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藥命俱樂部--Dallas Buyers Club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续命枭雄(港)/药命俱乐部(台)

7.9 / 520,377人    117分鐘

導演: 尚馬克瓦利
編劇: 梅麗莎沃雷克
演員: 馬修麥康納 珍妮佛嘉納 傑瑞德雷托 丹尼斯奧黑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昊天幽幽

2014-03-14 19:51:48

平和的寫實:在混沌中求生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在愛滋還被看作是對同性戀天譴的80年代中葉,一個恐同的牛仔被告知感染愛滋還有30天的命。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下,他如何面對美國FDA對愛滋藥物的不置可否以及地下湧起的各種療法?

讓我們想想他的感受,他會怎麼辦。

《達拉斯買傢俱樂部》的重點是一個牛仔的心路歷程,如何和生活搏鬥,活下去。

這部電影的重點絕不在什麼控訴,什麼美國FDA審批藥物慢不作為,和藥商勾結推出害人的藥,為維護自己的權威監管那些未得批准的藥物被患者自己用於治療——因為這些控訴大多是不成立的,這些控訴里夾雜了太多愛滋患者走投無路下的情緒。美國人對政府的信任一般挺強,美國FDA科學嚴謹的評判標準更是傲視全球被全球醫藥業奉為圭臬。然而,在那個愛滋初現、束手無藥、一片慌亂的時候,FDA的態度受到前所未有的質疑和抗議。影片對這類抗議的「正確性」是持保留態度的:伍德魯夫自行用藥差點死於心臟病,雷蒙死並不是像伍德魯夫想控訴的那樣是因為用了FDA批准的「毒藥」AZT而是他吸毒……影片當然對FDA也有質疑,藥商、醫生和FDA的利害關係肯定會被質疑,但整體來看,影片認同,我們無法做出充分的對錯批判,好像那個女醫生的專業和情感混雜的態度以及法官對伍德魯夫控告FDA的判詞。影片把持這樣的價值取向難能可貴,因為這更符合實情和科學,儘管折衷平和的看法不夠勁爆,吸引「眼球」。不清楚這部電影的拍攝是否受影響於2012年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的《瘟疫求生指南》,那部影片反映的是同一段歷史,最終事實證明,FDA當年的嚴格是正確的,那些別國湧現的療法不僅沒效而且有害,最終FDA甚至獲得更大的信任。

愛滋患者對FDA的控訴和自行找藥的努力更多是被用來表達——在那個不明混亂的情形下,人可能不正確但可敬的自救(事實上,伍德魯夫的地下藥物交易沒搞太大前,FDA的執法還是挺寬鬆,有法不依,沒收警告完事,按說是要進入司法程序,要判坐牢的,至始至終,伍德魯夫也沒被起訴過;另外伍德魯夫特殊的是,他碰巧是那些哪怕不夠但還有一點能力自救的人之一,他真的有坐下來看文獻做研究,影片多處表現這點)。

對於那些從這部電影看出政治批判和民權的人,他們可能生活地太難受,對社會的不信任感太強,吐槽欲太強,從文藝里生出的自我即正確太膨脹,以致於無法心平氣和地看待問題,或者靜下來學習科學地看待問題。從這方面來講,美國人還是幸福的,他們的心態在愛滋的重壓下都比我們有些人健康,而有時是心態而不是社會決定你自己的命運。

毫無疑問,影片的核心不是批判,而是表現那樣一個窮途末路的愛滋患者。在他創建的買傢俱樂部里,既有末路之人想盡的最後努力,也有一個小團體的溫情,甚至還有那麼一點不高雅的樂子。麥康納撐起了這個人物,表演細節豐富,自然動人,當之無愧的奧斯卡影帝——和麥康納相比,李奧納多在《華爾街之狼》的表現還是太演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