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遲來的守護者--Philomena

菲洛梅娜/千里伴我寻(港)/迟来的守护者(台)

7.6 / 103,919人    98分鐘

導演: 史蒂芬佛瑞爾斯
編劇: 史帝夫庫根
演員: 茱蒂丹契 史帝夫庫根 瑪麗溫寧漢 西恩馬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aogao

2014-11-13 07:16:04

影評練習5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信仰的定義》
                ——評電影《菲洛梅娜》
對於中國人來說,信仰對於我們而言也許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因為我們國家是一個無神論黨派所執政的國家,雖然我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信仰是偉大的,但其實我們這些被功利文化所薰陶成長的我們並不存在,甚至不理解一個真正虔誠的信仰的意義,我也是其中一員,在看一些涉及教徒的國外電影時,我總是試著去揣測他們的行為,思維,但我痛苦的發現,實際上我永遠無法了解他們,因為我與他們缺少共鳴。然而今天,當我看完《菲洛梅娜》這部電影后,我彷彿明白了些什麼:原來信仰並不是什麼高不可攀的東西,它真正反映的其實是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為人處世的態度,只要每個人存在一個生活中的態度,每個人就擁有了自己的信仰。
這部電影的故事由真人真事改編:馬丁是一位剛剛因故被辭,但還保有名氣的記者,通過一次酒會,馬丁與菲洛梅娜間接相識,菲洛梅娜是一位退休的愛爾蘭護士,她向馬丁說出了自己的故事:50年前身為修道院學徒的她誕下了一個私生子,之後這個私生子被修道院拐賣到了美國,50年來她一直為她孩子的現況擔心,她希望馬丁幫助她調查他兒子的下落。馬丁為了故事創意而欣然答應,他們來到了菲洛梅娜當年所在的修道院進行調查,之後又去了美國尋找線索,在美國,馬丁查到了菲洛梅娜兒子——赫斯的下落,但他本人卻已經去世了。得知噩耗的菲洛梅娜雖然痛苦,但他決定留在美國並前去拜訪兒子生前與其交往過的人們,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發現了一個驚天秘密:原來赫斯在生前也在尋找她的生母,而他也拜訪過菲洛梅娜所在的修道院!但菲洛梅娜對此卻毫不知情。馬丁與菲洛梅娜迅速飛回了愛爾蘭,並重返了修道院,在修道院中,他們遇到了整個悲劇的最終推手——已經垂垂老矣的希爾加德修女,在憤怒的馬丁質問她時,卻得到了她毫無懺悔之心的回應:她認為菲洛梅娜背叛教條的行為讓她咎由自取。但馬丁未曾想到的是,得知真相的菲洛梅娜最終卻選擇了原諒,馬丁也尊重了她的意願,不久後,以她的故事寫成的小說得以發表。
影片表面上呈現的,就如我們所看到的一樣,是一個母子之間親情的故事,他們雖然並沒有見到彼此,但母親對兒子的殷切盼望,兒子對母親的苦苦尋找都深深地打動了我們,讓我們為這母子二人之間血濃於水的親情以及他們的遭遇所感觸。但實際上,「信仰」在片中一直在片中充當一條重要的暗線貫穿始終。從最開始菲洛梅娜在教堂,到最後馬丁和她在赫爾墓前放上基督像,有大量的橋段都與信仰這個主題有關聯,而除去表層的親情之外,其實這條暗線才是導演真正想要點出的主題。
