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輕輕搖晃--Lilting

轻轻摇晃

7.2 / 6,581人    83分鐘 | USA:91分鐘

導演: 許泰豐
編劇: 許泰豐
演員: 班維蕭 鄭佩佩 Andrew Leung 彼德鲍勒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hirleybus

2014-03-26 03:57:04

我們都縮在自己的殼中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之前在別人的評論裡回復了以下一段話,先貼在這兒:

「看之前期望很高,但是觀影過程中,卻總覺得導演想表達的內涵有些蒼白了,儘管情感的表達細膩溫婉,但是當鏡頭語言過於強調情緒時,故事的架構不免顯得有幾分零散空洞。」

所以這篇影評,也不打算對敘事作什麼點評了。既然故事的重心都放在情緒的表達上,而且鄭佩佩和Ben的演出也確實精湛到位,我覺得我還是來絮叨下感性的理解吧。

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殼中,活在讓自己感到安全的疏離感中。不管是探出這層保護殼,或是讓他人踏入自己的領域,都會帶來深深的恐懼。可是我們又總是對他人的世界感到好奇,總是像Junn一樣,忍不住問兒子,你在想什麼呢。

Junn無疑是一個過度自我保護的形象。丈夫離世,身在他鄉,語言不通,無依無靠,畫地為牢。她像要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希望徹底融入兒子的生活,可是兒子卻一直不敢告訴她自己的隱私。她不去學英語,看別人的眼神也充滿戒備,獨居的房間裡固執地飄蕩著東方色彩的《夜來香》,兒子意外身亡後,她在自己的回憶裡一遍遍問兒子,為什麼你要把我囚禁在這個地方,為什麼不帶我離開這裡。

但是到底是誰囚禁了誰呢。無論兒子在與否,她身上的寂寞總是如影隨形。她不喜歡孤獨、不喜歡不被理解,可是也許是孤獨慣了,只有在與人保持距離的時候才能讓她安然自如,就像她深信,在不懂中文的Alan眼中,自己是獨具魅力的東方女郎一樣。

Kai也是糾結於溝通與理解中,煩惱無比。東西方的價值觀、個人與社會的價值觀、倫理與情愛的矛盾在他身上碰撞著,令他進退兩難。愛人和母親都對自己很好,可是自己卻無法同時滿足兩個人的情感需求。他把母親安置在養老院,暫時做起了鴕鳥,但是伴侶卻Richard尖銳地指出,這不是長久之道。Richard說,you have my absolute support,Richard說,you have to tell her。Kai終於下定決心要走出長期以來的保護殼,好好跟母親解釋一番,不料卻遭飛來橫禍。像是個冰冷的諷刺一樣,剛要邁出的關鍵一步,就這樣戛然而止。

不去溝通自然沒有共識,但是就算溝通了,就一定換來理解嗎。Alan這個形象就很有意思。在Junn和Alan兩人雞同鴨講的階段,他們的關係親昵溫馨。他送花,她跳舞,他們散步,看似甜蜜情侶。但是他們其實一點也不知道對方所思所想。Alan有家庭卻沒有親情,他說自己住在養老院,就是令大家都快樂的最好決定;Junn沒有了親人,卻妄想著在Alan的身上找回兒子的體溫。誰知道當他們每次笑意盈盈地看向彼此時,到底在對方身上投射了怎樣的感情呢。

Alan與Junn之間存在的,不僅是語言的隔閡,更是價值觀的分歧。一心想幫Junn的Richard找來Van,以為讓他們二人通過翻譯了解彼此是最好的辦法。誰知語言的隔閡打破後,深層的價值衝突也接踵而來,更何況,有些時候,那些情緒、那些隱私,根本就不敢跨過語言的藩籬——就像Alan不肯讓Van說出自己的酒癖一樣。Junn和Richard都察覺到了和翻譯共處時場面的尷尬和拘謹,這一方面,是由於「第三方」的在場,另一方面,則是源於對未知的真實的隱隱恐懼。

而當Junn難得地想主動了解Alan的缺點時,我們不妨將其看作Junn嘗試向外踏出的標誌一步。然而在這具有進步意義的一刻,美好的動機卻沒有結出香甜的果實。兩個老人從最開始的彬彬有禮,到漸漸掛不住面子,發展至互相指責、撕破老臉。一番唇槍舌戰後,終究不歡而散——那就是各自面具被揭開後醜陋的真實。在沒有做好心理準備之前,親手拆穿精心編製的溫柔假像,總會有人受傷。

Richard原以為這樣能讓Junn老懷安慰,卻沒想到Junn會因為了解到Alan的真實後而加倍失落。Junn不去見Alan,可能是因為被真相打擊而失望,也可能是以為被真相刺傷而醒悟。原以為結識Alan是走出過往,實則自己不過是沉浸在幻覺里逃避現實、原地踏步。Alan是Junn喪子後給自己打的麻醉藥,雖能暫別疼痛,清醒後卻痛徹心扉。並非建基於真正的理解之上的溫情,不過是虛幻的空中樓閣罷了。

