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Transformers 4

变形金刚绝迹重生/变形金刚歼灭世纪(港)/变形金刚灭绝时代

5.6 / 332,189人    165分鐘

導演: 麥可貝
編劇: 艾倫克勞格
演員: 妮可拉佩爾茲 馬克華柏格 T.J. 米勒 史丹利圖奇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五喬

2014-07-17 23:59:15

究竟怎樣你才滿意? ——淺談好萊塢電影中的華人形象變遷


文/ 五喬


***本文其實與這個電影沒啥關係,就是因為此片引起的一點點思考。藉此地發表一下而已,愛咋咋地。
****本文已發表於上海的《文學報》,如需商用轉載請私信作者,拜託啦。


說起美國,大家腦子裡常常蹦出諸如「平等」啊,「自由」啊,「民主」啊之類高大上的詞兒。近幾年白宮網站開放了個什麼請願功能,簡直快被全世界的怨民們當做青天大老爺的辦事處了,似乎只有美國才能主持天下正義。其實啊,很多事兒,就好像徐才厚喊反腐,你聽聽就得了。美國的人權現狀遠沒有看上去那麼美好。拿種族問題舉例,黑人平權運動也就發生在過去的幾十年間,這是什麼概念?也就是說當年那些種族歧視的人,現在還有一大批人仍然健在,只是他們迫於現在的社會輿論壓力而不敢跳出來說出真實想法而已。過去幾個月裡,在美國就有兩起搞得全國轟動的名人批鬥事件,一個是電視名人,擁有自己的連鎖飯店和烹飪節目的紅人Paula Deen,一個是NBA洛杉磯快船隊的老闆Donald Sterling,都因為曾經發表過歧視黑人的言論,被拖到全國新聞媒體面前進行了一場批鬥大會。在美國,種族歧視這根紅線豈止不能觸碰,甚至最好五米之內都不要近身。

等下,我說「種族歧視」是紅線嗎?錯了,準確地說只有針對黑人的歧視,在美國才是絕對的禁忌。但是針對其他族裔,比如亞裔、拉丁裔、印度裔等,可就沒那麼嚴格了,偶爾開開玩笑無傷大雅。而其中,亞裔的環境更是糟糕(中國人尤甚),近幾十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美國媒體對中國的妖魔化,美國人現在簡直拿中國人當日本鬼子看待。你別一聽說美國人叫我們東方巨龍就心裡美滋滋的,在西方文明里「龍」一直是與魔鬼聯繫在一起的,美國人實際是在說我們是邪惡的化身呢。

如果你比較一下美國與歐洲的電影,就會發現美國的文化其實是非常保守的,甚至包括對性的態度,美國人也遠沒有歐洲人那麼開放。而好萊塢,其實是美國最固執、最未開化的地區。你沒聽錯,就是好萊塢,這個不斷向全世界輸出價值取向的文化中心,同時也是人權問題十分嚴重的地方。不信你數一數,電影圈裡有名的女導演有幾位?每年以女性為主角的電影有多少?在好萊塢電影圈(電視圈情況稍好一些),男性沙文主義就是不能說的秘密。再回到種族問題,好萊塢最熱衷的電影大片,以超級英雄電影為例,有幾個主角是有色人種?除了威爾史密斯(《黑衣人》系列)和哈利百瑞(《貓女》)等少數幾位黑人演員,剩下的超級英雄們一水兒是白人。然而為了避免惹上種族歧視的官司,這些電影中,卻往往不忘給英雄搭檔一位皮膚帶色的助手,鋼鐵人的好友是黑人,蝙蝠俠里拉來摩根弗里曼(老牌黑人明星)當配角,你以為這都是隨機事件嗎?你難道認為這些演員都是根據演技選出來的?

然而在有色人種里,黑人在好萊塢還算是混得越來越好的,拉丁裔也因為地緣上的優勢打入了美國主流文化圈,印度裔面孔也越來越多出現在大小螢幕上,甚至出現了以印度裔為主演的當紅電視節目(《明迪煩事多》)。據筆者觀察,在今日好萊塢最不受待見的,當屬華裔演員,而華裔男又要比華裔女慘上加慘。

其實早在一百年前,中國人角色就已經出現在美國電影中了,然而卻沒有華裔演員。這怎麼回事兒?沒有華人演員那怎麼演?答案很簡單,讓白人把臉塗成黃色飾演華人。這種最低級的種族歧視行為,在當時卻不算什麼。時至今日,把臉塗成黑色飾演黑人是絕對的禁忌,然而把臉塗成黃色依然是好萊塢常用的化妝術之一,前幾年的電影《雲圖》中就用到了這樣的化妝技巧。早期電影中的華人角色大多是為了諷刺嘲笑華人而創作的,正是這些形象進一步形成了美國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刻板形象。其中針對亞裔最著名的兩個刻板印象,一個是傅滿洲——邪惡、聰明、老謀深算的罪犯,另一個就是蝴蝶夫人——神秘、富於東方魅力、專供白人玩弄的愛情對象。這兩個印象深深影響了美國人的思維,甚至延續至所謂種族平等的今天,你以為那些白人富翁為什麼那麼喜歡找個東方小老婆?

