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生命中的美好缺憾--The Fault in Our Stars

星运里的错/命运的错/生命中的美好缺憾(港)

7.7 / 400,907人    126分鐘 | 133分鐘 (加長版)

導演: 喬許布恩
編劇: 史考特諾伊史達特 麥克H.韋伯
演員: 雪琳伍德利 安塞爾埃爾葛特 納特沃爾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昆汀的影子

2014-08-22 07:22:39

The Fault in Our Stars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PS:想用影片名當評論名,是因為這個名字太妙了,並且也很好聽。

多年前,第N次刷完《大話西遊》後特別有感覺地濃重憂傷了幾日,並寫下了一篇名叫「愛情故事」的影評,那篇評些什麼內容我現在忘得差不多了,只記得結尾處我對為此傷心了幾日的自己寫下了:從未談過戀愛的人反而最喜歡對戀愛指手畫腳。看來,我又要忍不住指手畫腳一次了 。
 
傳說中死亡和愛情是藝術創作永恆不滅的母題,又有傳說,一流的電影是由二流的劇本三流的故事產生的,劇本太好的話留給導演和演員的空間就不太多了。那麼,這個讓我「哭暈在辦公室」的故事究竟是怎樣的構成的呢:
 
癌症女孩A生活在一個由藥物和醫院組成的世界中,但除去這點致命傷,她有世界上最好的父母以及比很多同齡女孩更聰慧敏銳的頭腦,她對世界沒有人云亦云的想法,愛看書愛思考,喜歡獨處,但沒有文藝青年的酸腐味道,其實她的生活在我這個外人看來已經好過世上千千萬萬身體健康的行屍走肉了。過於理性的頭腦使她隨時處於迎接死亡的戒備狀態。直到某一天她在很不情願參加的癌症互助會上邂逅陽光男孩B。男孩崇拜英雄,害怕死後被遺忘,有著乾淨的笑容,看見A的第一眼就朝A放電,但看電影時不用任何暗示作為觀眾你明白這個人絕對不是誰都放電的,他有點喜歡她,第一眼就有點喜歡。
一向孤冷的A還以少有的微笑,這時你會明白似乎A也不反感B,甚至偏好感,這對於沒有打算向外界敞開心胸的A而言很難得。在互助會上B講述了自己害怕死後被遺忘的憂慮,A從未在互助會上發言,但為了回應B她第一次開口了:總有一天誰都會消失,每個人都會被遺忘,哪怕是偉大如莫扎特,若干年後也沒有人會專門留下來為了記住他,更別說在座的各位了,所以如果恐懼這點,最好趁早將其拋之腦後,因為其餘人都是這麼做的。
 
A說完後B還以難以捉摸的笑容,不一定是認同A的說法,要知道這樣的恐懼並不是旁人三言兩語就能夠消除的。但B似乎很享受聽A講話,不管內容是什麼。之後的故事,也許按照諸君的期望發展,只是置換到兩具將死之軀上面,很多都進行得很緩慢或者根本無法順利開展,他們當了很久的朋友才有一個非戀人式的擁抱,以及很久很久以後才有了第一個KISS。但是他們喜歡四目相對,喜歡對著對方的眼睛談話,喜歡傾聽對方的喜好和需求,把對方的興趣愛好當做自己的一樣對待。
 
A的願望在13歲那年為了迪斯尼被用掉,然而她現在有了更想要實現的願望卻沒辦法實現,B在與A交流的過程中熟知了A與那本愛不釋手的小說的情緣,在鄙視A輕易用掉願望的同時已經打定主意把自己的願望送給A並陪同她去荷蘭完成心願,儘管中間因為身體緣故又出現一些波折,最終二人以及A的母親三人一同前往荷蘭,在見到作家的前一晚兩人終於互訴衷腸決定以情侶身份相處並度過了心醉的一夜。
 
無奈A見到嚮往已久的作家後與自己想像的大相逕庭,頹廢作家不肯告知故事的結局,並責怪A太過較真,說一本書完了故事也就完了,故事裡的人物也不需要繼續他們的命運,還拋出一個無限比另一個無限大這樣的「謬論」惹惱了A,A失望而歸,畢竟這是支撐一個絕症患者的故事,而她親眼見證了這個故事的締造者將它捏碎。B一路追趕,生怕A為此更難受一個勁兒地說:沒關係沒關係,我可以為你寫一個更棒地故事,你不要難過。
 