修女出身的菲洛梅娜是一個對上帝極度篤信的教徒,她一生都恪守天主教的教條,除了她的那次初嘗禁果的體驗:她與一位帥氣的男子在遊樂場中交合,然後誕下一個孩子。這也是她一生當中所有痛苦,也是快樂的根源。正是因為這次體驗,她成了一個一生都活在少女情懷裡的女人,也成為了一個一生都在為自己所謂的罪孽懺悔的女人,但實際上,她不過是犯了「原罪」,而這其實並不是真正的罪孽,但她卻要為這樣的一個罪孽背負著與兒子分離並且一輩子都活在愧疚之中的痛苦,我們也能從中看到導演批判天主教教條式的信仰對人造成的摧殘。然而事實上,這次讓她不愉快整整50年的經歷並沒有讓她異化,在她老後,在經歷了太多的人間冷暖之後,她依舊是一個可愛,熱情,開放,而且是個對最初信仰懷有巨大虔誠的女人。她其實是極為矛盾的,她曾經對馬丁說,她對自己的行為終生感到愧疚,然而最後她還是想清楚了,在親情與宗教面前,她選擇了親情。這看似很輕鬆的決定其實是她最重大的抉擇。之後,在那間懺悔室內,她在神父面前流下了眼淚」天主,我犯了很大的罪。「她那發自心底對信仰的真誠讓人既唏噓又敬佩不已。
與之相對的,就是陪伴她的馬丁了。馬丁是一個存在主義者,無視上帝,只相信人的命運由自己改變,這和我還有其他絕大部份中國觀眾其實是可以歸於一類的。菲洛梅娜跟他聊起過性愛的問題,菲洛梅娜說她雖然享受性愛,卻也為觸犯原罪而感到痛苦,這讓她有了一個懷揣了很多年的謬論」任何美好的東西都是罪惡的。「馬丁便直接反駁了她,批判了天主教甚至是上帝。在車上,菲洛梅娜曾在影片的兩個橋段里與馬丁討論同一個話題——是否信仰上帝,第一次馬丁對此含糊其辭,然而第二次,馬丁就直接與她吵起來了」沒錯,身為一個他媽的記者,我根本不信上帝這一套!「聞之的菲洛梅娜當然生氣,便從此時開始與他辯論這個問題。除此之外,她還教育馬丁為人向善,尊重待人的道理。但直到劇終,他們也未曾相互改變。畢竟人的觀念是無法被他人所改變的,這可能也是導演想說的另一件事吧。
在影片的結尾,菲洛梅娜二人返回到了修道院,並最終遭遇了最終BOSS,這場悲劇的源頭——希爾加德修女,當馬丁指責希爾加德背叛了上帝時,惱羞成怒的希爾加德告訴她「我一生都保持處女之身,恪守天主教的職責,你有什麼資格說我背叛上帝?」,而且她對以往幹過的事毫無悔過之意,直言菲洛梅娜是罪有應得,馬丁對她說「如果上帝在這她會把你的輪椅踹翻。」然而,菲洛梅娜作為受害者面對這種情況下卻保持了冷靜,她說她原諒了希爾加德。馬丁問她「為什麼就這麼輕鬆的把她原諒。」她回答「這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看起來輕鬆,可實際絕不不輕鬆。」是啊,整整五十年的恩怨,哪能在一句淡淡的「原諒」之後就化為過往煙雲了呢。。在修道院外的墓地旁,菲洛梅娜找到了兒子的墳墓,她將一個基督的玩偶放在了兒子的墓地之上。在這裡我真的很想對她說:「你無愧是一個真正的基督徒。」這個世界上,有人以信仰為名施行齷齪之事,有人卻以信仰為名將真愛灑滿人間。菲洛梅娜就屬於後者,她數次教導過馬丁對人向善的道理,她本人也不負自己的言語,她就像一位真正的門徒一樣,感化著她身旁的每一個人。
在這世上,存在著太多的信仰,無神論,有神論,但信仰什麼都是不分對錯的,能分對錯的是人們對信仰的解讀和理解的方式,即使是同一個宗教,解讀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希爾加德是教條主義者,而菲洛梅娜這個」背叛者「卻似乎更好的貫徹了天主的奧義,而馬丁,雖然並不信仰上帝,但最終還是被菲洛梅娜美好的心靈所感染了。其實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不能以信仰就下界定的,難道不是這樣嗎?
其實信仰終歸是一種唯心的體現,是對人們生活起到指導作用的哲學,不論是什麼信仰,只要領悟其中的智慧,並將其化為行動,這樣的信仰才能稱得上是為人類世界作出貢獻的信仰,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信仰。——這就是我所理解的,信仰真正的定義所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