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哈比人:荒谷惡龍--The Hobbit: The Desolation of Smaug

霍比特人史矛革之战/霍比特人史矛革荒漠/哈比人荒谷魔龙(港)

7.8 / 706,958人    161分鐘 | 186分鐘 (加長版)

導演: 彼得傑克森
編劇: 法蘭華許 菲利帕柏恩斯
演員: 伊恩麥克連 馬丁費里曼 理查德阿米塔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night knight

2014-02-24 07:10:01

《霍比特人2:史矛革之戰》一切即將輝煌,一切已然輝煌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在小縣城黑糊糊的3D螢幕下一邊煎熬一邊興奮了兩個半小時後,隨著一聲有力的鼓點,畫面驟然暗下,英格蘭男歌手艾德•希蘭極具穿透性的歌聲中,彼得傑克遜把魔戒系列目前五部電影中最令人意外的結局留給了觀眾。這個被譽為「天坑」的戛然而止讓人對第三部無比期待的同時也多少令人五味雜陳。如果說第一部《意外之旅》是情懷大於內容,到了第二部只靠消費情懷是絕對不能讓觀眾滿意的,哪怕是最死忠的魔戒腦殘粉。因此在重回中土的感動被消化了一年之後,我想我可以比較客觀地來對待這一部《史矛革之戰》了。
結局問題
估計大多數觀眾看完《史矛革之戰》後最強烈的念頭就是:玩結局不帶這麼坑的啊!彼得你從第一部開始鋪墊了五個小時,最後一個實際劇情矛盾都沒有解決用一個cliffhanger全部推到第三部這樣真的好嗎?對比看《雙塔》的結尾,雙塔聯盟之一已經被摧毀,單部的情節已經具備的相當的完整性,在激動人心的雙線高潮後將情節收攏並讓觀眾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到第三部的最終一戰當中,而在《史矛革之戰》中,敘事線越來越多,情節越鋪越開,但完全沒有聚攏的意思,而且留下的細枝末節過多,比如巴德的兒子把最後一支黑箭藏在了小船上,甘道夫的敵擊劍被阿佐格打掉了,估計很多觀眾一年之後再看第三部會完全記不起這些情節。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樣,在看之前認為彼得會把屠龍安排在第二部作為高潮,第三部則是攻打多爾戈多和五軍之戰,彼得現在把屠龍拖進了第三部的確能避免沒讀過原著的觀眾認為大害已去而對第三部失去興趣,但是肯定的是這樣的劇情安排會讓第三部變得相對擁擠。不過話說回來,《王者歸來》也是擠到三個半小時還沒講完,正好出加長版賣藍光。
人物問題
對於一個三部曲系列來說,單獨拿出某一部來看人物塑造肯定會是不完整的,但是從目前兩部對於人物的處理來看,《霍比特人》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遠不及《魔戒》。首先是絕對主角比爾博巴金斯,他在遠征隊中的存在感比第一部強了不少,但從人物角度來看,這一部的比爾博是支離破碎的。第一部很好地完成了比爾博從一個田園霍比特人到一個勇敢的探險者的轉變,並完整地表現了比爾博在矮人群體中逐漸證明白己,由不屑、懷疑到接受、尊敬的過程。再看《史矛革之戰》,前半段魔戒開始展現了它對比爾博的侵蝕作用,但這條線很快就被快節奏的敘事落在了後面,沒有成為後面推動人物行為的動因,讓人感覺魔戒比比爾博更沒有存在感。其次再看廣大女性觀眾喜聞樂見的精靈王子萊格拉斯,他的年輕氣盛和我行我素已經通過一場又一場炫目的動作戲非常鮮明地表現了出來,可以肯定彼得在第三部中會安排一系列配合戰爭大場面的生離死別來促成這個人物的性格轉變。和萊格拉斯緊密相關的就是電影新加的女性精靈角色塔瑞爾。家長干預和三角戀什麼的雖然惡俗,但往往惡俗的才是最有效的,塔瑞爾很完美地融入了中土世界當中,也為電影加了一絲必要的柔情。至於「老綠精」瑟蘭督伊……您遮瑕粉底和睫毛膏確實不錯。
