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天使聖物:骸骨之城--The Mortal Instrument:City of bones

圣杯神器骸骨之城/魔都猎人骸骨之城(港)/天使圣物骇骨之城(台)

5.8 / 138,884人    130分鐘

導演: 哈洛德茲瓦特
編劇: 卡珊多拉克萊爾
演員: 莉莉柯林斯 傑米坎貝爾鮑爾 潔麥瑪衛斯特 羅伯特梅耶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Buting-Pudding

2014-03-03 06:49:11

讓自己開心一次


【引子】
        期待已久的city of bones終於在中國上映了,而某右卻在苦X地戰期末。在那三個周里平均每天在自習室呆滿十小時,沒有手機和book分心,著實有種生不如死的感覺。後果就是積攢了四五部美劇、真人秀,還有好多部的電影。
        慶幸回來之後還能如約在影院與COB碰面,就跟之前《Oz the Great and Powerful》《now you see me》《life of pi》《2012 3D》一樣,總之期待很久都沒有錯過。只是後悔去年沒有看到伊萬和尼哥演的《Jack the Giant Slayer》,當時時間很緊而我只能選擇一部電影,所以就去看詹姆士 Franco了。關於老少配的問題後面再說,我還不想把最重要的部份一上來就提。
        總之過程還是蠻順利的,除了沒有英文原版,一上來錯放成《安德的遊戲》(原本還是想去看一下的,這麼一弄沒了興緻ORZ)。后座有一個小男孩,上小學的年紀,發現放錯電影然後驚呼錯了,而且看的過程中好像也有研究的樣子,感覺是看電影的好苗子【也有可能只是你想多了】。
        那就開始吧。
【關於電影】
        我以前是個很討厭劇透的人,覺得這世界上沒有比劇透更令人洩氣的事了,就像懷著激動的心情切開一個西瓜想試驗一下今天自己的手氣,卻生生被人搶了先,告訴你「超級甜」「熟過了」或者「沒滋味」(這什麼爛比喻)。但是從新的一年的第一天開始直到最後一天考試結束的過程中被神夏粉們顛覆三觀之後,就不知道劇透是什麼了。
        說句題外話,我還是不懂,也不想懂,神夏劇組在搞什麼東西,難道這些年的腐還有等待,就真的只是為了賺收視率?吸引眼球?那這部劇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是遵從原著?是捧紅原本不上不下的幾位主演?以前覺得sherlock真的是有跨時代的意義,讓那個蒸汽時代的偵探又復活過來,為現實世界做一些應有的貢獻,也喜歡黑捲髮穿風衣不苟言笑的bene,喜歡他發簡訊的樣子。但現在想想,這已經失去原本sherlock的神韻了,過於現代了,這樣的話,這部劇所能留下的,就僅僅是,一些絢麗的蒙太奇,讓人嘖嘖稱奇的服裝搭配或者曲折離奇的探案經歷了,而原本sherlock身上那種處變不驚、彬彬有禮,卻被跟華生那些欲說還休遮掩了大半。這一版的sherlock,更像是神,而不是人。他可以滿世界亂飛,混入塔利班組織或者藏傳佛教盛會,他可以用離奇的方式假死,他甚至能笑容款款去參加華生婚禮。好吧,或許我看法有點偏差,一切等到我看完再有定論好了。
        回到電影本身。我不知道具體該用一種什麼樣的步驟來評價,又不想信馬由韁想到哪寫到哪遺漏重要資訊,所以就從易到難吧。
【關於音樂】
        回來以後我去蝦米找了OST來聽,音樂不錯。看電影的時候有幾首插曲都被注了字幕,旋律不錯,歌詞也貼合劇情。其實最近看電影已經不太注意音樂了,好多時候拿著P5看,根本聽不清裡面音樂,甚至連before sunset最後女主唱的歌我都沒聽清。也可能是太喜歡《紅磨坊》和《悲慘世界》,覺得裡面的歌才是很棒,反而不那麼喜歡《蓋茨比》的配樂,雖然很喜歡打雷姐,但是細想想導演確實沒拍出原著精髓,我在看的時候覺得很喜歡,但也覺得這就是一場夢,不管多麼快樂多麼像天堂,最終有失去的一天。於是看整部電影時候我都擔驚受怕,生怕快樂下一幀就結束。於是覺得《蓋茨比》整頭整尾變成了一齣悲劇。