然後,二人走到一個廊椅上坐下,這時候A的情緒已然平復了許多,B在此之前都一直扮演著A的小太陽的角色,一直一直溫暖著A,但是B選擇在這個時候告訴A:我的腿又開始萎縮了,我只是一直沒敢告訴你。這時候的B露出了片中第一次的絕望的神情,我猜,他起初只是單純地想要藉此來平衡A的失落,因為心細如他明白安慰一個人最好地辦法不是一個勁兒的說不要難過不要難過沒什麼大不了的。而是告訴她我曾經或者現在比你的狀況還要糟糕,也許世界對你不公平,但是我要讓你感覺到我們倆是一樣的,我對於你而言是公平的,如果我能有幸成為你的全世界,那世界的不公又有什麼大不了的。想像一下中情花毒的小龍女,楊過的方法是我也中吧,想像一下大仇在胸無法釋懷的不幸福的蕭大哥吧,阿朱的方式是我死換你幸福。但是現實是B並沒有他想像地那樣強大,他還沒來得及用自己的傷痛換取A的公平,他自己就已經開始傾斜了。
 
電影也從這個時候開始轉換角色,B的傷痛開始由A接管,因為他們已經正式相愛了,而A事實上遠比B要強大,後面的故事有點悲傷了。A開始病發,住院,坐輪椅,又開始更加害怕被遺忘,B說:我知道這很幼稚,但我一直期待自己成為一個英雄,身負一個偉大的故事,會被刊登在報紙上,我本該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人。
 
A告訴他:你本來就與眾不同,你總是痴迷於讓人們記住你。我覺得你很特別,難道這還不夠嗎。你認為要過有意義的人生,要每個人都記住你、愛你,但你猜怎麼著,這就是你的人生,你只能得到這些,我、你的家人、你能面對的世界,就是這些。如果這些於你還不夠,那我很抱歉,你至少不是兩手空空。因為我愛你,我會記得你。
 
這席話對B好像很受用,我猜依然不是這些話本身有多麼能帶給他力量,二是說這些話的人是A,這就能夠帶給他力量。他總是願意聆聽她的每一句話,願意發自內心地崇拜她,一個少年他崇拜比自己還要小的少女。不是帶著痴迷的崇拜,而是用愛她的方式來崇拜。很難想像的一種關係,我從未見識過的一種關係。據說,人在經歷真正的愛情的時候整個靈魂會升得無限高,他會釋放身體裡所有的善意來對待他所面對的世界,並且心甘情願。
 
之後,B想出了一個他能夠接受死亡的最不壞的方法——預演葬禮,他要求A和好朋友C分別寫悼詞給他,然後他們三在教堂里一起出席了有當事人參加的葬禮。眼盲的C笑嘻嘻說了一大堆損友的話最後嚴肅地說道:如果未來的某天我能夠安裝電子眼重見光明,我一定會拒絕,因為我不想看到一個沒有你的世界。
 
A的悼詞:B是我此生災星下的戀人,我們的愛情故事如史詩般盪氣迴腸。我沒有辦法開口訴說,只要講起,我便要被淹沒在淚水之中……
 
八天之後,B走了,A在葬禮上沒有念此前準備好的話,而是說了許許多多安慰活人的假話,因為A漸漸明白,葬禮不是辦給死人的,是用來安慰活人的,B堅持要預演葬禮,是因為真正的葬禮根本不屬於他。作家突然出現在B的葬禮上,並試圖解釋A此前對小說的疑問,無奈A此刻沉浸在B的離去的巨大悲痛之中,加之本身厭惡作家,不留情面地把作家趕走了。C來找A,二人相互安慰,C告訴A,B真的很在乎她,每次一提起她就一個勁兒地說個沒完。這個片段讓我想起知乎的一個問答,問:一個男生什麼時候才算真正喜歡上一個女生。最好的一個答案是:他做任何事都會想起要是她在就好了。
 
C還問A見到作家沒有,說B曾給作家寫了一封信,這時A才想起早已經把作家試圖給她的信揉碎。A回到車裡找到褶皺的信紙,打開讀到B寫給作家求助的信:我是如此好的人卻寫不好字,你是如此糟糕的人卻能寫出好句子。我要求你幫我寫一封悼詞給A,因為我文筆不好……你不必擔心她是否比你聰明,因為你清楚她就是。她風趣而不刻薄,我愛她.這世上你沒辦法選擇不受傷害,但你可以選擇被誰傷害。
 
