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進擊的鼓手--Whiplash

爆裂鼓手/鼓动真我(港)/进击的鼓手(台)

8.5 / 994,340人    107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麥爾斯泰勒 梅莉莎班諾伊 JK 西蒙斯 保羅萊瑟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frozenmoon

2015-01-23 06:48:15

爆裂的夢想和人心的探險


《爆裂鼓手》被提名奧斯卡是情理之中的事。但這部電影在奧斯卡眾多主旋律入圍片中,顯得有些另類,它還不同於那部首先因為拍攝形式的個性而被人稱道的《鳥人》,《爆裂鼓手》是從骨子裡就透露著一股與眾不同的氣息。這或許源於它的獨立電影血統。在此之前,《爆裂鼓手》已經獲得了北美最大的獨立電影節聖丹斯電影節的最佳影片。
    其實,《爆裂鼓手》講述的是一個太常見的故事,一個熱愛打鼓的少年安德魯進入了一所音樂名校,被著名魔鬼導師弗萊徹相中,將其引入自己的爵士樂團,開始了一段摧殘式的訓練。
    如果只拍攝這個艱苦卓絕的訓練過程,那麼這部電影將毫無懸念地失敗。而年輕導演達米安•沙澤勒把這個過程內化為了一次心靈對抗的旅程。少年學生安德魯和魔鬼導師弗萊徹之間有一種近似SM的關係——當然,與性無關——一個為了鼓技甘願身心極度透支的學生和一個滿口髒話、為人刻薄但技藝優異的伯樂,他們二人之間形成了一種表面上互虐但心中卻互相尊重、賞識的怪異情緒。
    《爆裂鼓手》的前半部份充分演繹了什麼叫做「不瘋魔不成活」,而後半部份,影片開始急轉直下進入了對人性深處的挖掘。因為一次意外,安德魯的表演失敗了,和導師吵翻,但弗萊徹一貫的刻薄和恃才傲物也樹敵太多,安德魯在旁人的鼓勵下匿名舉報了這位曾經把自己帶入天堂又打進地獄的老師,稱其教學過於極端,導致很多學生的精神問題。
    影片的敘事節奏從此由緊繃開始變得放鬆。安德魯成為了一個普通的打工青年,安穩無聊地過日子。其實,在這一段故事中,導演回應著之前的一個伏筆,也回應著一個深植的主題。安德魯出身於普通家庭,家人與音樂毫無淵源,所有親人對他的音樂夢不是嘲諷就是無視,他們更樂於談論其他孩子的橄欖球賽也不屑於過問安德魯的音樂野心。某種程度上說,安德魯在練鼓時的全情投入是以一個人對抗全世界,用一種不知道結果的對夢想的無限接近去對抗庸常。這是《爆裂鼓手》前半段的主題。用一種極端的,帶有自我摧殘意味的努力去表現夢想。當然,也這引起了影評界對於這部電影的詬病,有評論認為導演將藝術拍成了競技體育。但不可否認,夢想本身就潛藏著癲狂的特質,更何況,很快,導演就摧毀了這種一直昂揚的情緒,給人們展露了殘酷——庸常勝利了。但這並不是結束,電影的優秀之處在於,它繼續向下挖掘,用幾個另外的反轉抵達了人心深處不可琢磨的微妙地帶。
    在一個小酒吧,安德魯偶遇前來演出的、已經被大學解聘的導師弗萊徹,後者邀請他入伙參加一個演出。這是一個冰釋前嫌的設定。人們本以為會迎來陽光的走向,但這卻成為對人性的又一次探底實驗。表演現場,滿心歡喜的安德魯發現,導師騙了自己,樂隊要演奏的根本就是另外的曲目,只有他自己在舞台上不知所措。弗萊徹走過來輕聲對他說:「我知道是你乾的。」原來,這只是對他當年舉報自己的一場報復。
    夢想的光芒,現實的殘酷,人心的冷暖以及人性的險惡,堅持、付出與回報,這一切都在《爆裂鼓手》中被微妙地呈現。最終,安德魯沒有屈服,他在舞台上展示了自己曾經拼命練習的一段鼓技,讓導師也為之動容。這才是真正的和解,他們用一種對抗的姿勢完成了一次看不見的擁抱。
    《爆裂鼓手》更為偉大的層面在於對於成功的解釋,它絕不是那種以功成名就論英雄的價值觀,電影中的鼓手從未將自己的未來捆綁於具體的金錢和名聲,而始終是對於這項事情本身的熱愛。這是對於夢想最好的闡釋。中國之所以無法拍出這樣的有關音樂夢的電影,就是因為雖然有幾千萬琴童,但基本上,他們全都是由於父母追求名利的目的而被逼無奈的選擇。那種沒有夢想光芒照耀的殘酷練習註定只是苦行。
    扮演導師的J•K•賽門斯和扮演學生的邁爾斯•特勒都不算有名。但他們這一次的表現確實出眾。顏值並不太高的小鮮肉邁爾斯•特勒經過之前那部《好景目前》和這一次的演技飛昇,正在邁向他的星途,而演了一輩子的老戲骨J•K•賽門斯或許真的能獲得奧斯卡的垂青。
(by 楊時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