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哈比人:荒谷惡龍--The Hobbit: The Desolation of Smaug

霍比特人史矛革之战/霍比特人史矛革荒漠/哈比人荒谷魔龙(港)

7.8 / 706,958人    161分鐘 | 186分鐘 (加長版)

導演: 彼得傑克森
編劇: 法蘭華許 菲利帕柏恩斯
演員: 伊恩麥克連 馬丁費里曼 理查德阿米塔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卡塞爾少年

2014-02-23 23:03:20

一部不得不讓你向原著作者與電影導演致敬的電影


我們為什麼要看電影?在中國汪達還沒有出現之前,各城市有自己的一塊大螢幕24小時連軸放映的大劇院,《英雄》出現之前儘管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可是靠螢幕旁小門拐角進入的黃色暴力放映廳也是可以自給自足,另一方面,整個國家對文化輸出也沒有很強烈的需求,在鄧主席、江主席筆耕不輟孜孜不倦地導向下,群眾更喜歡做的事情是談論股票、世界經濟格局、下海,或者廈門、珠海、深圳特區,一改革開發讓黃賭毒也變得很美好起來,太積極正面的東西沒什麼獵奇心理,二文化比不了經濟的腳步快,全民追趕經濟的弄潮下誰也沒心思坐下來喝杯咖啡聊聊夢想,於是看電影這事沒有被需求,沒有需求,也就沒有市場。時間可以再往前回溯一下,民國時期中國人都愛看電影,每年從美國好萊塢甚至日本引進的電影都要比2011年的年限制20部要多的多,夜上海還專門有放映美國片的大劇院,硬件不行扛不住來自件上的熱情,全民觀影熱潮現在在後世理論家眼裡原因很簡單,無外乎第一出於對新事物的好奇,第二越是肉體痛苦的時候越需要在精神上泄憤。這樣過渡到文化一被革命的十年,樣板戲實在不是正常人可以看下去的,本來一個月一次的鄉下大篷車式放映電影盛事立刻中斷,民眾從熱愛看電影的浪潮中紛紛擦乾身子上岸,電影成了你看你小資你看就打到你的政治制裁工具,人們不再喜愛看電影,對於這種第七藝術,反正都已經沒了藝術審美味兒,冷處理,愛怎麼地就怎麼地吧。於是每個城市有的大劇院成了電影放映最主要的渠道,片子也無所謂好壞,不要說國內沒人管電影語言與鏡頭感究竟是怎麼回事,就是美國片也停留在西部片牛逼、盛產鋼鐵美國人的粗暴故事理念里。要不是馮小剛導演一味堅持在過年時逗逗樂,賀歲檔、聖誕檔、情人節檔等等等等新名詞一定會晚出現個20年,民眾更可能生活在好幾年不在劇院看電影也屬正常的氛圍中了。我們為什麼要看電影?這是閒出屁或偷偷約會進而摸摸索索的選擇。普遍認為張藝謀導演的《英雄》讓全國人民從十年打擊中抬起頭來,重新審視電影這個已經陪伴大家近百年的藝術形式,於是在手裡有了些經濟底子的中國境內,復甦不是小事,一瞬間,與電影有關的事兒千樹萬樹梨花開。我們為什麼要看電影?質量可尋、與世界接軌、在金錢中嘗到甜頭的老百姓們也希望可以在頭腦戰中享受雄起的感覺。《畫皮》奪億,有了點中國製造牛掰哄哄的意思,趙薇也可算擺脫了現在張栢芝繼承的票房毒藥的帽子,我們看電影的目的更純粹,為了娛樂,為了快速狂奔1000米後想慢慢走上5公裡的生活節奏。真是讓處在電影產業翻天覆地變化20年中的我們感慨,就像《來自星星的你》的片頭曲一樣,總有種一轉身已百年的驚愕感。

雖然看電影目的單一,只不過為了娛樂生活嘛。達成目的的手段卻是豐富的。先要看電影的演員表中有沒有心頭肉,再看導演是否有冷票房歷史,還要關註上映日期是否到了像五一、十一、雙十一這樣的15億同胞一起想要嗨皮的檔,最後還要去看看網上評分、諸位可信賴的影評人的點評是否撓中自己的好奇點。

在從9號影廳走出的第一秒,我就在想,我們為什麼要看電影,一定是為了放鬆與娛樂,再深入挖挖,想要達成共情,與陌生人迅速建立話題若干也可以算上。那,我們為什麼要看這部電影?在簡單的娛樂層次後,《霍比特人2》好像通過160分鐘強制性地給我們輸送了一個完整的托爾金世界。

它的娛樂性太強,在去年12月份美國上映前幾個月就開始米蘭達·可兒與精靈王子離婚的消息,更有奧蘭多·布魯姆暢談再回PETER·JACKSON與紐西蘭懷抱的長篇訪談,讓所以看了《魔戒》或者不看電影也知道精靈王子帥出驚天地泣鬼神之勢的人對《霍比特人2》有了隱隱期待。而恐怖片大導彼得·傑克遜一連串作品《金剛》、《魔戒》三部曲、《丁丁歷險記》、《可愛的骨頭》不但該獲獎的獲獎,口碑與票房也是一樣不落,除了動畫片導的無笑點全尿點,其餘砸錢大製作都是有模有樣,這樣的導演就算是紐西蘭籍也沒什麼讓人不放心的。《霍比特人2》延續《霍比特人1》的故事,一群英雄矮子們繼續一路超人著,就算他們打的沒那麼漂亮,風景如畫和那麼多CG效果的中土世界也夠讓人惦記的了。而史矛革始終排在福布斯虛擬富豪榜第一名的威名,以及電影史上很少有人願意描述龍族磨磨唧唧、驕傲喜歡被拍馬屁、一被拍開心地和小狗狗一樣、嗜金如命、功力也不差、噴火毀三觀、就算渾身披著土豪金的熔爐火依然沒事竄天入地的獨一性,再配合夏洛特·福爾摩斯演繹大龍表情,他與成為比爾博的華生之間的腐情外圍八卦,也夠想讓人去看看這部電影了。

