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匆匆那年--Back in Time

匆匆那年/FleetofTime

5.6 / 657人    119分鐘

導演: 張一白
編劇: 九夜茴
演員: 彭于晏 倪妮 鄭愷 魏晨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神經病的包子

2014-12-11 01:18:34

我們要故事簡單,我們要自我緬懷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在進入影院之前,聽到了對於本片的兩種聲音:
「天啊太好看了完全不能錯過!!」
「爛片毀原著!評分5.6都高!」
而我,一個站在青春尾巴上的懷舊狗,還是抱著期待,希望這部片子能讓我回到那泛黃的舊時光,幫我拼湊起屬於我的,那個年代的記憶。

《匆匆那年》,做的不那麼盡如人意。

用力過猛,不得善終。這句話可不單單是形容感情的,任何事情都如此。
作為一個觀影人,我還是能欣慰的看到,導演在盡力的還原屬於80後的記憶。關鍵詞很有代表性:炫酷藍白校服,具有時代烙印的大事件,情竇初開少年們的小小心思,自以為是的誓言,現實對回憶的狠狠一記耳光。沒錯,這些都是很容易觸到我們痛點的元素,但是,本片把這些元素全部堆砌,還是無法還原屬於我們記憶中的本來模樣。120分鐘的時長不算短,卻讓人感覺滿的喘不過氣來。

先說說本片讓人詬病不已的感情主線,陳尋與方茴的那些年。
兩個情竇初開的少年彼此互相喜歡,卻遭到了女方父親的強硬反對。嗯,好像是沒問題。

少年少女都屬於早戀陣營中的偶像派,一個是「全班女生都想為他生孩子」的學霸型男,一個是「小清新殺手」,羸弱到讓所有男生心生憐憫的小丁香。嗯,倒是也符合邏輯。

女生外表單純故事背景卻異常複雜,居然背著一條人命:熱血社會青年為她而死,青蔥少女戴白花上學為哪般。額,好像有點扯。

男生為了跟女生一個學校,高考放棄了一道13分的大題。好瑪麗蘇的情節有沒有!當年我們為了高考加一分命都快拼上了,學霸的愛情果然是自在如風啊。反正我不信。

兩人大學時就遭遇了夫妻間的「七年之癢」,美好初戀瞬間淪為枯燥無味的「陸地」,天哪,愛情。剛剛還在為她吞保險套來著,怎麼轉眼就看上了那個顏值低了一百多倍不止的女版田震呢。天哪,品味。

自在如風的少年愛上了狂放不羈的少女,毫無心機的在學校食堂秀恩愛被現任捉現行後,外出租房再次遭遇現任跟蹤。我說小伙,你是心寬還是故意的呢,沒談過地下戀情總看過狗血劇情吧?麻煩你考慮一下現任的感受稍微偷偷摸摸走點心行嗎。

少女深陷背叛之痛自我放逐,找了一位校園浪子祭出了自己的少女初夜。鑒於女主前半段時間刻畫的清純白蓮形像太成功,這一轉變讓我瞬間有點兒恍惚。
少女墮胎後留下一句話後杳無音訊,少年從此變浪子遊戲人間。哦鬧,墮胎,沉淪。

就上述這些故事,隨便找一個電視劇導演,都能給倒騰出一部起碼20集的八點檔狗血連續劇出來。而這只是本片的一條感情線而已,還不包括備胎一號喬燃的隱忍之戀,明朗少女林嘉茉的清純暗戀,壞小子趙燁不羈外表下的細膩情感,以及十幾年後,一干人相遇後的情感碰撞,物是人非的感慨。有沒有覺得這一部片子承載的情緒實在太過複雜?不知道為什麼導演不願意放棄任何一個角色任何一段情感,滿心滿腹的獻出了一鍋大雜燴,我們看到了匆匆,卻沒能想到自己的那年。

畢竟,我們的那年,是書山題海,厚厚卷子上面厚厚的鏡片,月考名次又降了三名,老班在教室後門玻璃窗上那張殘念臉,被喜歡的男孩子看了一眼,已經成為能拿出來回味半生的經典畫面。可能,作為一個乖孩子的青春,實在是單薄的連拿出來都會羞赧。我羨慕那些在年輕時就能轟轟烈烈的人生,但是也無奈的覺得,那種人生,離我好遙遠啊。

與複雜的故事不同的是,片子從一開始就試圖用畫面來打造一個娓娓道來的故事。大量逆光慢鏡頭,精緻到每個靜幀都可以拿出來做海報的畫面構圖,長相無公害的男女演員,年代感十足的BGM,對申奧成功,國足世界盃等等事件還原,倒是用盡了心思。起碼,如果不走心的話,這還算得上一部養眼的片子。

另外,幾個自作聰明的小細節也著實值得稱讚。
暖暖陽光的晨間醫務室,趁著醫生問「你是不是方茴」的當口,陳尋一臉壞笑的問「你是不是喜歡我」,那個沉吟許久的「是」字真讓人心尖一顫。
荷爾蒙滿溢的籃球場,《灌籃高手》的BGM下,酷似安西教練的張一白一句「你們是最強的」著實戳中笑點。
高中散夥飯上,陳尋唱著「我愛你,是多麼清楚多麼堅固的信仰」,儘管人聲鼎沸光影嘈雜,他的視線卻只是朝向方茴走來的方向。莫名鼻酸。
方茴因為查出懷孕被全校師生圍觀,說不出孩子的父親是誰,陳尋那一句「孩子是我的」令人驚喜又欣慰,劈腿被減的分數補回來了不少。
書本上的一句「不悔夢歸處,只恨太匆匆」逼格高不可及,中文果然是最美的語言。

關於本片一直在強調的「我們錯過了什麼,我們有沒有後悔過」的質問,很容易引人深思,如果用開放式的方式處理應該會更好吧,但片子最後還是讓陳尋說出了「後悔」兩個字,算是對自己的過去硬生生戳了個標籤。後悔過去是最沒用的事情,而且如果讓你真的從頭來過,你不見得會做出更聰明的決定。青春可以緬懷,初戀可以遺憾,但誰會只用「後悔」來定性曾經的決定呢。明明可以處理的更有深度的問題,答案偏偏直白的讓人可惜。

此外,不知道為什麼,所有的青春片都喜歡把十幾年後的相遇描繪的狼狽不堪,彷彿曾經熱血少年必需要娶一個淺薄粗俗的妻子,恰巧是個笨拙的胖子;當年的籃球隊長必需要變成猥瑣的推銷員,恰巧還被老婆戴了綠帽子;當年陪朋友擺路邊攤的少女必需要變成樸克臉女強人,恰巧承擔了本片所有的硬廣需要。可能是所有的電影人都知道,把美好的東西毀了給人看是創造悲劇的不二法寶,但是,《那些年》如此,《同桌的你》如此,《致青春》如此,《匆匆那年》再如此,再悲壯的角色犧牲也都沒法令人買帳。

任何影片都會毀譽參半,我是一個還算溫和的觀影者。即便覺得沒那麼合心合意,我還是把王菲的《匆匆那年》單曲循環了兩天。畢竟,我們還是需要一個出口,來宣洩自己對驀然老去的惶惑,對過去的緬懷。我們只花了45塊錢,就能享受一場懷舊式的心理治療,值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