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653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蒼井暖

2014-09-27 05:21:12

痛苦是為了讓人類彼此善待


文/蒼井暖

其實還有一半標題,但格式有限,另一半的標題是:我們能做的只是表達情緒。

我不懂電影技術,但我知道導演在從一開始,就用鏡頭給了無數的暗示,孩子會丟。

田文軍身邊的人,一如他的生活:麻木、無澤。電影中,田文軍竟然沒有怪只顧著看電視的幫工。

人,一定要堅持自我,即便你處理事情的方式不是公認的沒得挑,你也要遵循你的內心,因為這樣才可能做出正確的選擇。田文軍如果堅定地拒絕了那伙兒酒醉的洗剪吹幫派,就沒有後面鵬鵬走丟的事故。

但多賺一點,也是為了鵬鵬,給鵬鵬更好的生活,也免受前妻的嘮叨。

那種絕望的崩潰,黃渤和郝蕾處理得很好,特別是黃渤,他在派出所遇到始作俑者的那群小混子時,表情很複雜:無奈、自責、憤恨又窩囊。

如同編劇,郝蕾的巴掌在預料之內。郝蕾現任丈夫人不賴,這幾乎讓我鬆了一口氣,壞事成雙,這時候任何一個人都很容易就能做到「火上澆油」。但是他沒有。這也讓我對這個社會,有了一絲希望,還好,有好人在。

痛苦是為了讓人類彼此理解,進而彼此善待,魯曉娟和田文軍終於不爭吵了,因為他麼有了共同的痛苦,這痛苦只有他們兩個人能讀懂。魯曉娟說丈夫不懂。

我們,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設身處地地感受那些丟了孩子的父母們的心情,痛苦,是只有真的經歷了同樣的事情以後才會感同身受,真正領悟。

不過,也有人例外,特別敏感的人,是可以理解各種痛苦的,即便是不同的經歷,或者靠想像,去感受劇中人物的情緒,崩潰,痛苦地活著,生如死去。

魯曉娟是清醒的,她說前夫才病了呢。田文軍的選擇,是為了鵬鵬,更是為了他自己。他從來沒像魯曉娟一樣,有機會傾訴痛苦出來,魯曉娟說,她明明感覺到鵬鵬在後面追著她,卻沒有回頭。而田文軍的自責,應該更深重。

每一個抑鬱症患者,都有嚴重的自責傾向。這個,是我個人的總結,不清楚是否得到驗證,或已經被發現。

以張總為首的走失孩子的父母們,每一個都活在自責中。人在經歷特別慘烈的事情時,會把之前自己做過所有的事情懺悔一遍,每一件事。

張總說,在沒到孩子之前,不能生孩子。但如同治癒失戀最好的辦法就是再開始一段戀情,也許,即便再有一個孩子,仍舊忘不了丟了的孩子,但人要向前看。這在魯曉娟看來,是丈夫不理解她,而對丈夫來說,她這樣做何嘗不是一種自私。

他們聚會的場所太美好了,現實中的狀況希望如此,他們應該都具備了一定的經濟實力,這也緩和了影片的悲劇。也許正因為經濟基礎,他們才沒有徹底放棄,有多少無能為力的家庭,就此破敗不堪,只能帶著內心的沉痛殘破維持生計。

人販子何其可恨,特別是胡說八道的那位婦女,在人心脆弱得如履薄冰的時候,還補上一刀。

房租到期了,房東要繼續他的生活,同情給過了,不會一直給的。現任丈夫找到前夫,請求規勸,田文軍不同意,人性裡的自私,在巨大的悲痛面前,更強烈。

那樣多的騙子,也許會讓世界對中國「另眼相看」,這種時候還不忘發橫財。這不是愚昧,是惡毒。

李紅琴的出場解釋了這個社會眾多悲劇的形成。一個愚昧的農村婦女,以男人為天,一個愚昧的男人,以有後為任,自己生不了,怨在女人身上,女人帶著愧疚和自責,替他養著謊稱和別的女人生的孩子。

多麼的無知,自己沒有孩子,就把別人的孩子抱走。多麼的可笑,他不是人販子,他只不過為了讓自己有後。

李紅琴不傻,她一直隱瞞她還有個女兒,因為她洞悉了事件走向,吉剛失去了,不能失去吉芳。可她卻傻了,她願意相信丈夫的話,因為她也渴望有孩子在身邊。

張總那一刻是嫉妒吧,坐在車裡,閉上眼睛裝作看不見田文軍父子。

一開始的失蹤24小時才備案,後來張總領著媳婦去辦出生證時要求出示上一個孩子的死亡證明。

沒有一樣的痛苦,別人的痛苦都不值得一提。

導演有些矯情,電影名字叫親愛的,本身就掩蓋了濃重的社會新聞味兒,對比韓國同類電影,直接用案件受害人的姓名或者案件名字,抨擊社會,指向兇手。陳可辛做的,只是表達了情緒,替那些所有走失孩子的父母表達了他們的痛楚。

這是那些父母需要的,他們曾經只能通過媒體的曝光上上新聞,但這對一個導演來說,似乎做的不夠。

但這樣一個我們都了解的社會,表達情緒又似乎是導演唯一可以做的。

李紅琴是悲劇, 高夏也是悲劇,那些丟了孩子的是悲劇,田文軍和魯曉娟悲劇過後還將面臨漫長的恢復期。

同樣預料到李紅琴會為了官司犧牲身體,還有結尾的懷孕。一切都成了笑話。她背負了死去丈夫所有的罪行,卻最終發現,過往的生活都是騙局。

有了自己的孩子後,李紅琴還會執著於收養吉芳嗎?

高夏終於懂了李紅琴的痛苦,可是,李紅琴除了母親的身份和愛,確實給不了孩子更好的生活不是嗎?

只有魯曉娟一個人,是會向外憤怒的,而田文軍、李紅琴和高夏,在面對生活的重擊時,選擇的都是強忍著不放棄。

如何讓人販子感受到孩子被拐賣的痛苦?如何讓這個社會沒有壞人?如何讓這個世界人人都彼此善待?

也許,這種題材的電影,是個開始。但請不要停止這樣的題材。

在電影院裡,每當那些丟失孩子的人聚在一起如同邪教一般的舉行儀式時,有個女觀眾喊:都有病。她大概是那一部份人,就是經歷多少痛也無法讓她學會慈悲。與惡毒的罪犯相比,這樣的人也是可怕的存在。

願沒有痛苦,但若有了痛苦,請用痛苦鞭策自己向善。

轉載@蒼井暖。約稿請私信。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