很多電影學者認為史上第一位華裔美國影星是出生於1905年的黃柳霜,她也是第一位留名好萊塢星光大道的華裔影星。然而在她的職業生涯中,她逐漸厭倦了一次又一次出演美國人刻板印象中被稱作「龍夫人」的惡婦形象。對她打擊最大的一次事件,發生在1935年,好萊塢製片廠寧可找一位白人演員出演根據賽珍珠名作《大地》改編的同名電影,也不願意將中國女孩阿蘭的角色交給黃柳霜,終於她一氣之下出走歐洲,並在那裡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這就是早期好萊塢華人影星的生存狀態:不僅要忍受社會上普遍的歧視,甚至需要從白人演員中爭取那些本應該屬於華人的角色,而這些角色還往往是對華人的誤讀。黃柳霜在上海旅行時,中國記者曾經非難她,說她出演的那些角色加深了美國人對中國的誤解。然而筆者認為,多虧了這些華人面孔的出現,以及他們取得的成就,才或多或少改變了美國人的態度。由華人飾演華人難道不比白人來刻意挖苦華人好得多嗎?

很長一段時間裡,好萊塢華人影星的成就可說是乏善可陳,塗黃臉的白人倒是一直堂而皇之的存在著。直至李小龍的出現,結結實實地給華人在好萊塢乃至全美國爭了臉。他不僅打破了傳統西方印象中柔弱的東方人形象,而且使香港風格的武打電影以及武術在西方一下子流行了起來。可以說時至今日,美國人對中國武術的概念,仍然是李小龍展示的樣子。當年李安的《臥虎藏龍》上映後,很多美國人大呼真是大開眼界,原來人還可以說飛起來就飛起來啊!在國內路人皆知的輕功,美國人卻沒見識過,他們認識的武功只有李小龍那一種。然而李小龍引起的武打風潮是一把雙刃劍,他同時固化了華裔演員的發展道路。李小龍的後繼者們,從成龍、李連杰,到楊紫瓊,劉玉玲,武打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成了華裔演員在好萊塢唯一的生存之道。

然而所有這些華人演員們,即使作為電影主角,仍然有一道看不見的牆難以突破,那就是,他們仍然飾演的是明顯為中國人刻畫的人物角色。很多人可能要問,一個華人不演華人那演什麼?然而,假如美國真是種族平等的國家,就應該對所有的種族一視同仁,那麼就應該在螢幕上看到完全不受種族背景約束的人物角色。比如一個華裔美國演員曾經感慨,為什麼我不能演連環殺人犯?難道中國人就不會有連環殺人犯嗎?不是,而是美國人刻板印象中,連環殺人犯都是白人形象。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好萊塢是一個虛偽且唯利是圖的地方。這裡我們有必要區分下什麼才是所謂的「好萊塢電影」。總的說來,美國電影可以分作兩類,一類是大製片廠出品的票房大片,比如《變形金剛1234》這才是真正所謂「大片「;一類是小成本藝術片,這些影片多數是獨立製作。簡單來講,大片的目的就是賺錢,所以票房大片不僅要迎合社會的審美品味和平均智商,還要附和社會的價值取向。在「前平權運動」時代,好萊塢肆無忌憚的諷刺少數族裔,塑造並加強刻板印象;在「後平權時代」,好萊塢夾起尾巴,宣揚普世價值。票房大片對於推動社會風尚,從來也沒有起過多大作用。你以為好萊塢電影為什麼越來越多加入中國元素?那僅僅是由於中國的票房市場太誘人而已。

但是另一方面,藝術電影的作用應該是站在輿論導向的風口浪尖,一方面反思,一方面推動社會風氣向好的方向發展。但是看看美國的藝術電影市場,關於華人的影片少之又少。除了少數幾位華裔導演,如王穎(《喜福會》)、李安(《推手》)曾經拍過描寫在美華人生存狀態的幾部電影,即使是當今活躍在好萊塢的華裔影人,也很少有人涉足這一話題。這就是好萊塢對待華裔的態度:一方面商業大片依然延續著對華人老掉牙的刻板印象,膚淺的添加一些他們眼中的中國元素,藉以取悅中國市場;另一方面沒有電影人在拍關於中國人,中國文化的電影,美國人的觀念就得不到改變。

然而反觀美國影人及藝術家們對待黑人種族問題的態度,從《殺死一隻知更鳥》《猜猜誰來吃晚餐》《為黛西小姐開車》到近幾年的《撞車》《相助》《為奴十二年》,如果你留心一下近年來奧斯卡榜單,會發現幾乎每年都有一部關於黑人種族問題的電影上榜。美國的白人祖宗們對黑人犯下的那些醜事就是這樣一次又一次被甩在美國大眾的臉上,才導致了現在美國社會對待黑人種族問題總是如履薄冰。電影裡的黑人形像當然也是越來越高大了,不信你留心看看,美國大片很少安排黑人作為幕後黑手,也是害怕踩了種族歧視的地雷。

