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484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在路上

2014-09-26 07:14:25

親愛的:還擁有時就緊緊抱住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沒有趕上全國高校的點映,買到了正式上映後第一場的票,18:05分。
       事先沒有什麼特別的期待,急於去看《親愛的》只是因為這個月快結束了,終於上線了一部我願意走進電影院去看的電影。當然,《甜蜜蜜》是我看過次數最多的電影也是部份的原因。
       沒想到也會像娛樂新聞里寫的那樣哽咽到不能自己,甚至摀住臉顫抖著抽泣。每到這種時候,我都避免去看坐在旁邊的愛人,是的,我不願意讓別人看到我的哭泣,尤其是至愛的人,我甚至會為此感到羞恥。
       我不知道別人會不會有這樣的感覺,但是我有。當我陷入到我明明白白地知道我拉不上來自己的泥沼中時,我想到的不是向外界求助,而是只想掩藏自己,同時為自己為什麼會控制不了自己而感到深深的自卑。

       哪怕令我陷入泥沼的並不是我自己,而只是老天的無意。

       在田文軍為了應付網咖隨機發生的爭執事端而讓鵬鵬跟著孩子們出去玩兒的時候,在魯曉娟恰好開著車路過鵬鵬正在玩耍的幼稚園外邊的時候,我想他們都還沒發現腳下命運的泥沼已經開始松陷。
在派出所出門的時候,魯曉娟打了田文軍,是對田文軍的發洩,但後邊的劇情證明,這時候魯曉娟自己內心更是難以想像的翻江倒海、難以承受,因為她知道更因為她無法面對自己要為鵬鵬丟失負更大責任這一事實。
       直到田文軍帶著魯曉娟參加了「萬里尋子會」。在看似形式卻最袒露人心面對上帝的禱詞後,魯曉娟終於再也掩飾不了自己心中已遠超負荷的重壓,痛哭出聲,卸下了自己自欺欺人的保護傘。
       當我們遭受不幸的時候,我們總免不了要問為什麼。為什麼是我而不是別人?一定是有原因的,那肯定是我先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好,才會遭此因果。所以,韓德忠會改吃素,「萬里尋子會」的父母們會集體去放生。既認定是因果所為,那麼我改了,我行善積德了,也該得到好的結果了吧?
       如果命運的賞罰也像-1+1=0一樣簡單,那人世間就不會有那樣多的絕望無助與唏噓感嘆了。
       就像田文軍本不想讓鵬鵬出去玩、韓德忠的別墅小區號稱安全性私密性多高一樣,有時候你付出了能付出的所有努力,卻換不回哪怕不是等價哪怕只有一絲絲的安慰。所以韓德忠才會在深夜望著別人家團聚的燈火,找不到為什麼自己換不來回報的答案。
       當你已經窮盡個人所能仍不能讓老天露出一絲笑臉的時候,當然只能閉上眼睛,陷入深深的自卑。

       只是,自卑的我們常常忘了,這世上本就有許多事情是無解的。

       就像就算吉芳真的是棄嬰,李紅琴也難以將她養在身邊。她是吉芳最需要的至親又怎樣,她願意留在深圳打工常居又怎樣,甚至她可以付出她自己又怎樣,她依然只能面對福利院和法官的傲慢,依然只能爬上下水管道隔著窗戶看女兒哭泣的小臉。哪怕她只是想在街頭擁抱一下日夜撫養了三年的孩子,也要付出被當做落水狗一樣圍追痛打的代價。

       那句話說的很俗,失去後才知道最重要的是什麼。但卻是真理。

       片尾李紅琴的原型說過一句話,原來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多熱鬧,現在都沒人了。是的,當你瞬間被抽去最重要的東西,你才猛然發現它才是支撐你生活的底板,沒了它,上邊你所擁有的一切都將隨之傾覆。那時候,孩子說不說國語、上廁所用不用馬桶全都沒有什麼意義了。只有當你牽著孩子的手時,只有當你踏實地抱他在懷裡時,關於他的一切,關於你和他的一切,才會像到了春天就會開的花兒一樣,隨時綻放出明艷的意義。
       電影中第一個觸動我的淚點是鏡頭由激烈的情感衝突驟然一轉到田文軍看似平靜地在鏡頭前念尋人啟事時。是的,當我們在電視上或街邊的燈柱上看到一張張這樣的尋人啟事時,我們轉眼扭過去的我們看不見的,就是多少人夜夜暗自的痛哭,就是多少人再也感受不到庸常幸福的一生。
       以前媽媽跟我說過,父母失去孩子跟孩子失去父母是不一樣的,失去父母的孩子會悲慟,但終究會放下,失去孩子的父母卻是一輩子都放不下的。或許吧,所以韓德忠才會在妻子又懷孕後仍然擺脫不了傷慟,仍然放不過自己。活著就要前行,前行某種程度上便意味著放棄已經失去的,背叛已經失去的,因為你不再在原地上等他了,所以,前行令你在白天感到一絲喜悅的同時,更在黑夜裡成倍加深你的痛苦。

       比失去你更難以想像的,是我會習慣失去你,而你,會忘了我愛過你。會不知道我依然愛著你。

       命運無常,從來不完全在我們手裡掌握。我們所能做的,也只有在親愛的還在自己眼前的時候,緊緊擁抱住他或她。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