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春去春又來--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and Spring

春夏秋冬又一春/春去春又来(台)/春夏秋冬(港)

8 / 87,631人    103分鐘

導演: 金基德
編劇: 金基德
演員: 伍永秀 徐在英 金永敏 金基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抽菸的兔子

2014-08-21 00:08:53

空門解脫,一切善是渡別人,一切惡是渡自己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佛教中所謂「苦諦」是對現實人生的深切體驗和深刻洞察,是對人生價值的基本判斷,是佛教立說的根基。佛教通過對人生全過程的剖析,提出了「四苦」、「八苦」之說。從最基本的生理意義上觀察人生,認為「生、老、病、死皆是苦」,這「四苦」具有普遍意義,任何人都無可抗拒,無法擺脫。進而觀察社會,又發現四種由於社會原因而造成的苦,即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和五陰盛。「怨憎會」是因「仇」而產生的痛苦,相互仇恨的人偏偏處在一起,想分開又無法分開,這便是通常所說的「冤家路窄」。「愛別離」是因「愛」而產生的痛苦,相親相愛的人總免不了「生離死別」,愛極生恨,苦不堪言。從「求」的方面著眼,執意追求的事,往往不能如願以償,有時甚至事與願違,這便是「求不得」之苦。從「欲」的方面著眼,外界事物通過五官而產生感覺,由感覺而引起慾望,因慾望過於強烈而有諸多煩惱,這便是「五陰盛」的苦。生理上的四苦加上心理上的四苦合為「八苦」,構成苦難的人生,這便是「苦諦」。
   「七情六慾」擾亂了人的身心,鬱結在心,象迷霧一樣籠罩心靈,以致「執迷不悟」,由是而有諸多煩惱,這便是「集諦」的道理。
    解脫的唯一途徑,就是斷滅世俗的慾望,即滅人慾,這就是「滅諦」。
    找到了痛苦之源,斷滅世俗慾望,消除一切煩惱,按照佛所指引的「八正道」努力修行,進入無慾無求、無憂無慮的「涅盤」境界,獲得精神上的徹底解脫,這便是「道諦」。從認識「苦諦」開始,一步步推導出「集諦」、「滅諦」和「道諦」,這是一種理性思維,是佛教對人生如何走出「苦海」的認識和理解。

   春 (小和尚)
     小和尚睡覺的地方有一扇門,過河後又有一扇門,而且這兩扇門都不是像平常的有牆壁包裹著的,而是就只有單獨的一扇門,這扇門似乎就預示著人性的約束,小和尚和老和尚不管門旁有多寬的路,還是會選擇穿門而過,意思是他們清規戒律,受自己內心人性的約束。
   小和尚在河裡玩魚,青蛙和蛇,還用小石子和線綁住魚、青蛙、蛇,這是因為他從小就受到環境影響的一種自我約束,但他又把此種約束強加於別人,說明他是被約束,而不是主動去選擇約束,就跟魚、青蛙、蛇一樣,這裡其實就埋下了一個小和尚會改變的伏筆,在被約束的情況下,日積月累、負累沉重終究會有放下與解脫。
    老和尚的懲罰亦是告誡小和尚要尋求內心的加持自身,而不是靠外界要求的方式去強加逼迫自己受約束,這又與佛教哲學不謀而合,因為佛教以人為本,以心靈為重,他指引的人生解脫道路,是內在的、自我的、心靈的,質白地說,就是「自己救自己」。老和尚的懲罰,其實是教小和尚學會一種發自內心的「同體感」,把魚、青蛙、蛇的苦當作自己的苦,這不是出自良心的自責,而是一種完全從內心發出的責任感。

                               夏(青年小和尚)
   蛇在交配,河水漲高小和尚青春湧動,因生病來請命的女孩到來,讓處在有青春期身體反應的小和尚蠢蠢欲動,兩次想向女孩下手卻都沒得逞,身體加上心裡的躁動不安使他不得已在河裡瘋狂的劃著名船,而和女孩享受魚水之歡後,他內心對性愈加渴望,小和尚趁著老和尚睡著之際,避開了門選擇了門的路出去,小和尚基於身體本能上擴張的慾望,不惜另他拋棄十幾年的約束破了戒。兩人情事被老和尚撞破,老和尚告誡小和尚一切情有可緣,人需要遵從自然地規律,但卻不可產生貪慾,給床放水以示警告,預示貪慾會讓人深陷泥沼,迷失自己,這便是苦諦。小和尚卻選擇帶佛出走,而老和尚面對空蕩蕩的牆壁依然敲著木魚,又是與佛意——心中有佛自由佛向謀和,而小和尚卻還未達到心靈上的解脫。佛教把人的「情」與「欲」看成是導致痛苦與煩惱的根源,要求人們放棄功利而「滅人慾」,這又出現了一種「出世」的傾向,處於矛盾之中,這便是「不離世間道,常行出世道」的原因。