可是只有這些是我們想要去看這部電影的原因嗎?《霍比特人2》雖然160分鐘,卻把故事講的圓潤、不拖沓,節奏感非常強。一群小矮人繼續帶著比爾博去找他們的發光石頭,一路上先是被如母豬繁殖能力般的半獸人追趕,當然了他們是矮人們忠誠地好夥伴,顯現出堅定地心智,從電影開始的第一分鐘一直追趕到最後一分鐘;再到進入貝奧恩小屋,獲取指引資訊,看到了熊與人之間完美轉化,不愧是《金剛》的導演,在黑森林中與蜘蛛大戰的場景,讓半數女觀眾擋住3D眼鏡,這種堪比《阿凡達》的3D近距離鏡頭,噁心是噁心,過癮也是真過癮;矮人們很勇敢,又從精靈宮殿中逃了出來,還順手發展了矮精戀;進入到長湖鎮,索隆以自己山下之王的身份呼喚起人類嚮往富裕小康生活的憧憬,在聽他演講的站席中還有象徵著種族平等的黑人朋友,大家呼喚地很高興,給小矮人們裝備了一番,他們向著終點惡戰前進;比爾博與史矛革的PK可能有些墨跡,可是不讓大龍把話說完,其實他也很難受的,自己睡了那麼久,好不容易來個說兩句好話又力量懸殊非常大的人,是個正常人就會聊一會兒,無可厚非;索隆暫時收起自己的孤傲,和霍比特人一起加入PK,以為用土豪金就會把史矛革制服,可是夏洛特·福爾摩斯是那麼好打敗的嘛!它拍拍翅膀,飛走了,長湖鎮民眾,他來了!

整個故事下來,矮人們可算除了索隆又清晰了一個矮精戀的面孔,可是依然突出的是種族特性而不是個人主義。奧蘭多·布魯姆變個瞳孔顏色也照樣是他自己,精靈族的貴氣照樣擋不住英國人的悶騷。甘道夫徹底從《魔戒》的大天使淪為路人甲的戲份里,霍比特人也沒有好到哪裡去,他救了大家,可是也是為了配合劇情需要罷了。但是在單個個體都沒什麼好表現的前提下,故事依然推進地這麼順利,好像這些個體們犧牲了自己上位的機會,而拼湊成一幅最動感與和諧的大作。有導演可以把握角色分配如此,怎麼可能讓人不去佩服個三天三夜呢?

除了娛樂性強、故事性強,我們為什麼要去看這部電影?這是一位骨灰級托爾金迷寫的影評(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493408/),雖然中文版的《魔戒》我實在沒看下去,可是托爾金年復一年積累而成的語言才華讓人不得不去敬佩。他構建的整個多種族世界、多種族語言,宏大到就算再過幾個世紀也依然可以大發光熱。這位英國巨匠享年81歲,12歲父母相繼雙亡讓他格外依賴小時候的朋友、後來的妻子、最支持他寫作的夥伴,19歲進入牛津大學,4年後畢業,三軍世界一戰,後在利茲、牛津指教,36歲時積累寫出《霍比特人》,因出版商要求,使使勁16年間把《魔戒》也寫出來了。很多人都說,奇幻文學就起始自這裡,要不是托爾金先生由童話開始寫小小的霍比特人,最後筆鋒一轉黑色也挺好,奇幻文學也不會出現的那麼早,發展到現在百花齊放的局面。

我們的滄月有《鏡》系列,她自己描述了一個與九州略略相同,可是人物都很個體主義的世界,因為太過重感情難免丟失到男性觀眾,而這種男子都像《幻城》的陰柔勁也始終無法讓她的虛幻大陸有走向真實的一天。我們還有九州,這在江南、潘海天、今何在都在的《九州幻想》2007年時期一切都看上去很美,可是中華民族骨子裡就喜愛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最其樂無窮,拆分成倆家後,《九州幻想》一派故事性太差,沒有一個好故事就算文筆再鋒利,也依然無法讓人希望多在九州大陸多停留一天,《九州志》因為有江南與唐缺在,要比另一派在內容上優秀很多,但是這兩位一位《龍族》剛剛忙完,一位專職寫書精神壓力會很大,對唐缺風格認可的人和不認可的人一樣多,難免會有分心的時候。九州本來很一萬個姬野個個生龍活虎的局面,分崩離析,更沒有辦法和國外魔幻相比了。

約翰·羅納德·瑞爾·托爾金是一位偉大的人,是他賦予了這部電影可歌可泣的骨血,也是他讓這些矮人們、精靈們、半獸人們、霍比特人們,甚至大蜘蛛們從特效技術中活過來,滲透進真實的地球世界。這是一個週日的下午,累積上萬中國人跑來傾訴他們對《霍比特人2》的想法,尋求共鳴,這都是這位偉大的語言學家的功勞。開闢一個新世界比開創一個小米公司難上百倍,大家對雷軍的牛仔褲很膜拜的同時,更應該以16倍激情地火力為托爾金先生上上香,讓後代人不停為這些奇幻人物去娛樂,去品頭論足,去幻想,精神上與之共鳴。我們為什麼要看電影?總有這樣的被歷史記住的上上品電影出現,為了期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