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深夜前的五分鐘--Five Minutes to Tomorrow

深夜前的五分钟/深夜前的5分钟/凌晨前的五分钟

5.7 / 157人    Japan:129分鐘

導演: 行定勳
編劇: 本多孝好
演員: 劉詩詩 三浦春馬 張孝全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夏目家的大肥貓

2014-10-20 23:09:25

《深夜前的五分鐘》電影的價值由你決定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14號看的點映

看完這部電影給我最大觀後感的感受就是: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部電影的最終價值其實是由每一個觀影人自己決定的

首先,我個人覺得這不是一部爆米花電影,這部電影一如日本某些電影一樣但是又不盡相同,看起來更像是一部藝術品,需要你慢慢回味,在看完影片幾天之後,我才慢慢動手寫下這個可以稱之為觀影后感的不專業影評,之所以沒有在看完之後急著動筆,是要利用幾天時間來消化自己觀影過程中的更多未確定的部份感想。這部電影的最大魔力在於我看了之後在家裡回味起某些情節,會有一種頓悟的感覺:啊,原來當時看電影導演這樣設計的原因是這樣的啊,給我這樣一種驚喜的頓悟感,足以讓我覺得值回票價了。

五分鐘這部電影裡有很多細緻的慢鏡頭和一些寓意深刻的小驚喜,比如我刻意留意了一下,劇中鐘錶行的老式收音機放過兩首歌,一首是崔健的《花房姑娘》一首《化蝶》看起來無關痛癢的歌曲,實際上在觀影的時候我會覺得很驚喜,整部電影雖說是發生在現代,但你彷彿有一種舊上海時期的朦朧感,非常細膩和懷舊,日本導演行定勛沒有讓人失望,每一個畫面都是很考究的細節呈現,當然如果你真的在觀影的時候將這部電影看進去了的話。

值得一提的是看電影CAST的時候我特定留意了一下五分鐘的音效,驚喜的發現音效是九次金馬獎得主杜篤之做的 ,這部電影其實沒有多少流行歌曲做點綴,但你會覺得每一個音樂節奏都恰如其分。
看到幕後音效之後我又百科了一下五分鐘的其他幕後人員,發現幕後人員都不容忽視,作曲:半野喜弘,日本著名配樂人,代表作《海上花》、《千禧曼波》。美術:周欣人,多次入圍金雞獎,代表作電影《秋之白華》、電視劇《情深深雨濛濛》。攝影:中山光一,日本知名攝影師,代表作品《下弦之月》、《重金搖滾雙面人》

所以說在攝影和美術以及作曲方面,這部電影都有小驚喜。


再來說說電影本身,有點劇透哦。

《深夜前的五分鐘》是由著名日本導演行定勛執導的根據本多孝好《午夜前的五分鐘》改編的懸疑推理愛情電影,導演行定勛想必大家對他的《在世界中心呼喚愛》和《大暴走》都有很深刻的印象,與書本不一樣的地方是,這部電影將故事背景搬到了上海,從行定勛導演的這部影片中,不難看出他的上海情懷,故事開始是童年時候的雙胞胎姐妹如玫和若蘭小時候在盪鞦韆的情節,這一開始其實為後來故事的發展埋下了伏筆。

PS:姐妹兩的衣服其實也有意義,姐姐若藍以藍色連衣裙出場,妹妹如玫以紅色連衣裙出場,話說我觀影的時候看到這一幕,只想說:自古紅藍出CP啊,姐姐妹妹「相愛相殺」的戲碼夠過癮,哈哈

電影鏡頭第二幕是在上海一個鐘錶行,男主角三浦春馬飾演的鐘錶修理師阿良出現,接著他去了游泳館,而也就是在游泳館,男主角阿良遇見了由劉詩詩飾演的雙胞胎姐姐若藍,而若藍找到了阿良幫忙買禮物,也就是這樣的相遇故事開始發展起來。

劉詩詩飾演的雙胞胎姐妹若藍、如玫是一對性格迥異的姐妹,有著一樣的面孔卻完全不一樣的性格,一個熱情一個內斂,這其實不是劉詩詩第一次飾演雙胞胎角色了,有過演雙胞胎的經驗,在演戲的時候她將能姐妹兩迥異的性格詮釋的遊刃有餘,我自己尤其喜歡妹妹如玫在跳舞時的那一段,以及作為演員的她在表演阮玲玉的經典作品《神女》時的那幾幕,第一次見劉詩詩民國旗袍裝吐著煙圈抑或是拿著啤酒瓶砸人的橋段,有一種難以名狀的驚艷,另外我個人是喜歡劉詩詩在影片中的原聲的,略帶沙啞的聲線總覺得挺適合這種帶一點點文藝基調的電影。

再說說由三浦春馬飾演的男主角阿良,我只能用善良專情和呆萌來形容這個角色,影片裡好幾個笑點都是三浦春馬的角色帶來的,印象尤為深刻的是當張孝全飾演的電影製片人天倫詢問阿良,最喜歡什麼電影的時候,阿良答《Totoro(龍貓)》引發一片笑聲,此外還有幾個地方,就不一一贅述了,總之,三浦春馬將阿良呆萌的形象表現得很好,同時他騎著電動車載著劉詩詩在馬路上行駛以及在鐘錶行房間教劉詩詩用日語說一些表達愛情的小細節,都會給人一種單純美好的感覺。

哈哈 至於馬必懷這次在電影裡有沒有讓劉詩詩懷孕呢,我只能透露一點,兩人有「床戲」,但是不是你們想的那種床戲啦O(∩_∩)O 懷沒懷上,看完電影你就知道啦。

老戲骨牛犇飾演的表匠師傅也可以說是電影裡的一個亮點,印象很深的是,影片中有一個男子將他父親生前一直戴著的手錶拿來修理,男子問表匠師傅:」你覺得這個表值錢就幫我修,不值錢我就不修了「
而牛犇飾演的表匠師傅看了一眼這個男子回答道:「其實這個表的價值是由你決定的」
這一幕看起來極為普通的場景,卻給我很深刻的暗示,我自己覺得這是一種在中國乃至全世界普遍存在的孝道的暗示,父親感情的無價勝過了鐘錶實際的價值。

這是一部懸疑推理愛情電影,但是與一般懸疑推理電影的不同在於,他不會給觀眾很深的壓迫感和緊張感,你甚至會覺得故事的發展很輕鬆,但是故事的後半段你一定會在不知不覺的沉侵在劇情中,因為後半段,兩姐妹有一個人意外去世了,但是所有人都不知道究竟去世的是哪一個,因此在觀影結束以後,你會發出這樣的疑問:到底活著回來的她是若藍還是如玫?

說到這裡,我想到了今年看過的另一部電影《催眠大師》同樣是懸疑推理,催眠大師最後給出了答案,而五分鐘的最後並沒有。

或許電影的答案在每一個人自己的心中,這也就是為什麼我開頭說的五分鐘給我的一個感受就是: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麼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如果觀影時有同去的小夥伴,我想電影結束後,你不妨問問TA,看看究竟你們觀影後心裡的疑問和答案是否一樣啦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