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484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雲飛揚

2014-09-11 05:59:24

張譯:惹人憐的失子「土豪」


陳可辛在《親愛的》中對主創施加了獨屬於導演的魔法,黃渤不笑反倒哭了,趙薇不靚而且土掉渣了,張譯不「雅緻」卻變成「土豪」了。張譯在諸多影視劇中即使灰頭土臉還是不能掩蓋或塗抹掉骨子裡的文藝腔,出身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話劇團的他除了演戲、唱歌外,還熱衷錄製廣播劇、演話劇。從《辣媽正傳》中走出的「辣爸」張譯,這一次又要飾演一位父親,不過這次沒有和小孩的對手戲,因為他的小寶被拐,直到劇終還未能尋到。

作為國內首部打拐題材電影,《親愛的》由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一個震撼曲折的尋子故事。張譯在得知將要拍攝的題材時,還沒有什麼準備就決心要參演這部戲,他深知這是一個公眾人物對社會責任和使命。生活中的張譯也熱衷於公益事業,2014年,他創辦了個人公益網站果子聯盟公益網站,並在多種場合呼籲大家更多去關注被拐賣的兒童,幫他們鋪一條回家的路。

張譯飾演的「土豪」韓德忠孩子被拐賣後,延續鋼七連「不拋棄、不放棄」的信念,一直在找尋孩子。不僅自己要找,而且利用自己的人力、物力、財力組成「尋子聯盟」,聚集一群有相同遭遇的家長,互相鼓勵,共同踏上慢慢尋子之路。他和妻子樊芸(張雨綺)與失去孩子的田文軍(黃渤)、魯曉娟(郝蕾)一路相互攙扶,張譯帶著佛珠,不再食葷,希望積德行善求得老天的幫助。在黃渤的整個尋子之旅中,張譯算是一個「見證者」,也是參與者,這一點像極了他在《我的團長我的團》中孟煩了的敘述視角,該劇中他更多的作用在於表現他者,藉由他來臧否人物,形容處境,是那場戰爭的一場活見證。

張譯的「哭戲」總是直戳人心,不論是在《士兵突擊》中天安門廣場軍車裡吃著大白兔奶糖的無聲哭泣,還是《北京愛情故事》里城市角落暗自神傷時滴落的眼淚。此次在《親愛的》中,他的「眼淚」獲獎淹沒整個影院。一次酒席上,張譯咕咚幾杯白酒,「詩興大發」,唱起唐代詩人崔護的名作《題都城南莊》,哼起陝西秦腔中的碗碗腔,這是張譯自己加戲、自己找人教唱的。「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飽含柔情的唐詩和個性獨特的碗碗腔完美結合,別有一番韻味。絲絲入耳,句句斷腸,一首關於愛情理想的古詩被張譯演繹成如泣如訴的尋子哀歌。

韓德忠的人物原型名叫孫海洋,張譯稱他「海洋哥」。海洋哥至今沒有放棄尋找自己的孩子,而劇中略有改動。當黃渤和郝蕾在李紅琴(趙薇)手裡要回自己的孩子後,在家大辦宴席,席間張譯宣佈自己和妻子決定再要一個孩子。宣佈一個好消息卻那麼沉重,張譯思量再三、吞吞吐吐,說完之後痛飲一大杯,他或不僅是因為對不住一起堅守的「盟友」,而是對不起還沒有找到的孩子。那一夜,他不敢回家,在路燈下嚎啕大哭,還要不時注意是不是有路人走過。一個惹人憐的失子「土豪」形像在那個燈影下被刻畫得淋漓盡致,直擊人心。

「年度催淚巨製」《親愛的》是近年來少有的有誠意、有態度的電影,張譯、趙薇、黃渤等分別飾演6個不同的社會身份、不同遭遇、不同內心境遇的人物相互碰撞,卻因為同樣尋子經歷峰迴路轉。陳可辛說:「這是我迄今為止拍過的最好看的電影。」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這幾位演員現階段「最好看的電影」。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