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慧星撞地球--Deep Impact

天地大冲撞/彗星撞地球/末日救地球

6.2 / 190,835人    120分鐘

導演: 咪咪蕾德
編劇: 布魯斯祖爾羅賓斯 麥克托金
演員: 勞勃杜瓦 蒂李歐妮 伊利亞伍德 凡妮莎蕾格烈芙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黃布拉

2014-12-19 20:34:04

永不過時的科幻災難老片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當年這部電影上映的時候我還只是個小學生。雖說現在看來,不論是人物的造型,還是那艘佈滿各種手撥式按鈕的「倪塞亞」號,確實有點「土」得不能入眼,但是說它永不過時,卻一點也不過份。

有故事的災難片是不用擔心票房的。災難、英雄、人性,單這幾樣就可以構成一個被取之不盡的題材,這部電影不光題材足夠吸引眼球,故事主題也得到了昇華,特效上更是值得敬佩(和十多年前技術比,《讓子彈飛》中炸火車的特效簡直幼稚得敬業)。

比如電影中小彗星撞上地球,引起的滔天巨浪向城市湧來,當看到這裡時,你絕對不會認為這面海牆有一絲「人造」的可能。

另外,在這個段落中,父女倆在海灘的設計也很經典:一如昔日的夕陽海灘上,除了父女倆空無一人,道盡了大難前,人們的恐慌和無助。女兒到海灘尋找父親,父親孤獨的背影入畫,他面朝大海,表明了他對過往的悔悟,和敢於直面自己的勇氣。父女二人在他們一家三口曾經留下歡笑的海灘冰釋前嫌,也暗示了一家三口的精神團圓。巨浪襲來前,大風和倒吸的海水,不但加強了畫面的真實度,也極大的提升了驚悚的效果。在無助而渺小的父女二人對比下,更加直觀地呈現出巨浪不可戰勝破壞力。

《2012》片尾的巨浪是《天地大衝撞》中的數倍,為了營造巨浪的威力,《2012》運用了報出海浪高度的數字,搭配演員驚愕的表情,以及特效浪從崇山峻嶺後向畫面前推進等手段展示,儘管如此用力得強調,也不及《天地大衝撞》中「巨浪」所達到震撼的十分之一。自然與人類力量懸殊的畫面對比,配以瞬間由暖轉暗的色彩,背景音只有風浪聲,似乎可以嗅到空氣中咸澀的海味和夾雜在其中無處藏匿的恐懼。《天地大衝撞》中營造氛圍的手法顯然更加輕鬆巧妙。

《2012》中,在絕望中等待被巨浪吞噬的科學家一家人,能帶給觀眾的震撼和惋惜,顯然也不如《天地大衝撞》中抱緊女兒,毅然直視巨浪襲來的父親來得強烈。《天地大衝撞》中父親的表演向觀眾展現了人類精神中,可以被毀滅卻不可被戰勝的力量。既然躲不開,那就絕不卑微,在境界上《2012》完敗。

故事主題決定高度,在人性上的探討是電影永恆的話題,《天地大衝撞》就是一部討論人性的電影。末日來臨,通過幾個普通人物的生活以及心理的變化,讓觀眾感同身受。故事的中的「勝利」並非落在戰勝災難上,而是在於人們保留了最真貴的真善與美好。面對來日無多的一個死命題,故事中的人物做出了勇敢的,正確的選擇,哪怕曾經錯過,哪怕要承擔不可挽回的後果。那麼觀眾那?影片結束後,命題解除,看電影的你,還有更多的選擇機會,你會如何面對未來的選擇?也許,這就是我們看《天地大衝撞》最大的收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