龍的問題
這個角色是如此的尊貴和特殊,以致於我不敢把他列入「人物問題」中一併討論。在第一部開頭的神龍見尾不見首和結尾的龍眼乍現之後,中土世界最後一條巨龍史矛革終於露出真容。觀眾對於史矛革最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的各種神體位動作捕捉表演和他與老搭檔「花生」戲裡戲外的微妙互動關係。康伯巴奇用他古典而富有貴族氣息的低沉英倫聲線完美地契合了史矛革的霸氣和驕傲,話癆一般的大段台詞也讓人感受到了這條龍略顯可愛的獨特個性,毫無疑問,史矛革已經成為最讚的龍角色之一和一個會被記住的個性反派。
場面問題
《史矛革之戰》中的感情戲給人感覺像動作戲一般簡單粗暴,相反動作戲卻搞得繡花一般細緻精巧。追逐動作戲的編排一向是彼得傑克遜的拿手好戲,從《金剛》中蜿龍、異特龍(好像是這個名)和人的三方峽谷追逐,到《丁丁歷險記》中人狗鷹海陸空追逐,都讓觀眾看得酣暢淋漓。在《史矛革之戰》中,彼得又一次獻上了一段足以載入影史的木桶漂流追逐戲。原著中非常具有童話色彩的幽默情節被彼得天才般地擴展為矮人、精靈、半獸人的三方混戰,通過極其精準的場面調度和動作設計達到了一絲不亂卻又眼花繚亂的效果,矮人木桶滾到岸上橫掃一切的長鏡頭驚險同時又不乏機智和幽默,足以代表當今電影界對於動作編排的最高水準。還值得一提的動作場面有兩場:一是多爾戈多廢墟內甘道夫和索隆的對決。對於很多對甘道夫這個角色沒看過癮的觀眾來說,這場戲簡直就是整部電影最大的驚喜和高潮,因為甘道夫的全力輸出狀態實在是太少見了,不過魔法對決一直都不是魔戒系列的重點和強項,這場正反雙方高層領導人的對決場面不由得讓人產生哈利波特即視感。還有就是結尾比爾博和一眾矮人在埃雷博與史矛革的周旋,環境和道具的作用以及互動關係讓整場戲保持了高度的緊張感和趣味性,同時也展現了埃雷博王國內各種令人嘆為觀止的建築結構和場景設計。但是這場戲在達到視覺高峰的同時卻缺乏情感的同步昇華,以致於難以撐起整部片子最後的高潮達到情感上的飽和,這也就是為什麼戛然而止的結局會讓那麼多人感到毫無準備了。
史詩歸來?
《意外之旅》最大的爭議就在於原著的童話性質所直接導致的電影與觀眾所期待的魔幻史詩戰爭氛圍嚴重脫節。應該說,彼得傑克遜在《史矛革之戰》中對原著採取了大刀闊斧的改造,幾乎可以視為基於小說原著的同人作品。如此處理的目的只有一個:更複雜,更恢弘,更史詩。已經有評論指出如此迎合觀眾口味的過份擴大化對於《霍比特人》這樣一部兒童小說是不公平的,但考慮到霍比特人三部曲對於魔幻電影的意義我們就可以理解彼得這樣處理的必然性。《魔戒》三部曲基於原著,在魔幻氛圍中將史詩氣質展露無遺,在商業上獲得巨大成功同時也達到了空前的藝術成就,由此開始了新世紀的魔幻電影熱潮。但在《魔戒》三部曲結束後,魔幻電影卻後繼乏人,《納尼亞傳奇》和《黃金羅盤》等片由於過於低幼化和缺乏一個真正能被大眾接受的故事而失敗,《哈利波特》系列走青春路線在商業上大獲成功卻一直難登大雅之堂,試圖靠近《魔戒》的宏大敘事和史詩氛圍卻一直走不出粉絲電影的圈子。魔幻史詩的復興重任回到了原點彼得傑克遜和魔戒系列肩上。於是在《霍比特人》三部曲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這樣一種惆悵的情懷:一切都是為即將要到來的輝煌在鋪墊和服務著,但同時導演和觀眾又無比清醒地知道,還未到來的輝煌的頂點早已過去,不再重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