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人質殺手--The Killing Jar

人质杀手/死亡黑洞

5.8 / 2,805人    92分鐘

導演: Mark Young
編劇: Mark Young
演員: 麥可麥德森 哈洛皮瑞 Amber Benson 丹尼特瑞歐 Kevin Gag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阿武

2015-01-14 07:49:04

轉發:美國自由精神的輓歌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既然製片方有意隱藏答案,那麼單純猜想誰是殺手施密斯,是毫無意義的。那麼我們就影片的背景,結合影片外的大背景,對出場人物做一個性格與背景上的分析。並試著用排除法,尋找一下可能的答案。

 

首先介紹一下大背景,即這個小鎮。和美國絕大部份地方一樣,這是一個由淳樸而勤勞的清教徒組成的城。對,美國應該是世界上最大的清教徒國家了。(清教徒?見附錄)

 

最典型的清教徒性格,就是這個店的老闆的樣子。

他勤勞本分,恪守著一份並不興旺的小產業;他整日操勞,並由衷熱愛自己的廚房工作;他把自己的勞動過程看成一種享受,把自己的勞動成果看成一種美、一種藝術品;他希望別人用品嚐和適當的金錢來來回報他前程的勞動;他勤儉持家,不苛求頑皮的下屬;他勇於擔當,會為了別人挺身而出……而殺人,不是一種誠實勞動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這個人沒有作案時間。像他這樣的小店主,通常都是一大早就開始忙活,直到三更半夜打烊後收拾乾淨。

所以,店主絕對可以排除在懷疑對象之外。

 

接下來談談女一號,服務員。

她身上也閃爍著清教徒的影子。比如長時間的單調的工作;比如堅持熱心推銷老闆的餡餅——儘管老闆有那麼點苛刻;比如她對並不美滿婚姻的態度,就是那個「不論這不論那」、「疾病與死亡」什麼的……

當環境的變化不足以摧毀她在道德上的信條的時候,她能做的,最多也就是在幾個老相識面前賣弄一下風情、相互之間有那麼點兒想像,意淫到耳根稍稍有那麼點兒發紅……;再不,好不容易逮著個異鄉客,使勁打聽點新鮮事兒什麼的,過一過思想旅遊的癮(估計她是經常這麼做的,因為與小黑的幾度攀談,那個看似兇猛的老闆也沒管她)……諸如此類——要知道,生活實在是太無聊了!所以一旦真正的機會來了……

加之,她種種仁慈的表現,自衛殺人時候的忙亂,不懂的處理現場等等,足以把她排除在兇嫌之外。

 

警察也差不多。

不美滿的婚姻,無聊的工作(很多小鎮是一年到頭都不會發生什麼真正的案件的,抓抓超速就已經是很嚴肅正規的執法了)……所以,泡咖啡廳,和朋友聊聊天、跟女服務員互動意淫一下,你平安、我平安、小鎮平安、無風無浪,就是他最大的事情了。

那麼,他是不是兇嫌呢?

不是。這從他很不專業的懷疑、很不專業的盤查、很不專業的用槍等方面就已經看得出來了。因為這一系列很不專業之後,透出的是這個人從來沒見過什麼大場面、真陣仗這一事實。

 

光頭呢?

光頭的線索不多,從已知線索看,他很可能是在軍隊中行為不檢,違反了以前「不問、不說」(話說這兩天剛剛修改)的軍中同性戀守則而被開除。然後找了一個可以隨時、定點幽會不定性夥伴的工作——卡車司機。再者,他已經長時間固定造訪這間餐廳了,這不符合職業殺手的特徵。總體而言,他的生活軌跡,跟殺手這個行當沒有交集。

 

私奔小青年AB組(生活真無聊啊!)——不可能,他們顯然還從未離開過小鎮。

 

拆遷隊長——這個不用說了吧!?(在美國他還得雇殺手,落伍!在我朝,跟政府和黑社會打個「招呼」,立馬聯手把事兒擺平……)

 

好了,分析到這裡,只剩下小黑和男一了。

 

男一:

前軍方審訊官,服役十五年被強行開除,推想應該是刑訊時失手或者乾脆就是替罪羊;妻子在服役到崩潰這個期間離他而去;作為一個清教徒,他的事業和家庭兩個基本支柱同時崩塌,故而精神曾經一度崩潰;經過治療,他又在新的工作上找到了新的寄託——卡車,何以卡車為基礎的整個運輸事業,其所能創造出來的勞動價值和合理的回報——就是他新的人生信條的全部和榮譽所在。他為自己的卡車選擇的顏色是紅色,代表著對新的事業的激情和對未來熱切的憧憬。

請注意,他這份熱忱是基於最基本的清教徒思想的。

那麼,他為什麼殺人呢?

