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匆匆那年--Back in Time

匆匆那年/FleetofTime

5.6 / 657人    119分鐘

導演: 張一白
編劇: 九夜茴
演員: 彭于晏 倪妮 鄭愷 魏晨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電影老先生

2014-12-13 19:36:58

其實是一部科教片


       接下來,筆者將帶你用另一種打開方式,重新看看《匆匆那年》。
觀影標配:放鬆的身體+清純的大腦
    在這部影片中,你搵唔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性思考,也不用擔心與蓋里奇的內在邏輯偶遇,更不會遭遇昆汀•瓦倫蒂諾價值依託的拷問。只需攜帶自己最無防備的身體以及將大腦調至清純狀態,因為電影要發生的事情,將會是你再熟悉不過的。
    如果把這部電影的目的簡單地定性為懷舊青春,可能未免有點簡單粗暴了。細細品來,其實導演是在用一種意境式的隱晦科學手法解構了「青春愛情」這一獨立客體,從成因、演繹過程以及式微三個不同的維度向眾位看客科普一個了現實:原來大家的青春,都是一樣一樣的。
       
少男的愛情:搶搶更健康

    小孩子一般會為什麼樣的東西哭鬧?一種是長得好看的,另一種則是有人跟你搶的。同別人爭搶後得到的樂趣則更大,而這種心態對於小男孩尤甚。
    高中時期有一場戲,陳尋從籃球場跑回教室看方茴出黑板報,用男主角的視角對方茴進行了一番打量,彼時的方茴之於陳尋散發著一種美,那是一種是女性光輝的美。這也引發了陳尋自我意識的悄悄覺醒,而最明顯的表現形式便是自我感情偏好的初判。匆匆那年的愛情,與其說是從一個女高中生的轉學開始,不如說是由一個男高中生心底荷爾蒙引發的佔有慾而萌芽的。
    在陳尋與方茴的情感建立過程中,喬燃一直處於「邊緣位置」,與其說他是這段感情的「競爭者」,不如說他是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陳尋對方茴的感情本身維持在一個「我覺著她挺好的」的平衡狀態下,而對方茴獨佔念頭的萌生還要「歸功於」好友喬燃對方茴的好感外溢。這使得陳尋對方茴的佔有需求浮出心底,簡單的五人集體行動也不再成為他唯一的情感訴求。剛剛談過小孩子「哭鬧」理論,而方茴算是長得還不錯的第二種,那也便自然逃不掉陳尋的所謂喜歡了。
    這種喜歡也許要比小學時候同桌今天與我共用橡皮而心生的好感要高級一些,但與成人世界的戀慕還是有所區別的。陳尋對方茴最初的情感可能並不關乎愛情,甚至與喜歡無關,只是簡單地源自性別佔有慾與自我覺醒,不論結局如何,先佔上地盤再說。於是也便有了「方茴喜歡陳尋」的黑板字事件。

少女的愛情:曖昧不會讓人委屈

    請問在什麼時候下會發生如下狀況:幾個女孩子只是簡單地坐在一處,但每個人的臉上卻散發著掩不住的小激動情緒,身體微向前傾,眼裡又閃著極為明亮的光?不用想了,90%是在八卦。
    為什麼似乎女孩子都會對八卦如此本能性的衷愛?因為對秘密的佔有慾,而秘密歸屬者越少則越容易形成心理上的快感。
    對於一個處於青春期的少女而言,還有什麼比與另一個小男生的曖昧比起來更大的秘密呢?曖昧,就是女孩子與她的男孩子最大的秘密,且只屬於兩個人的。(與成長之後愛情的大鳴大放相比,年少的愛情也只能算是小曖昧吧)
    方茴總是讓人想到「似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的詩句。中學期間一直被「小混混」李賀騷擾,又由於李賀的死被其他人逼著每天帶小白花上學。直到上了高中,遇到了陳尋,方茴將自己的情緒和盤托出,於是那個時期,她心中的荒蕪重新開滿了小花。男女主角從教室到教學樓後院的長鏡頭令人印象深刻,那種偽飾不來的小心翼翼,那種大小恰到好處的心思,太小了不易察覺,大了不行,怕驚了眾人,也怕慌了自己。這種無聲的小曖昧也許是最令方茴貪戀的,也可能是這一段愛情中最好的時光。

早戀最大的"功臣"—家長反對

    換句話說,年少的愛情,是需要牢籠的。
    青春時期的「牢籠」大抵有兩個作用,一是規範;二是更好地讓早戀者「一致對外,同仇敵愾」。可這一切到了大學便不復成立了,於是也便有了沈曉棠存在的土壤。
    高中時期,方茴與陳尋在學校的樹上刻下「永遠在一起」的字樣,對於那個時候的陳尋來說,可能只是做出了當時連自己都信以為真的承諾,但之於方茴這確是一場鄭重其事的託付。也不得不承認,在這個時期,無論二人之間的情感是什麼性質,純不純粹,都可謂是他們情感的盛年。然而到了大學,牢籠不復存在。
    與每一對在愛情中罹禍的情侶別無他樣,在方茴醫院的那場戲中,所有積聚的情緒無所顧忌地噴薄而出,心中撕裂的無奈與痛苦是那麼得讓觀者真實可感,觸手可及。決尋不到落寞低吟的味道,而是一敗塗地,不禁令人哀傷喟嘆。「這個孩子如果是你的該有多好啊。」「方茴,我們現在除了孩子,什麼都有了……」這是對二人之間愛情絕望的觀照。也許並非每一段愛情的結束都是如彼倉惶狼狽,但這其中的困頓與痛苦,這尋不到出路的巨大無奈卻也驚人地相似。

揭露你,是為了治癒你

    也許此時很多正擺出優雅姿態準備舔舐過往青春的小夥伴會沖此大吼:人家的青春被你說得都不美膩了呢。
    於筆者而言,青春的印記像是每個人身上的一處疤痕,但卻總是最美麗的。
    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每個人都無法安穩地以「他者」的身份獨立於這電影之外。一疾一徐間,看愛情悄聲綻放,然後莫名衰敗,光彩與荒疏間,縱然苦苦追尋卻似乎並不盡如人意。
    影片結尾紅衣方茴的回眸,卻別有一番「一笑泯恩仇」的意味,讓觀眾鼻子一酸的同時,也算是留個念想,與過往和好如初了。
    年輕的時候,總以為自己所經歷的都甚是與眾不同,自己的另一半主角縱使不是駕著七色雲彩而來,起碼也是孑然超脫,獨一無二,再不濟也得有一束格外明媚的陽光相隨。但世間事往往事與願違,觀影之後不禁感慨,原來大家的愛情竟是這麼相似,縱然些許失落,但卻也瞬間釋然了。年少的愛情啊,就是這麼任性。
    有小夥伴問老sir:看《匆匆那年》看到內傷怎麼破?回覆:換一種打開方式,祝君早日與青春和解。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