最後,故事在B的信中結束了,B直到死後都還依然在給A力量,給她延續生命一個最好的理由,那就是:不要忘記他,不要忘記他們的歲月,那裡儘是美好。
 
這大概印證了福克納的《野棕櫚》裡的那句話「她不在了,一半的記憶也已不存在。如果我不在了,那麼所有的記憶也將不在了。是的,他想,在悲傷與虛無之間我選擇悲傷。」
 
 
我從小迷戀各種故事,正如直到現在號稱喜歡電影的我也仍然停留在它是否是一個好故事的層面。我想我能與故事們相處自如,如同活生生的人一樣,我與它們分別相處之後,它們之中有些能傷害我,有些能給我力量,有些讓我大開眼界,有些讓我很快遺忘。而我發現我喜歡的是那些不一定有完美的結局卻一定能在很多很多細節上面觸動我靈魂的真善美的故事。A和B的故事講完了,現在我想談談它。談談我得到的,或者說我想得到的。
 
如果把這個故事定性成一個典型的愛情故事,那它是合格的,作為由大螢幕來講述的愛情故事,它更是做足了全套功夫。男女主角愛情角逐的時空都是被設定好的:泰坦尼克只有三天,空間只在一艘船上;都敏俊離開地球只剩下一個月的時日,空間只在倆人的家中。同理A和B亦是如此,同樣的境遇很容易心心相惜,這樣的戀愛很水到渠成,或者說很容易上手。相對封閉的空間+極其有限的倒數的時間+全心全意為對方著想的男女主=合格的浪漫愛情。
 
那麼除此之外這個故事也具備了太多非典型的因素。我想這些才是創作者想要與觀眾互動和摩擦的焦點,愛情,只是一種載體。玄機隱藏在其中。
 
 
被遺忘
記得誰曾經說過:人們在懼怕死亡的成份中至少有一半是恐懼被世界徹底遺忘。在A與B第一次碰面的時候,B就很坦然地說出了自己的恐懼,可以還原一下B當時的話:我十八歲成了半機械人,半條退沒了,但我一直想成為不平凡的人,我想要很多人記住我,我不想被遺忘。
很輕鬆地語調講述沉重的經歷,越是滿不在乎其實越在乎。我想他當時主要是想說給A聽,讓A第一時間了解他,對他也產生一點興趣。很順利地,A對此作出了回應。告知他不必自尋煩惱,因為每個人都會被遺忘,這是全人類共同地命運,並不只是針對他個人。這是他們第一次交流。
但是通過這次交流,螢幕外的我們能夠思考的就太多了,因為我堅信這是個普適的並且永遠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它並不會因為導演藉著A的三言兩語就能夠讓所有和B有一樣恐懼的觀眾釋懷。A的答案只是千萬種之一,或許我們跟B一樣愛聽她講,但並不能輕易地被它說服。B在留給A的信中說他在A生病進入IUC的時候偷偷潛入病房望著雖然病重卻仍然活生生的A,想像了一下沒有他們倆的世界。他覺得是沒有辦法接受的。
 
其實這一點上,我比較傾向於B的感受,我覺得害怕被遺忘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恐懼,尤其是當你知道死神隨時都會將自己帶走的時候。走後的世界是你沒有辦法知曉得。浩瀚的宇宙中,我們誰的消失都是微不足道的。而存在唯有對於我們自己而言才是有意義的。我們消失了,我們的意義也就消失了,就像我們從來沒有來過一樣。正是因為如此,某種意義上,所有的苟延饞喘都好過於徹底消失。
 
公平
如果你是這樣想的:我不認為愛情裡面有絕對的公平,如果真的愛,就不會計較誰付出得更多。這話我耳朵都要起繭子了,也不知道是誰發明的。是啊,談戀愛的時候不計較,分手後慢慢算帳。總覺得,一份有誠意的戀愛關係中,公平也許是最必不可缺的一環了,它是保證二人能走多遠的基石。如果戀愛關係中長期存在不公,這份感情到崩盤時大多會釀成慘劇或者永遠不能磨滅的傷害。

如果你沒辦法界定什麼是公平,那我想也許你會明白什麼是不公平。豆瓣上曾有這樣一條廣播大概能澆我心中之塊壘:

「 中國情侶沒有交流,有的是聽和服從、哄和被哄、發嗲和撒嬌、指責或批評、抱怨與開解、傾聽和安慰。沒有交流,沒有兩個對等的人深度地對話,不,連淺顯的對話都沒有。因為除了瑣碎,沒什麼可聊的。」
 
