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生命中的美好缺憾--The Fault in Our Stars

星运里的错/命运的错/生命中的美好缺憾(港)

7.7 / 402,559人    126分鐘 | 133分鐘 (加長版)

導演: 喬許布恩
編劇: 史考特諾伊史達特 麥克H.韋伯
演員: 雪琳伍德利 安塞爾埃爾葛特 納特沃爾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uc

2014-09-10 03:09:45

青春電影的死亡樂章


曾經的青春電影多為低成本的獨立製作,明星初出道時的青澀演技,用本色表演來講述親身的經歷,簡單卻不簡陋,叛逆里透著執著。今年在北美「青少年選擇獎」中異軍突起的《星運裡的錯》,就投資規模和卡司陣容而言,遠比不上《飢餓遊戲》和《暮光之城》,人設更像是歐洲文藝片,情節未能跳出俗套,敘事角度上倒是可親,可信。絕症+純愛的模式,放在年輕人身上再次產生共鳴,《星運裡的錯》與生俱來的悲劇氣質,被偶像式的表演和金句台詞沖淡了。死亡本就是最原始的煽情,張藝謀的《山楂樹之戀》也不過這樣的套路,只不過他拍成了懷舊,美國人則有種大大咧咧的救贖和解脫,未曾體會沉重之前,就已放下了。
  
由獨白開始,以留白結束,青春片的自言自語在《星運裡的錯》中被忠實貫徹,基調悲惋,情緒陽光。這種日記式的視角很容易塑造人物性格,挖掘其內心世界。女主角海澤爾的敏感、憤世和坦然,頗具代表性,插著氧氣的表情既生動又叫人同情,不似《暮光》裡的斯圖亞特那般讓人生厭。可無論男女主角樂觀還是悲觀,他們的命運在影片開場十分鐘就已交代完畢,癌症病友會上的邂逅,註定了最後的結局——終歸逃不過一死。17歲、18歲,他們的生活圈子不超過幾個社區,想出去阿姆斯特丹還得老媽監護著,生命熄滅前的感悟即便真摯,也不會濃稠過書店裡任一本「心靈雞湯」。導演就這樣在流行樂中貢獻著哲理警句和幽默段子,如何讓原作者的小賣弄放在電影裡不至於生硬,就得看主角們台詞說的是否做作了。所幸兩個年輕演員的表現還算自然,青春期的朝氣足以讓觀眾忽視演技的單調,他倆愛過了,哭過了,上過了,這個故事也就圓滿了。
  
關於癌症發病和治療的痛苦,導演也沒有用心去挖掘(奧古斯都的病危來去之快,似有預兆),倒是著力表現了海澤爾和奧古斯都的「酷」,一股向成人界宣戰的勇氣。無論是前者隨身拖著的氧氣瓶,還是後者隨口叼著的香菸,都可算是青春電影中常配的「道具」,主角們用它們來體現「自命不凡」和「獨一無二」,編劇們則用它們來構建戲劇衝突所需的細節。當然,如此絕症壓在兩個尚未涉世的年輕人身上,觀眾也不忍苛求,整部影片的情感都建築在這種「寬容」之上,除了愛情,他倆也沒時間幹別的大事兒。《星運裡的錯》的惆悵、平淡和拖沓,是另一種人眼裡的真實,既沒有《暮光之城》里無恥的奇幻三角戀,也沒有《別讓我走》中探究倫理的科幻反轉,最大的戲劇衝突不過造訪偶像時的粗魯爭吵。世上確有這群不幸的年輕人,他們能留下的印跡不過如此,「還活著」就好好珍惜吧,這是他們唯一的勵志。
  
成年人在此類青春片中,通常是面目模糊的,兩個年輕人的愛情摻雜著「同病相憐」的緣份,很難讓健康的成年人介入其中。一臉兇相的威廉·達福是這部影片中最關鍵的大牌明星,其飾演的酗酒作家與這個「年輕癌症朋友圈」發生了碰撞,硬生生只剩下拒絕的火花,無從挽回。渴望長大,又拒絕成人規則,這是青春期的主要矛盾,其殘酷程度足以留在記憶中,可若與死亡相比卻不值一提。已經切除小腿的奧古斯都沒能逃過癌細胞的擴散,他的青春就終止在18歲,留在愛過他的海澤爾的心底里。對於包括觀眾在內的陌生人來說,會在片中遇見熟悉的愛情細節、讀書、旅行、簡訊……若沒有碰巧被片中的機靈擊中的話,這只不過又是個「別人的故事」,無從感受的遙遠痛苦,過耳就忘未免殘酷,關注一下亦是積德。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到底是你們的!」,從錄像廳和VCD時代走過來的那一代影迷,熬到今天也終於有資格說這句話了。站在他們面前的是更年輕的九零後和零零後,他們早已不滿足那些「經典」,「青春電影」本就是為二十歲以下的年輕人所準備。哪怕同齡內在的邏輯在成年人看來有多幼稚,也無法否認這股風潮已成為時代的現象。同齡觀眾們用推特和票房證明了他們的存在,青春電影可以很酷、很燃、很狗血,這就是他們自我享受的口味。
  
鑒於這個群體的膨脹表現,敏銳的好萊塢也發現了其中的商機,用大片而不是傳統青春片的投資和營銷規模來投其所好。《暮光之城》系列的風靡,《飢餓遊戲》系列的爆發,都是暢銷青春小說螢幕化的巨大效應,消費能力上挖掘,情感處理上的迎合,勢頭終將趕超主打低年齡段的《哈利·波特》。在這樣的全球趨勢下,《小時代》在中國誕生和被熱捧也就不足為奇了,縱然被冠以「價值觀錯亂」、「拜金主義」的帽子,也難以阻擋蜂擁而至的郭敬明粉絲。迷茫的他們所需要的正是這種情感上的滿足、物質上的空許。懵懂的愛情糾葛、熱血的友情衝動,從漫畫和師奶劇中借來的生離死別和無情背叛,即便再淺薄,再狗血,都足以讓年輕的心靈去感動涕零。如今的票房主力是生長於消費時代和網路時代的年輕人,他們的喜怒哀樂已不侷限校園,反饋到螢幕上,自然是更寬廣的追求和自我展現,說得刻薄點,「中二病」的熱鬧也是眾病患的圍觀所賜。

Luc,8月於《南都娛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