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大尋寶家--The Monuments Men

盟军夺宝队/古迹卫士/古文明救兵(港)

6.1 / 141,809人    118分鐘

導演: 喬治克隆尼
編劇: 喬治克隆尼
演員: 喬治克隆尼 麥特戴蒙 比爾墨瑞 凱特布蘭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雞頭井。

2014-02-11 11:05:31

《古蹟衛士》:要煽情,就請好好煽


不論喬治·克魯尼如何強調拍攝《古蹟衛士》的不易,這部電影毫無疑問讓觀眾失望了。衝著耀眼的卡司陣容不顧一切提升期待值的影迷們,下回可要學乖一點:演員大牌,並不能保證電影上乘。一位不合格的導演,有可能把這一切都毀了。

  早在《古蹟衛士》柏林電影節媒體放映開場一個小時前,電影宮一樓的等候區域就早已被記者們擠得水泄不通。入場時間一到,幾乎人人都是已百米衝刺的速度跑上樓梯,以便搶一個好座位,既適合觀影,又方便在電影結束的當口全身而退,快速轉戰劇組的新聞發佈會。然而,除了一段略顯講究(但還是帶著美國人盲目樂觀氣氛)的開頭,這部電影就沒有再向我們輸出過什麼有價值的東西。甚至,連自圓其說都沒有做到。

  故事從1943年說起,納粹軍隊在戰爭中掠獲藏匿了歐洲大量的珍貴藝術品,其中包括倫勃朗、魯本斯、雷諾瓦等人價值連城的名畫。隨著盟軍的節節勝利,納粹的潰敗已經只是時間問題。傳言希特勒幾近瘋狂地準備在失勢之後將這些藝術品銷毀,得知此消息,藝術專家弗朗克·斯托克(喬治·克魯尼飾演)強力遊說美國政府,將包括博物館掌門、名畫修復專家、藝術史家在內的十一人招至麾下,組成一個特別的「古蹟衛士」行動組,準備在戰爭的最後階段,找尋這些被納粹強行霸佔的藝術珍品,以期「重新使人類偉大的文明散發光芒」。只可惜,喬治·克魯尼的這支臨時隊伍,雖然號稱身懷絕技,電影卻沒有給他們多大的發揮空間,展現在螢幕上的,只是一群剛學會怎麼使槍,就敢不計後果隻身深入敵穴的烏合之眾。比爾·莫瑞,馬特·達蒙、讓·杜雅爾丹、約翰·古德曼、休·博內威利……這群來自世界各地的個性演員,到了電影裡,一個個顯得笨頭笨腦,毫無風度魅力可言,就連喬治·克魯尼自己,臉上也彷彿塗了膠水似的,完全沒有了平日裡風生水起、油腔滑調的樣子。眾男神在《古蹟衛士》里濟濟一堂,出場速度之快,出場方式之平庸,幾乎讓觀眾沒有時間去消化他們的角色、背景、技能以及各自的任務。我們的眼睛盲目地追尋著他們在地圖上移動的痕跡,還沒怎麼弄明白,德國人費心藏匿的藝術寶庫就被他們輕易地發現了。

  電影(或者說好萊塢電影)原本應該著墨的地方,《古蹟衛士》都毫不留情地省略了:戰爭的殘酷、個人的絕技、情節的跌宕……剩下的大把空間和時間,喬治·克魯尼都勻給了抒情。這些身高馬大的男人們是有多愛抒情啊,以致於其中的兩個人無為地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些不合時宜的空洞抒情,不僅讓角色站不住腳,更讓整部電影顯得荒謬可笑。不會使槍也就算了,好歹是一群專家。可是,這群人不僅在戰場上無能,到了藏畫的礦洞裡,除了告訴我們每幅畫的作者是誰之外,幾乎沒有其他技能了。他們沒事就躲在軍營的帳篷里,互相問問對方有沒有家庭,有幾個小孩,啃一口配給的食物,再抽一根煙,幾乎要陶醉了:「我們做的事情真偉大!」拜託,要煽情,就好好煽,不是所有的人性都能催人淚下,這一點,在好萊塢摸爬滾打這麼多年的喬治·克魯尼怎麼就不懂呢。

  電影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羅伯特·M·艾德塞的同名傳記文學《古蹟衛士:「二戰」中不為人知的藝術珍品爭奪行動》是它現成的腳本。這就更讓人無法容忍電影編劇上的單薄和情節上的硬傷。如果說喬治·克魯尼版的這部電影還有一點價值的話,那大概就是讓更多的人了解了這段歷史,知道了曾經真的有這麼一群勇敢的戰士,為了世界的文化瑰寶,進行過艱苦卓絕的戰鬥。但是,這決不能成為我們寬恕爛片的藉口。如果我們只能通過如此的好萊塢製作才能了解、銘記歷史,那實在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2014柏林電影節新浪專稿
http://ent.sina.com.cn/r/m/2014-02-09/09364093371.s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