也許很多觀眾都把這部片子或者這個故事當做千千萬萬小清新愛情故事一樣一帶而過,並沒有認為它有多麼特別。但它對我而言很有意義,是因為它呈現了我所能想像的最好的戀愛的模樣。A和B的相處方式是我最嚮往的一種。在這種關係中我充分地體會到了憐憫、尊重、公平、理性和詩意。而這些往往在很多別的戀愛關係中是被遺忘或者捨棄了的。直到最後他們都小心翼翼地保持著這段關係的平衡,仔細打理夾雜在其中的塵埃,他們彷彿是兩個找到同一件絕世珍寶的收藏家。
真正的愛情,不是相互佔有,而是我能拿出多少東西給對方,而該自己保留的我絕對不會捨棄:自尊、獨處的時光、及時表達意見的權利…..有了這些我才能繼續更好地和你相愛。
這裡有一段A和B的對話時全片所有的我喜歡的片段中最最喜歡的一段,也是最能夠表達這段關係中珍貴的地方。
當A得知自己原本能夠去荷蘭卻因為身體緣故只能被困在家中絕望時,她打給B說自己家的後花園有一座小時候爸爸搭給她的鞦韆,大概因為身體緣故她不能使用它。
這時候B調笑說:那我要來看看這淚之鞦韆了。
A苦笑
B:我明白你的意思,這真是個悲傷的鞦韆架。我希望你明白,即使你跟我保持距離,我對你的深情也絲毫不減。一切試圖讓我倖免於你的努力都是白費。(這男的哪裡文筆差,簡直就是詩人)
A:你看,我喜歡你,我喜歡和你一起度過的時光。但我不能讓這種情況繼續下去。
B:為什麼?
A:因為我不想傷害你。
B:我不介意。
A:你不明白的。
B:我明白。我知道你在說什麼。我說,我不在乎。能被你傷害是我的榮幸。
A:嘿,B,我是顆手榴彈,有一天我會爆炸,當我醒來我會摧毀我週遭的一切。我覺得我有義務減少傷亡人數。
B笑:你顆手榴彈。
B知道無法用言語讓A信服他的決心,那就行動好了,要知道:「最好的告白是長久的陪伴。」
看了片子的人會明白這段美妙在哪裡,在此就不再贅述了。
 
死亡
一直以來作家海明威給世人的印象隨著他的「硬漢原型」深人人心,但他又被施泰因稱作「迷惘的一代」的代表,在我眼中,迷惘跟某種柔軟有關。至少是硬的反面。迷惘不是一種清閒的徜徉,而是一種焦慮的徘徊,它意味著靈魂的飄忽不定和一聲嘆息。海明威在目睹或者經歷了一切入間悲慘劇之後在家書中寫道:死亡,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最後,這位二十世紀爵士時代的經典硬漢用獵槍自絕於世了。
想想無數場戰爭中、天災人禍中,有多少死亡變成一件很簡單的事。簡單到他們只是數字中的一員,連代表他們的符號都是群體化的。
說回影片,這部片子另一個讓我欣賞之處,就在於,它所要討論的問題在逐漸升級,由小到大。它始終在引導我們跟隨這群患癌者一起思考用怎樣的姿態來面對死亡會更好一點。如果說B是對於被遺忘的恐懼。那麼A卻是對於自己消失的影響的擔憂,換句話說她更加恐懼被遺忘。A在13歲的時候差一點撒手人寰,她明白父母對自己的愛,但她和父母的關係仍然有些冷漠,因為媽媽說了一句:我從此就不再是母親了。A一直耿耿於懷,她害怕母親將自己遺忘,害怕自己的離去等於自己從未來過。當母親告訴她,傷痛肯定是會有的,但是人能夠帶著傷痛活下去,並且自己永遠是她的母親。A才像小孩一樣和媽媽真正講和。
常聽人評價一次自殺事件都會以這樣的語句:他就這樣輕易的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謊言太多了,數都數不過來。聽我說,沒有人能輕易地死亡。無論何時,死亡都是一件無比沉重的事件。它意味著我不再能夠與這個世界互動,也不再有可能性。我愛的、我恨的、我不屑的、我參與的不參與的,一切的一切都沒有了。它是一場世界上最隆重的告別儀式。你說,死亡怎麼可能是一件簡單的事。
 
「有些無窮比別的無窮更大」
這是我還沒想好的部份,不說了。在我這兒,這部片子的角色相當於《怦然心動》的續集,我承認我是在持續亢奮的狀態下看完的,並且我很有很久沒有這樣和一部電影觸電了,我很喜歡,不管你怎麼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