秋(小和尚已是中年和尚)
    小和尚出去後結了婚,卻把妻子給殺死了,這便是集諦。老和尚似乎早已預見,縫補好小和尚的僧衣等小和尚歸來。老和尚發現回來的小和尚世俗走一圈卻滿身戾氣,卸不下憤怒的小和尚拿著沾滿血的刀捅在了木地板上,在佛面前貼閉字隔離自己的心性,老和尚怒其不知心閉則身閉,棍棒打之,此時,警察找到了殺妻子的小和尚,小和尚依然充滿憤怒與戒備,但聽了老和尚的話寫完了般若波羅蜜經之後,小和尚的心境開始慢慢的由怒轉靜,刀上的血漬也不見了,這表示小和尚內心已經洗盡鉛華,開始了放下與解脫,達到了斷滅世俗的慾望,即滅諦。早上,老和尚把小和尚刻的字都塗上了顏色,來的警察似乎也受到了感化,也幫忙塗顏色,綠橙紫藍,似乎像是每個季節的顏色,告誡著小和尚有因必有果,人生是循環往復的。小和尚和警察坐船離開,船走的時候停了一下,這是老和尚對小和尚的不捨,因為老和尚知道自己時日不多,小和尚離開後老和尚便焚化了自己。

冬(老年小和尚)
   待小和尚回來之時,老和尚已化為舍利,推開門,小和尚看到了一條蛇盤坐老和尚僧衣之中,這又和之前夏天蛇交配首尾相印,這條蛇似乎隱含著老和尚的重生。時間的磨礪,讓小和尚變得超俗,他似乎已經放下了一切得到了自己的解脫,他雕刻出佛把老和尚的舍利藏於佛頭之中,在小和尚的內心,老和尚已成佛,他跟隨老和尚的腳步,繼續渡化自己。此時,一幪面女人帶著一個小孩來到了廟裡,似乎又預示著又將出現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又將是一個循環重生,至於女人為何帶著面莎,或許是託孤之事她羞於面對,又或許是這個女人就是當時生病的那個女人,之所以他會在冰洞以佛供奉,是因為這個女人是他經受苦海的開始。練武、以石磨拖行之則為道諦,這與之前的春天又首尾相應,也隱含了因果循環,事實輪迴之理。

    小和尚年輕時,老和尚與小和尚相依為命,等到小和尚慢漫長大,老和尚似乎預見了小和尚的離開,養了雞,小和尚就抱著雞離開,等到回來後,老和尚又養了一隻貓,最後警察帶小和尚離開的時候貓也走了,一切都如宿命。片子中,秋冬都出現了兩行淚,一次是小和尚殺人歸來貼閉字,一次是老和尚焚祭自己,還有一次是女人戴著面紗留下孩子,這些都說明了每個人的人生就是一個擺脫苦的過程,而老和尚的舍利最終脫離冰雕的佛像流向水裡,就好像他擺脫了他的苦,一生被「禁錮」在庵里,最終死後也在尋求一種自由的超脫。
     在佛教看來,世界是無邊的,時間是無限的,它有過去、現在和將來。這種時空觀顯然是正確的,但對有限的生命來說:「前世」與「來世」只是一種宗教概念,並不具有「真實存在」意義。它的理論是「業報輪迴」,認為人的「業行」(所作所為)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即報應),即「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無記(無所作為)無報。」這種因果關係在「三世」中循環往復,「前世」的果是「今生」的因,「今生」的果又是「來世」的因,這便叫「三世兩重因果」。儘管「輪迴」是虛無縹緲的,但它似乎給人一種警示,叫人多行善事,不要作孽,卻又有利於人們「自我控制」,對社會治理是有好處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