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真相至上--Nothing But the Truth

真相至上

7.2 / 33,373人    108分鐘 | Canada:108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導演: 洛‧路瑞
編劇: 洛‧路瑞
演員: 凱特貝琴薩 麥特狄倫 安琪拉貝瑟 亞倫艾達 薇拉法蜜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kifish

2014-06-15 00:58:41

多重身份立體化的女記者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滷煮隱約記得news room中彼得烏斯搗亂事件,讓ACN錯誤的報導美軍使用毒氣中,其原因是will和charles分別從同一個人那裡得到了確認消息,他們將之當成了兩個獨立的confirm source。
所以筆者假設美帝記者的規則是:獲得一個original source——需要兩個confirm source——新聞成立 報導符合職業規範。

在真相至上中 有兩種可能性:

可能性甲:

女記者開頭在車上遇見小女孩時,女記者已經獲得了original source,已經在寫後來發表的重要文章,這個original source把cia女特工的報告副本給了女記者;
小女孩是第一個confirm source,白宮xx秘書長是第二個confirm source,白宮xx秘書長也是女記者和報社黑人編輯共享的source。

可能性甲的bug在於:
a 片尾以小女孩作為結尾似乎結構上沒有那麼的圓,小女孩似乎作為original source更為精妙;
b 片中「女記者曾說 當source洩漏的時候source不知道自己在講什麼,小律師還問 他喝醉了?」這段彷彿又在明確將original source指向小女孩。


可能性乙:

小女孩是original source,讓女記者知道了cia女特工的與眾不同的報告——女記者開始跟進此事——女記者找到confirm source 1 白宮xx秘書長確認了大使與cia女特工的身份——女記者找到confirm source 2 拿到了cia女特工的報告副本

可能性乙的bug在於:
如果女記者只是通過小女孩的隻言片語,而非早就跟進此事,有如下不合理之處:
a 時間線不漂亮,從有初始想法到做如此複雜的一個新聞調查需要很長時間,從影片結構上看,似乎與小女孩對話時間和發表時間比較接近更為有戲劇性;
b 女記者的報導動機,似乎就太功利了那麼一點;
c 更關鍵的是 小女孩的屬性使之不太可能是original source。
小女孩的簡單幾句話作為「confirm-確認」是合理的,作為初始泄密者,力度不太夠。小女孩頂多知道父母為了女cia的報告吵架,可能略略知道一丁點女cia報告的內容與委內瑞拉和某次調查有關,但絕無可能知道的很詳細。

筆者認為邏輯世界中可能性甲高於可能性乙。

當然還有可能性丙:即滷煮初始假設錯誤。命題前提應為:「記者確認一個消息 需要一個original source和一個confirm source」。對此滷煮確乎不是很懂,鑒於google最近之如此不好用,求萬能豆友科普。


在女記者身上,有著如下幾種互相撕扯的力量,這些個力量塑造了超級立體的人物形象,也有效地推動人物網路在時間線中的關係演進。
1 作為記者的新聞逐利——想得pulitzer的野心和抱負
2 作為記者的新聞道義——必須保護線人的職業道德
3 作為母親的同理心——cia女被做掉之後對小女孩的感情開始變得複雜
4 作為推倒多米諾第一張牌而又無法掌控結局的小角色的無力與承擔——新聞報導——從jail到prison,時間越來越長——丈夫背叛 兒子疏離——cia女被懷疑,與丈夫鬧翻——cia女與組織鬧翻——cia女被組織做掉——選擇略略兼有「殉道」和「贖罪」意味的擔當

在命運面前 女記者只是一個小角色,新聞報導之後每一個環節的連鎖反應,沒有一環是她預料到的,如同陷入漩渦一樣;
但女記者最終的選擇,以對記者原則的堅持和母性本性的堅強守住了她作為記者和作為母親的兩條底線,這兩條底線的象徵即小女孩,既是亡母的孩子又是sourc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