其實,開始進入餐廳的那個人,不過是簡單的求一餐然後繼續趕路而已。然而這個要求被「無理」拒絕,這就破壞了他「體面的工作+體面的收入+體面的消費=體面的人生」這一質樸的清教徒追求。所以,當服務員推銷小餅子的時候,他十分光火,因為以他目前脆弱的心理為出發點來看,僅僅拿飯後甜點打發他,是對這整個層面的他的一種侮辱。

從他開始就打聽最近的城來分析,一是他工作不久、路線不熟,二是他不太放心把卡車停在荒郊野嶺。再從他拿了那麼大一把槍,並且誇張地備足了子彈來看:

首先,就是他十分不放心卡車的安全(這也是他進門就坐在看得見車的地方一直盯著看的原因);

其次,他的心理仍很脆弱,估計他十有八九還有那個PTSD症;

再者,從心理學角度來講,巨大的槍枝,也是對脆弱的心理的一種外在補償。

 

故此,這種心理狀況,在那種外在情況之下,產生了一系列失控的、毀滅性的後果。

以下是眾人被殺的原因:

1.老闆:

第一個完全不尊重這個「體面的他」的人,就像趕條狗一樣的驅趕他。不過這時的他,還能承受。

2.警察:

無端的、侮辱性的盤問——要知道,這種話語權以前可是他的專利——這尤其讓人不能接受。

 

在「尊嚴喪盡」的情況下,他立刻再次崩潰了……以上兩人立刻遭到了殘酷的報復。此刻的他還沒有完全失控,也不想再濫殺無辜,只是發愁怎麼收拾這個爛攤子。

 

3.拆遷隊長:

這廝的出現,進一步加劇了男一的精神崩潰——虔誠、勤勞、純潔的清教徒一家慘遭滅門,而魔鬼卻可以提著錢箱到處優遊、繼續著罪惡的交易……死!

 

這時,他已進入精神崩潰下的一種類似幻覺的狀態,部份的他又回到了為他畢生打下最深烙印的審訊官狀態,而且巨器在握的他顯然還認為自己應該有最終判決的權力——於是,正義天使就這麼誕生了。

 

4.光頭:

對妻子的不忠,利用工作之便亂搞,而且是亂搞同性戀(這時教宗所不容的)——對清教徒基本信念(工作,家庭)的雙重侮辱,使得光頭最終被處決。

5.小黑:

雖然沒能殺成,但明顯,男一打算處決的下一個就是他。長期的審訊工作顯然令他有了某種直覺,這直覺告訴他光頭並非一般出軌那麼簡單,這直覺告訴他小黑就是殺手,這直覺也告訴他服務生和私奔青年AB都是好人(都不設防的),這直覺告訴他真話假話的區別。

但,小黑畢竟也是職業的,並且沒有心理障礙,他認準了男一的心理弱點拼命(真是拼命!)進攻,最終導致男一的進一步崩潰……於是,

6.7.私奔青年AB:

被滅口。

8.服務生:

本來俄頃間就要歸西的,小黑救了她。

9.男一:

小黑真的救了服務生嗎?非也,那不過是殊死一搏罷了。因為服務生是他最後的生存機會。果不其然……

 

那麼,兩個人究竟誰才是殺手施密斯?我們再來看看現場證據。

 

A.男一相關:

進門就背對警察、面向自己的車子而坐;

「無端」發火滋事;

回頭報復時,持巨大防守型武器,而非滅門的.22或者職業殺手常備的進攻型精準武器;

不知道拆遷隊長及其目的;

查問施密斯及雇用者下落欲為那一家復仇;

搶得警槍後一直使用,說明了他對短武器的偏好,更說明他本來就沒有.22。

 

B.小黑相關:

進門打了個很可疑的電話;

而這是手機時代,一個沒有手機的業務員是不可想像的;

他坐到了最裡面,靠牆,遠離警察並且能觀察整個餐廳,這是明顯的職業習慣;

兩個青年商量私奔才跑到裡面,他顯然是在等人來商量什麼秘密;

聽到滅門的事情,他沒有任何驚詫或悲傷的表現,而是很冷靜的從服務生那裡套資訊;

他竟然讓服務生去頂住男一,自己去搶槍,顯然一有機會他就會殺掉所有人;

懂得心理學的業務員可以理解,但懂得這麼多毀人心理學的業務員很不常見;

從他二度又想把服務生心理弄崩潰來看,這是他用慣了的招數,估計在處刑時從生理和心理兩方面折磨受害人是他最大的樂趣;

身上沒有槍是因為看見了警察,而職業殺手不是變態殺手,不會做多餘的事情、找多餘的麻煩,故而把槍藏在外面,甚至早就扔到哪個河溝了。

 

故此,

5-2.小黑:

服務生在被逼到極限的時候終於爆發,手刃了罪惡滔天的小黑,開始了新的生活篇章……

 

夫老子曰:剛強者早逝,而柔弱長存。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