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arkloss

2014-06-14 05:25:07

簡評Godzilla(2014):全面縮水+年度最佳預告片電影


今年暑期檔四部科幻片裡我最期待的乃是新版哥斯拉,最不感冒的是X戰警。端午節的時候陪女票閱畢X戰警之後,對於哥斯拉的期待可謂更上了一層樓。可結果,就跟兩年前我對於《洛杉磯之戰》和《變形金剛3》的期待一樣,華納給了我一個結結實實的耳光。

 上週狠下心花了小三位數的銀子,看了一場IMAX 3D版的《Edge Of Tomorrow》電影的素質完全超乎了我的想像,是少數那種改編勝過原著的電影。劇情之緊湊,之急促,之緊張,完全是這部新版哥斯拉最應該好好學習的對象。

 一點都不過份的說,2個小時的電影,全部的精華基本上都在預告片和放出來的片段里了。

 自從《Batman:Dark Kinght》之後,華納和傳奇似乎鐵了心要把旗下電影都做成那種陰鬱灰色的風格,華納藍地黃字的LOGO,好像也自從那時起變成烏雲中全黑的造型。

 從第一版預告開始(美軍士兵HALO跳傘)這種黑色陰鬱的感覺撲面而來,對於我這樣心理陰暗屬性的觀影者來說,可謂一劑猛藥。下定決心花再大的錢也要看最貴的IMAX 3D。之後的國際版,亞洲版,超級碗版,電視版……

 各種類型的預告片加在一塊少說累計時間也有20分鐘。在上映之前我一直腦部剩下的100分鐘是有多麼精彩的劇情。美軍和哥斯拉,還有兩隻MUTO的對決,各種各樣重型武器齊射MUTO和哥斯拉的畫面,哥斯拉口吐發射性雷射摧毀城市的鏡頭。結果上面我說的那些一個都沒看到。

 《Godzilla》的預算是1.6億美元,《Edge Of Tomorrow》是1.78億美元。《X戰警:未來昔日》是2.2億美元。從預算上來看,哥斯拉的預算最少。但個人認為確實最需要預算的電影,假如一部災難片缺少特效和大場面,那基本上斷了自己的活路。而明日邊界和X戰警就不需要特效了嘛?當然不是,但是這兩部電影,可以靠優秀的劇本(明日邊界)和一眾明星演員和系列粉絲(X戰警)來彌補場面上的缺失(例如這一代的X戰警雖然製作經費不少,可場面我覺得是這三部電影中最小的,沒有什麼震撼人心的場面)

 1.6億很少嘛?當然不少,變形金剛第一部和第三部差不多也是這個預算,從場面上看三者也差不多。可偏偏哥斯拉的導演非要拍一個故事線很長的大製作,於是乎也許是受限於預算,夏威夷之戰就被那樣一筆帶過,美軍基本上打了醬油,只見到漫天的直升機在那轉悠就是不動手。除了金門大橋那幾分鐘之外基本上沒什麼人vs怪獸的大場面了。(估計片中MUTO那個EMP特技的設定就是針對預算不足這個情況)靠著EMP這個設定,可以合理的讓美軍的醬油有了自圓其說的答案。

 導演聽說是前年指導過低成本怪獸片《怪物》的導演,11年的那部《怪物》獨闢蹊徑,僅僅用10萬美元的成本,就做出了類似3000萬美元的《Cloverfiled》的感覺,靠著片中報紙,電視,廣播的側面表現,給入營造了一種很強的臨場感。這部哥斯拉是導演的大製作處女作,結果估計他本人也沒想到自己還要用這種電視側寫的手法來拍哥斯拉與MUTO的戰鬥。

 最後的最後,一部號稱「重啟」哥斯拉系列的電影,變成了1個半小時的劇情硬被扯到2個小時,預算「不足」,但卻硬要拍出3億元效果。

 特效縮水,打鬥縮水,場面縮水。一部全面與預告片場面相比全面縮水的哥斯拉就這麼上映了。

 我之前很意外哥斯拉的票房盡過了一週就被新上映的X戰警給殺的七零八落。晚於北美影市一個月之後看到此片的我,深深的感到了一個月之前北美觀眾的怨念和失望之情。之前在豆瓣上看到有人擔心,哥斯拉在北美市場的表現會收不回來製作成本,不過我到覺得不必擔心,有如此熱愛怪獸片的中國大陸市場,我相信這又能成為一部海外票房高於北美票房的電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