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幸福的麵包--Bread Of Happiness

幸福的面包/幸福面包/

6.8 / 283人    114分鐘

導演: 三島有紀子
演員: 原田知世 大泉洋 平岡祐太 光石研 八木優希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願愛無憂

2015-01-24 21:28:55

治癒系電影:要生存還是要生活


     《幸福的麵包》這部電影的編劇以及導演都是日本女性三島有紀子,因此,影片整體表現手法充斥著女性的細膩,大量平穩的長鏡頭和固定鏡頭,以及平衡感極強的構圖,加之很強的女性視角,看完之後,內心平和而柔軟。

       電影以一段理惠從小讀到大的童話開始,她一直尋覓自己的初戀mani先生,卻久久尋覓不到,隨著年歲的增長,承受許多東京生活的壓力,漸漸放棄了幼時的幻想。在伴侶水縞的建議下,兩人移居到遠離城市的月浦,過上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故事便從這裡開始。
       
      影片隨處充斥著日系小清新的意像:獨立的木屋,綠草遍野,滿目的小花,白雲,湛藍的天空,山水,天鵝,塗了黃漆的船舶,長不大的綿羊,木質傢俱,處處佈滿溫煦的陽光。黃綠色的色調,高曝光度低對比度的鏡頭畫面,豐富明快的色彩,也是日系風格的獨特表現。
       
       但最重要的,還是至始至終,貫穿於整部影片中各種食物:冒著輕煙的咖啡,剛剛烤出的各種麵包,由各種顏色的新鮮蔬菜煲出的濃湯。我一直感懷於日本人對於食物的敬重,在影視作品中知道,日本人在吃飯之前,會儀式一般說:我要開動了。他們感激從食物那裡取得的生命,敬畏用來維持自己的生命的自然。理惠製作的每一份食物,即便是裝飾品,用草木編織成的食物點綴,也大多取之於自然。因此,他們悉心於製作過程,每一個對待食材的動作都看起來一絲不苟,無比莊重。
       
      水縞不同於普通的日本職場男性,溫柔體貼,熱愛生活,一直陪伴在理惠身邊,兩人親手撿栗子、磨栗粉、熬藍莓醬,過著宛若男耕女織、漱流枕石的中國隱世生活。這也與日本現實國情相悖,在日本,剛退休的男性離婚率最高,原因是一生獨自在家料理家務的日本女性,不適應家裡突然多出一個閒人。
       
       而影片中,理惠和水縞心照不宣,甚至在大多數鏡頭中,兩個人都作為房客的對面,並肩站立,不知在什麼瞬間,兩個人就變成了一個人。也是在老婦人說出:「有月亮,就有mani;有mani,就有月亮」之後。理惠開始意識到,自己一直苦苦追尋的mani先生,就是身旁的水縞。
       
       日本亦是最懂得生活情調的國度,電影作品中的老年女性,除去公知的法國女人,日本老年的女性是最為優雅和端莊的。影片的第三個段落中,那個病入膏肓的老婦人彩,依舊穿著整潔的彩條毛衣,笑容乾淨。影片中,還有很多隨處可見的精緻細膩,不染塵埃的原木色餐具,演員接近麻色的服飾,乾淨的色彩,這些元素代表著日本文化。 有中國人說起去日本的經歷:日本的街道格局小,卻精緻無比,有那種美的讓人不適應,企圖逃脫的美。日本文化最早源自中國,卻是日本民族最終把古典美髮揮到極致。
       
       影片中,還有最為簡化和理想化的交際圈,年輕活力郵遞員是聯繫外界的唯一標識,身著黑衣黑帽,卻活潑的拉著手風琴的阿部先生,是帶有一點點神秘感獨身個體,以賣蔬菜和水果的夫婦,生養了許多孩子,代表著一個完整家庭,以及形形色色的房客,彷彿人生中萍水相逢,又相忘於江湖的路人,這些人代表著人生的全部的交際符號。影片中有一個場景,白茫茫的雪地中,這些人在全景鏡頭下渺小如同螞蟻,他們橫穿雪地,一路歡歌笑語。他們坐成一排,品嚐水縞新做出的栗子麵包,後期採用升格的處理方法,恍若被著上彩色的上世紀20年代電影。人物動作的加快也體現了內心的輕快與歡愉。體現日本治癒系電影中,渴望傳達的幸福感。
       
       電影中的所有人都是積極樂觀善良的,捕捉不到一絲惡念,亦看不見世俗塵囂。雖然水縞和理惠經營著一家類似中國青年旅舍的地方,但影片絕口不提錢財的事,全無生存的煩惱。即便,理惠被找不到自己的mani先生的情愫,一直困擾,感慨有時候難免強顏歡笑。可這些在導演精心營造的田園童話下,難免顯得不痛不癢,一直貫穿整部影片的月亮這個意向,也顯得有些多餘。
      
       每段小故事的結局都是在缺憾中找尋完美,時生尚未改變日復一日扳鐵軌的命運,卻因為遇見香織,不再感覺到無法掙扎的迷惘。小女孩未久接受了媽媽不再回來的結局,也在痛哭後接受了和爸爸一起,喝下他人煲的南瓜濃湯。在地震央失去女兒有月的老人,陪伴著companion走完她生命的最後。日本向來以堅毅的民族品格為標竿,電影中夏秋冬三個片段中的幸福,皆非完整無缺的,都是在宣揚傷痛中追去幸福的心態,唯有春天時,片中一直出現的童聲對白,以理惠和水縞孩子的方式出現時,才讓人感受到滿心的甜蜜。
       
      像本片這種以食物為主題的日本治癒系影片,時不時的就出現在日本的影視題材中,前幾年的《街角洋果子店》,這些年有風靡一時的《深夜食堂》。日本導演擅長用散文般的意境,不吝嗇運用大量長鏡頭,去描摹食物製作的細節,通過童話般的田園建構,對家庭生活關係詩意的提取,以及基本的人文關懷,對整個民族的壓力進行療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