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逆向閃電

2015-02-03 05:56:10

多麼聰明都沒用,因為這世界不靠譜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殺手 The Killing(1956)


這部1956年的黑白電影在今天看來依舊功力了得。江洋大盜喬尼計劃搶劫賽馬場的兌換處,並且為此制定了精密的計劃。不幸的是,這個故事一開始就有一種不祥的預感籠罩其中。同夥喬治在鬼迷心竅的妻子雪莉的央求下講出了性命攸關的搶劫計劃。雪莉馬上轉身就告訴了跟自己私通的小白臉情夫沃爾。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喬尼這一夥人裡有一個豬一樣的隊友,他就是喬治。這還不算什麼,要命的是這個豬一樣的對手帶給大傢伙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有可能會引爆。庫布里克在處理這個看起來讓人隱隱覺得結局不太好的故事的時候,採取了反常規的處理方式。故事的一開始,觀眾就知道了定時炸彈的存在而劇中人卻絲毫沒有察覺,懸疑效果處理得很好。但是隨著劇情的發展,這個伏筆拖得太久以致於大家都對沃爾的出現沒有了耐心。觀眾在等待故事中的沃爾出現的時候,完全被周密的計劃、執行的精確所吸引,甚至會一度忘記了之前設下的伏筆。最終沃爾出現的時候一陣亂槍混戰,更是標誌著這個伏筆完全偏離了大眾的期待。因為按照傳統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路子,沃爾和雪莉有可能才是大贏家。在反常規情節的處理上,這部片子冷靜得可怕。亂槍混戰,直接是赤裸裸的殺戮與同歸於盡,血腥暴力、乾脆直接。這種處理方式讓這個故事的血腥段落變成了一場荒誕的鬧劇。因為搶得最凶的,最終都一無所獲,充滿了黑色幽默的嘲諷。僥倖逃脫一切的喬尼,結果卻只能看著自己辛辛苦苦犧牲了那麼多好夥伴的性命換來的錢瞬間溜走而無可奈何,更是把結果推向了「一切都是徒勞的」這樣的論調。
這部片子的結局是註定不會好的。如何把一個從一開始走向就基本確定的故事講得能夠自圓其說而且充滿吸引力,這才是考驗。這個故事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它呈現了信任的毀滅、智慧的無用和荒誕的勝利。
一個完美的計劃、不甚完美的執行團隊、可容忍的誤差和最後的完全失敗是統一的。參與這個團隊的人都有著自身難以擺脫的困境,金錢是直接的行為動力。可是他們的出發點大多都是為了情感(愛情、親情),喬治、沃爾、還有喬尼對雪莉的信任直接導致後來一連串的悲劇。射馬的槍手低估了風險、喬尼低估了皮箱可能會出現的問題、等待分贓的各位低估了這個計劃的不完美。所有人都有可能察覺,但是他們都放棄了這樣的機會。這是雪莉的錯嗎?肯定不是。因為即使沒有雪莉,庫布里克應該還是會讓故事往這個方向發展的。出於對這個世界的不信任,在他的影像世界中,他一直致力呈現智慧的無用和世界的荒誕、瘋癲性主題。這一點,在幾乎所有庫布里克的電影中都可以見到,《光榮之路》裡的司令官可以下令炮轟自己的軍隊,目的這是為了讓他的士兵去衝鋒;《洛麗塔》中風度翩翩的亨伯特甘願被慾望毀滅;《奇愛博士》里控制核發射密碼的瘋子將軍寧願相信毀滅是最好的勝利;《2001:太空漫遊》里人工智慧對人類智慧的嘲諷;《發條橙子》里對艾歷克斯的懲戒和矯正;比比皆是。
鍾愛黑色幽默的人,這部片子會是不錯的選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