        打雷姐唱「will you still love me, if i'm no longer young and beautiful, will u still love me ,if i have nothing, but my aching soul, i know you will ,i know you will."是在問gatsby,是在問daisy,也是在問我們,那些喜歡tantanic,喜歡Velvet Goldmine,喜歡My Own Private 愛達荷,喜歡becoming Jane的人們,在曾經的「男神「變成」男人「之後,你們還在嗎?
        我?不知道。很多人跟我說,我很花心,牆頭很多,一生推很多,男神更多。其實想想,本命還是電影。歐美電影深諳如花似玉的男主角永遠是吸金利器之道,在任何一部想要名譽票房雙豐收的電影裡幾乎都能看到一位貌美如花的男主角或男配角,美劇英劇也是一樣。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自然會被裡面的愛情打動,被男演員打動,這很正常。但我註定不是一個長情的人,每一個人都喜歡不長,也沒有把誰的作品從頭看到尾來標誌死忠,時常覺得,如果一直看一個人的作品的話,會膩的吧?所以我還是會不斷看新的人演的電影,不斷增加牆頭的數目,我覺得這沒有什麼,就像喜歡歐美音樂的人會每天聽不同歌手歌曲一樣,愛好廣泛而已。
        taylor的safe and sound還有adele的skyfall在去年確實火了一把,也包括twlight里他們結婚那段的插曲。有的時候好聽的歌不一定非做插曲,放片頭片尾也可以成為一部電影的標誌。比如like crazy片尾曲dead hearts ,love and drugs片尾loyalty我個人都很喜歡。相反去年國內一些很極端的例子,《小時代》啊《被偷走的那五年》等等,都因為BGM植入太多而被吐槽,包括White House Down前面的音樂都深知讓我齣戲到以為再看映前廣告。
但還有一件很殘酷的事情是明明在影院聽片尾曲那麼好聽,回來以後下載下來聽卻冒出「怎麼當初會覺得這首歌好聽」的念頭,讓人垂頭喪氣。像去年在天津看《瘋狂原始人》,今年的《Hobbit 2》,一個是Owl city 一個是Ed,原本應該是很好聽的歌,卻聽不出味道了回來以後。相反用電腦看的《愛情與靈藥》《愛瘋了》的片尾就很好聽,replay了好多遍。
【關於演員】
     首先來說說Jamie好了,我在部落格上說:「電影裡,你是魔法師,你是吸血鬼,你是古英國時期的貴族,你還是shadowhunter;現實中,你是演員,你是歌手,你是模特,你甚至還是女人的男友。這個世界即使給你一百種角色,你都能自由穿梭其中,笑得最好看,穿的最挺括,演的最禁慾。你是時尚界的驕子,是電影圈的吸金利器,你有我愛的每一面。
我在你身上找影迷的心臟,找腐女的確幸,甚至找river和leon的影子,你的年輕足夠小喬羨慕嫉妒恨。我甚至偶爾失神,把你的國籍弄混,以為你是NYC或者los angles街邊夜店裡最棒的dancer,但下一刻你天生的金髮與明朗的稜角又提醒我,你豈是一個只有200多年歷史的國家可以誕生的人。」
 但奇怪的是,Jamie這樣一個帥的人神共憤的尤物,眼角卻時常露出若有若無的shadow來。或許是他驚為天人的外表讓他拒人千里之外,或許他目前在電影圈的定位讓他演了很多不苟言笑的角色,或許是他換了幾任女朋友,也或許是我對他的了解不夠。他有尼哥身上沒有的冷酷,又比米勒多一些熱血,反觀永遠給人明媚笑容的抖森或者美隊,他又有model眼中時常失焦時的憂鬱。
關於青春的文學有很多,關於「美人遲暮英雄老矣」的感嘆有很多。年輕啊,就是不管你怎麼用,當回首往事的時候都覺得浪費了,沒有好好珍惜。我們都知道,應該把握青春,做好規劃,腳踏實地向著未來邁進。就好像年輕時候努力奮鬥了,等人到中年就可以有穩定的工作,車子房子家庭保險,不愁吃不愁穿了。那我現在算什麼呢,沒有去學的第二專業也沒有像同學那樣考各種證,我是在那未來做賭注嗎?我會有慘澹的人生嘛?嗚呼哀哉,I have no idea。
