:「如果你能看懂德國原文版本, 你就會看到這一句:『日本是一個缺乏想像力的劣等民族,不過德國卻可以利用日本, 利用他們的才智和執著為德國服務。』」。
情節三: 山本五十六和軍官邊下棋邊聊天。
山本: 」在日俄戰爭中我們有十萬將士陣亡,但20, 30年後,大家已經很快忘記了。 報紙和國民。「 」善忘,也是我們國民的一大特長。「
2011年版基本是按照1968年拍的」山本五十六「重拍的,當然2011版的拍攝技巧和電腦特技運用足可媲美好萊塢大片, 而1968年版也不比馮小寧的《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差多少。兩部電影都把山本五十六描寫成一個冷靜,睿智,而又 對國家人民負責的軍人。
此片目的是讓日本人民反思戰爭,二戰中日本人民大多支持戰爭,認為戰爭可以改善日本的經濟。 片中特別表現了媒體在政治上起到的推波助瀾和煽動作用,當時的東京日報就和中國現在的官報差不多。 而在片尾部份, 特寫東京日報總編宗像用紅筆圈住「民主化」三個字,吩咐報社職員在文章中要突出民主化的一幕正是想表達當時的日本正是一個民主制度的社會,而本片反映的偏偏就是對這個「民主化」的諷刺。借民主之名發動戰爭讓最反對戰爭的山本五十六點燃起戰火。(山本是軍人,當政府不聽他的阻勸加入軸心國時, 他只能繼續履行軍人天職用最快的速度結束戰爭。)
PS:查資料時順便查到了明石元二郎, 在日俄戰爭中起關鍵作用的日本特工。成功地在俄國進行煽動和顛覆行動。
明石元二郎_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362859.htm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