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A甲不想起名字

2014-05-08 00:44:20

用黃昏的語氣述說一段被獻祭的愛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最後……
二代湯瑪士懷著複雜的心態離開了,背影在海灘上漸行漸遠,最終變成了黑色的圓點,而此刻Rebecca的小屋忽然亮起了燈,彷彿暗示了永久的守望……兩個痴情的男女,最終用這樣的方式詮釋了自己的愛情,一代湯瑪士兒時用紙條寫下的承諾,成了Rebecca一生的樊籠。
愛情,因這張紙條而圓滿,也因此而乾涸。
"I will wait for you for as long as you take"
電影通篇色調冷冽,敘事手法舒緩,素材原本應該是大膽而出位的,但導演卻沒有選擇把鏡頭聚焦在衝突暴力的表達上,而是用草蛇灰線的細節和一個個近景特寫疊加出人物心理細膩的變化,就如同一個垂垂老矣的婦人在夜幕降臨時,獨自回首歲月中最厚重也最深刻的情感記憶。
可以說,很多影迷對倫理片的關注點更傾向於欣賞角色如何處理這種身處危險邊緣的平衡,面對內心與世俗不容的情感時的痴態與瘋狂,劇情也因此而產生巨大的張力,導演卻反其道而行之,讓整部電影瀰漫出一種歐洲范兒的文藝,文藝到開頭的演職員表不得不讓我死命快進……但個人覺得,仍不失為一部值得回味的佳片。
女主被塑造成了一個與男主截然不同的人物,循規蹈矩、內斂而堅定,而男主則是個特立獨行、可愛調皮的問題份子,一段戛然而止而又重燃的戀情,未等銷魂便又再度匆匆消逝,明明是那麼相愛,卻又有那麼多的空白,這份不甘藏在Rebecca在車中墜落的淚滴里,化作一張複製授權書,成了Rebecca子宮中孕育的新生命。
二代湯瑪士情感也異常豐富,從小週遭就圍繞著不少的朋友,還會帶異性小夥伴回家過夜,這種行為在他青年時期越發出格,甚至最終帶了女友回家和母親同居,讓母親隔著牆壁聆聽做愛的動靜,這對Rebecca而言,無異於世上最殘酷的懲罰。
我認為Rebecca從某種程度上既認同自己身為二代湯瑪士母親的身份(畏懼世俗的眼光、讓二代湯瑪士叫自己媽媽、從不阻止自己兒子和異性交往),也矛盾的保持著對一代湯瑪士刻骨銘心的愛情,從小對兒子有著過度的依賴和親昵,對兒子保留了異性的渴望(留下電腦做好了二代湯瑪士最終知曉真相的準備),所以她最終說出的是不是「我愛你,我需要你」,而是——「至少,你還活著」,這是女人對愛最高的獻祭。(不知道這種解釋是否能說服一些質疑導演為何要如此矛盾處理劇情的影迷。)
二代湯瑪士對Rebecca,也就是自己的母親也曾經是懷有慾望的,從幼年和母親打架的片段,成年後在女友面前演的那場母子戲就可以窺見,不管出幹什麼目的,能夠做到這樣,就已經說明了許多問題。和同性夥伴一起埋葬的恐龍玩具,埋葬的其實是母與子之間被他人質疑的情感,或許可以大膽猜測,二代湯瑪士在海邊沒有朋友,當他把生活中的一些細節分享給唯一的同齡夥伴時,卻遭遇了來自外界的壓力,他粗淺的認識到了這種「錯誤」,並試圖糾正,所以當Rebecca把小恐龍帶回來時,孩子的表情顯然並不是欣喜的。更有可能他把女友帶回來同居,就是為了設置一個警戒標誌,切斷在他看來屬於人倫禁忌的慾望。
親生母親的出現,最終打破平衡,他不斷的追問,她不斷的語塞,不知從何說起,而他也不需要她從故事最開頭說起。於是,他以她所不希望的蠻橫方式知道了一切,卻沒有認同曾經的愛情,他幼年時不認同複製人的話語、認為自己獨一無二的幼稚的發言成了一個天大的笑話,對二代湯瑪士而言,這何嘗不是一種致命的痛苦。
兩個心力交瘁的人做了一場純屬發洩的愛。
Rebecca再不敢也不能夠擁抱自己曾經的情人、如今的兒子,何等諷刺,又是何等悽美。
男主主演過《神秘博士》,看影評很多人抱怨長相,其實看順眼了,也能入戲,從角色性格設定來看還是比較適合他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