我只有一句話,讓我不快樂的事,我不做。至於我夠不夠成熟,這句話對我的未來到底有沒有用,就要我自己去碰,去創,去嘗試。
第二位要說說狼人大叔。當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被孤山一枝花刷成腦殘粉了,於是在看kili簡介看到這部電影的時候大腦瞬間短路,急的抓耳撓腮搜他到底演的是誰,最後發現居然是luke的時候,我扶額,髮型和鬍子真的很重要啊!hobbit和我欲為人的造型不只年輕了十歲好嗎。其實kili戲份還是挺重的在這戲裡,總之是非常好看。最近在看looking,對小狼印象非常好,有時間補一補我欲為人。Kili是這部戲的第一位愛爾蘭演員。
而第二位愛爾蘭演員呢,是喜歡莉莉柯林斯的青梅竹馬同學,他被變成狼人為下一部埋下了伏筆(還是挺期待2的,所以趕緊重新開工吧),眉目清秀的男同學,跟科林法瑞爾有相似的眼眸。
第三位愛爾蘭演員是小喬,「那個比女孩還好看的男孩」。小喬無疑真的是老了,雖然不管是前半部份閃回還是後半部份與jamie對峙都顯得哥德范兒十足,也抵擋不過年齡的創傷。Sarena非常喜歡的《都鐸王朝》有小喬也有Franco,不過不是我的菜。話說到這,《天鵝絨金礦》也是小喬跟伊萬演的。可能我是從《初學者》認識伊萬,然後又去看了《猜火車》《紅磨坊》所以覺得伊萬變化不大,而小喬確是完完全全轉變了風格。
他至今仍然是人們提起愛爾蘭男人腦海中的第一印象,而馬修古迪卻是地地道道的英國人,因為一部電影而非常愛爾蘭起來。不知怎麼回事,馬修古迪就能躲過時間這把殺豬刀,不管在什麼電影裡都能神采奕奕起來迷倒大螢幕前諸多女性觀眾。而轉型一定是偶像派男星的必由之路,由不得粉絲們是要跳海還是跳火車。幸運或者不幸,在曾經的美男子變成大叔的同時,又有很多美男子充斥螢屏。這也是無法避免的事,只看我們是不是死(yan)忠(kong)了。
而老少配,內有《千里之外》《我想更懂你》,外有《神杯聖器》《傑克獵人》,無外乎是老人借新人的人氣博得一些眼球同時提攜新人罷了,想來結果都是好的。
在看電影的時候覺得莉莉柯林斯為什麼有這麼強烈的大螢幕即視感,終於想起幾年前看過她的《插翅難逃》(這譯名,好像是,具體名字忘了),那時候還很喜歡小狼人。只不過後來泰勒寫了back to december,然後又寫了begin again。
好萊塢的美少女有很多,偏偏我就喜歡艾瑪羅伯茨,Queen B這種型,而對於Serena,克里斯汀,莉莉柯林斯連同凱瑞穆雷根就是無論如何都愛不起來,哦或許我骨子裡是愛梅根福克斯的。
下一位是Jamie的基友同學。某右真是臉盲症沒藥醫,前半段糾結到底在哪見過基友,確定是《vampire diary》主演以後就開始糾結他倆基情到底朝什麼方向發展,最後又糾結基佬蜀黍能不能把基友救活,回來後才發現他其實是gossip girl裡面那個販毒的大使的兒子ORZ。
但看完以後覺得導演想表現同性戀非常奇怪,讓我覺得比《群山回唱》里老爺喜歡男僕還要怪。我們可以盡情腦補「你對我的愛,希望有一天你能對我親口講」,但顯然同性戀不是導演想要重點表現的問題,那麼請問高以翔出演那個角色又有什麼重大意義呢?
【關於劇情】
外媒評「如果你喜歡欣賞身材勻稱而面無表情的年輕演員穿著皮衣、緊身牛仔褲、長筒靴、哥德雞尾酒裙並塗著厚厚的眼妝在你面前魚貫而過,那麼這正是為你準備的電影」,也說這是《吸血鬼獵人巴菲》、《珀西傑克遜》、《暮光之城》、《吸血鬼日記》、《哈利•波特》的組合,無疑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是一部為年輕人準備的電影快餐。
在天天嚷嚷後哈利波特的今天,由暢銷小說改變的電影層出不窮,缺點在於《神杯聖器》叢書在中國沒有發行,儘管國內外觀眾在看到「有情人終成兄妹」的橋段後無一例外地歡呼,大部份觀眾還是一頭霧水地走出了電影院。而從電影的細節看兩個人實際上並不是兄妹,這就讓人對第二部有了隱隱的期待。
電影中影子獵手大戰狼人的橋段非常棒,哥德但是又驚心動魄,還有後面對抗小喬的橋段也很棒。
【總之】
    總之這是一部看的很過癮的電影,儘管我應該不會再看第二遍,仍然值得紀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