美國電影都不樂意宣傳中國文化,但是這事兒你能怪人家美國人嗎?你讓人在自己的國家,大力宣傳我們的文化,你當美國人都是白求恩啊?關鍵問題是,我們自己的電影實在是不給力,毫無國際影響力啊!印度有他們的寶萊塢,依然以全球第二的產量生產著獨具印度風味的電影。日本歷來是電影大國,尤其是藝術電影,提起黑澤明,小津安二郎的大名,恐怕沒有好萊塢電影人不知道的。韓國電影發展迅猛,不僅發展了自己的電影產業,而且製作水準已經和國際接軌,甚至韓國的電影近年來還頻頻被好萊塢翻拍(如《老男孩》)。但看看中國電影業,近幾年都火了哪些電影呢?在國內叫好又叫座的《泰囧》,就是一部照搬好萊塢類型片的二流製作,筆者看來連《小兵張嘎》都不如;吸引無數腦殘的《小時代》聽說是一部毫無水準的幻燈片風格的劣質電影,北美總票房才兩萬美元......中國的電影人們,似乎早已失掉了文化風骨,沒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另一方面,唯利是圖的風氣席捲中國社會,國民欣賞品味低下,國內藝術電影也沒有生存空間。種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就是中國電影持續輸出文化垃圾,中國的國際文化形象始終無法提升。

一部《變形金剛4》再次引出了國人的無數吐槽,其實我想問這樣一個問題,你究竟期待從美國的電影裡看到什麼形象的中國人呢?如果你是種族平等的簇擁,你希望看到的,應該是一個僅剩下亞裔臉孔卻完全陌生的美國人形象。可這真是國人想看到的嗎?其實說白了,中國人一方面期望美國人高看自己一眼,在電影裡把自己美圖秀秀一下,一方面卻瞧不起自己的民族。毫不誇張的說,90%的中國人都是種族歧視者。雖說官話說中國有56個民族大團結云云,其實中國大部份地區,不同民族間不具備區分度,中國人並不適應類似美國那樣多民族混居的狀態。看看近期由恐怖事件引發的的愈演愈烈的種族矛盾,不難看出,種族平等的觀念從來就沒有深入到國人的意識當中。在美的第一代移民,大部份也不具備種族平等的觀念。幾乎每一個剛到美國的華人都渴望「融入美國主流社會」,他們所謂的主流社會,特別指代美國白人社會,中國人看不起除了白人外的其他有色人種,也瞧不起除了中國人以外的其他亞裔。你對一個種族的歧視,背後隱藏著你在另一個種族面前的自卑。這才是很多國人渴望融入美國所謂主流白人社會的原因。國內崇洋媚外的醜態已經大大方方拿上了檯面,甚至網站模特,都註明外國人優先,在一個幾乎單民族的地區,你請個洋人當模特是鬧哪樣?大家都在吐槽《變形金剛4》裡面大篇幅的植入廣告,可商家又不傻,正是因為中國人對洋文化的迷信,才導致了他們為了在好萊塢大片中短短幾秒的鏡頭一擲千金啊!有趣的是,相反的情況正發生在美國,美國的廣告業——不同於電影——近幾年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亞裔面孔,原因很簡單,商家們希望利用這些熟悉的亞裔面孔吸引越來越有錢的華人消費。

中國人對自己民族的自輕,更深層的原因是對自己文化的自輕自賤。近年來赴美留學工作的新移民多數是理工科出身,本身的文化素養已經比較薄弱,他們的後代,又往往會成為「香蕉人」:外面是黃皮膚,但是中國的文化已經丟失殆盡了。然而反觀別的少數族裔,筆者在美國這幾年,很少見到不會說西班牙語的墨西哥人,即使是第二第三代移民;美國黑人有自己的文化偏好,比如爵士樂等等,甚至所用的英語都是一種叫做「非裔美式英語」的變種,有不同於美語的語法和發音。中國移民,卻在一代又一代的繁衍中,完全丟失了文化本源,連中國人自己都疏遠了自己的文化,你又指望誰來宣傳?

國內對自己文明的蔑視在電影圈尤為嚴重。中國電影人似乎總是痴迷於通過國際電影節來打響自己的名聲,痴迷於國際獎項,這背後同樣反映的是對自己文化的輕視。趙麗蓉老太太說的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正統、純正的民族文化才對外國人有吸引力。李安的成功,是因為他的電影中帶來了東方視角以及東方傳統文化耐人尋味的韻味,這恰恰是好萊塢需要的。《臥虎藏龍》的成功引來了國內電影人的爭相模仿,之後幾年古裝戲接連不斷,說白了,這只能說是沒有文化骨氣的表現,東施效顰,不得其法。

言而總之:你為什麼要那麼在意好萊塢怎樣刻畫中國人呢?《變形金剛4》里李冰冰到底有沒有台詞,你咋那麼在意呢?為什麼我們中國人,一個擁有深遠、厚重如醇香古酒般文化的古老國度,要不斷地摒棄自身的文化傳統呢?如果中國的電影可以發展起來,中國的電影可以更好看,更有深度,可以讓全世界痴迷,那麼美國人眼中的中國形象自然而然就會改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