Kai與Junn的溝通,還未開始便匆匆結束;Alan與Junn的溝通,令虛假的美好徹底破滅。然而影片的意圖自然不是要觀眾從此封鎖自我,因此在Kai和Alan兩段令人沮喪的互動之後,片中的Richard便成為了灰暗的人際之壁中仍存的那一絲光亮。

片中最勇敢的角色當屬Ben扮演的Richard。不管對像是誰,不管對方態度如何,每一次都是他在鼓勵和牽引著別人走出自我圈禁。愛人逝世後,Richard的脆弱和內疚讓人動容,而與此同時體現出的那份堅強,則更讓人欽佩。他也會沉浸在對Kai的追思中,他也會默默地紅透了雙眼,但是他沒有放任自己沉淪,更沒有放棄孤僻自閉的Junn。痛失所愛,卻仍敞開自我,接納一個痛苦不堪的老人,對話這個充滿敵意的老人。我只能說,Richard身上大概背負了一種超凡脫俗的理想人格,在生活黯淡之際,仍能救人與自救。

每一次Ben的無聲落淚,都讓人喉頭哽咽;每一次Ben的溫柔凝視,都讓人心中一顫。他堅拒歸還骨灰、他溫柔地偎在愛人肩頭、他默默地在自己的幻想里潸然淚下、他被Alan和Junn趕離餐桌只能看著他們共進晚餐而無奈又俏皮地猜測他們的對話、他在聽到Junn拒絕Alan的消息時敏感地認為是Junn在針對自己——每一個鏡頭都描繪出他的誠懇和真摯。但他也不是毫無保留。至少有幾次,他也要求Van不能完全實話實翻,在聽到Van說出了自己是Gay的玩笑時,甚至有幾分惱怒。但在最後的最後,他還是主動地開口告訴Junn, 我是你兒子的男朋友,我們在一起過了四年了。

這就是Richard的勇氣和擔當。他無法從內心的責任感和交流欲中逃離。Junn跟他相當疏離,沒有血緣,沒有法律關聯,甚至沒有情感聯繫。Kai死後按理說兩人更應當互不干擾,但是他卻主動照顧起了老人的起居。明知對方抗拒自己,卻不懈地強勢地嘗試著讀懂這個老人的心。當每個人都縮進自己的殼中,他卻努力地朝著外界揮舞著自己的觸角。

我猜測,某種程度上,這近乎「盡孝道」的行為,是東方價值觀在他身上潛移默化的體現,如同他對筷子的使用、他做中餐的好手藝一樣,Kai帶來的點點滴滴在四年里已經融入了他的生命,無法抽離,就像呼吸一般自然。而被人問起再之前的生活習慣時,他也只是稍微想了想,淡淡地說,I can't remember. 對Kai的愛已經向更遼遠、更廣闊的方向延伸著,彷彿一張巨網,令他和世界的聯繫倍加緊密。愛人的離世並不能令嬡消褪,反而令他愛屋及烏地關心起Junn的生活狀況。

真心終於換來真心,所有的敵意和矛盾都在最後冰消雪融。一切話都說開了。Junn坦承自己是嫉妒Richard,嫉妒他來奪走兒子的愛,也告訴他兒女對於父母的老去,會自然而然地產生愧疚之情,所以各人身上的緊縛感,如同原罪一般無解。但是慢慢地就會明白,壓抑和痛苦的日子在人生里總是更多些,看開了,也就明白日子還將繼續,明日的陽光還將照進窗台。

兩個緬懷著同一個男人的人,跌跌撞撞地探尋著彼此的心靈,終究分享著對這個男人同樣的愛而達至和解。長久以來的僵局,終究不過是因為眾人都活在自己的立場上,故步自封,拒絕傾訴和聆聽。然而最缺乏的也是最渴望的,人人又恐懼又嚮往的,不過是直面慘澹人生的勇氣,直面尖銳真相的底氣。我們都希望脫去重殼,彼此接近,如影片結尾時那般,藉著音樂,彼此相依,放鬆身心,輕輕搖擺。




***Kai進入母親房間並低頭聞繡球花(hydrangea)的鏡頭出現了兩次。一次在影片開頭,Kai穿著藍色衣服,一次在影片中段,穿著黃衣。而最後Junn登門拜訪Richard時,Richard匆匆起床穿上了黃色T恤。我猜想藍衣的Kai是Junn幻想裡的影子,實際上黃衣的Kai才是真實的回憶。這裡是暗示在Kai去世後,Richard穿上了愛人的故衣。在某種程度上,Richard變成了Kai...愛一個人到深處便變成了他...

***第一篇長篇影評就獻給小本了。寫完才知道自己文筆的稚嫩生澀,以後絕不班門弄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