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

玫瑰人生/粉红色的一生(港)/

7.6 / 91,413人    140分鐘

導演: 奧利維爾達昂
編劇: 奧利維爾達昂
演員: 瑪莉詠柯蒂亞 希薇泰絲特 克洛蒂爾德高倫 帕斯卡葛雷果利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gettyjia

2015-02-05 06:22:56

也算是在回憶以前的自己,挺好


      寫在前面的話,總是有人否定電影的藝術價值,說是扼殺的人們對小說的想像力,但我覺得二者沒有直接或必然的矛盾關係。電影也是一種藝術語言,而且它勝於各種文字的優勢是它結合了畫面和音樂,能夠帶給人強烈的視覺聽覺上的衝擊。這是紙質書本無法給予的或取代的,當然書本有它們獨特的文化魅力,這些都不衝突。電影其實又是把觀眾帶到另些人的思想世界的媒介,也許他們是導演是編劇是演員等等,從他們的角度去看電影中的世界,感受他們要傳達的思想。其實每天最開心或是人生開心的事情就是能被其他人新鮮有深度有哲思的思想影響著,再與之自己的想法相結合。在這種情況下每天不斷成長著,思考著,是件特別有成就感的事情。電影能做到,當然不是每一部電影都值得推敲,書也是這樣的,萬物都有優劣之分嘛,有些電影是給人以成長的教育,或是人生啟示,有些則是茶餘飯後的娛樂笑料,再有些搬不上檯面的就是各索其所需要的簡單慾望,我就不一一闡述了……
 
 
                 Edith Piaf——《玫瑰人生》
 
    起初是奔著女主角去的,大家懂的,歌迪亞在兩小無猜裡面的表現,讓我喜歡上這個法國女演員。很多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會說剪輯很亂,說這個導演的風格就是這樣,說沒有連貫性等等一系列批評指責。可是在我眼裡我覺得導演其實很聰明,這樣其實是從主人公回憶的視角,並且也有時間線,貫穿相連的音樂,其中的音樂變化,也都滲透著情感的起伏。當然啦,大家都不會否認瑪麗昂·歌迪亞的精彩表演。
   據我所知小雲雀只有147cm,而瑪麗昂165cm,影片中,她的扮相也極其接近PIAF本人,高額頭,蓬鬆捲曲的頭髮,猩紅的雙唇,十分消瘦,總是含著背(不太確定是不是為了配合琵雅芙的身高或是從小流浪發育不良的原因)
   之所以先寫這篇,可能跟最近的心情有關,有時候我們會抱怨會不甘,所付出的得不到自己所能擁有的,但是重新審視自己。會發現真正的強者始終是強的,他們始終處於你無法觸及的高度,你可能會感到可悲無奈,但是我們不是為了超越他們而去努力,所以目光應該轉移,要學會放下,重新出發。做最好的自己,即使「人生無常」,會一次又一次地將我們推下深淵,但是自己不拯救自己,沒人幫得了你,還是對自己狠點。
   回歸正題,「人生無常」四個字也是琵雅芙坎坷一生的寫照,影片剪輯看似很亂,但是每個相似場景的連接,音樂相與之的融合,都恰到好處。影片中時常伴隨爵士樂,那是一種freestyle,暗示著琵雅芙內心對藝術對愛情純粹的追求。
   兒時的琵雅芙曾在奶奶那有過一段短暫溫暖的時光,那個提提娜給予了母愛,有些瘋狂有些偏執,但由於提提娜的身份,一切又在情理之中,這段我覺得是最溫暖人心的地方,小旅店裡都對她充滿的愛與照顧。而後,父親退伍,跟著父親進了馬戲團,之後又是賣藝,流浪,再然後大家都知道的巧遇伯樂,從此打開音樂藝術大門,細節我就不說了,我只回憶那些給我的視覺聽覺帶來強烈衝擊的畫面。
   琵雅芙有一場在音樂廳正式登台的演出,影片中是以無聲畫面來呈現的,正所謂:此時無聲勝有聲,因之前Raymond Asso對她進行的乏味專業的聲樂訓練以及形體上的指導,無聲的表演時我們更多關注與她的眼神、嘴型以及手勢和姿態,觀眾的神態。個人覺得這段無聲表演更妙的就在於管絃樂的伴奏。一開始琵雅芙恐懼舞台音樂鋼琴鍵輕緩微弱演奏著,從拘束到慢慢的放開了,嘴型動作也跟練習時候一樣了,此時逐漸音樂輕快聲音層次豐富起來了漸強起來。這一系列的變化,也似乎演繹著她內心克服恐懼,全身心將情感投入於演唱之中,自我陶醉著,也將聽眾帶入她的那個音樂的藝術世界。從此她的形象大家所熟悉的那個Edith Piaf——一副迷茫的神情,一副無助的樣子,頭髮淒淒,嘴唇腥紅,雙臂沿著簡約的黑色長裙下垂……
      那是對藝術的純粹追求,影片中有多個在舞台上,光芒萬丈的演唱,但同時也有在舞台上暈倒。當看到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光里,在毒品酒精的影響,貧窮、疾病如此灰暗一團糟的生活里,我看到了絕望,不僅僅是因為她的混亂的生活。當在這樣的時候,她登台表演,站在舞台中央,一束光打在她慘白,瘦弱的身軀上,你看不到她悲慘的人生,似乎她的人生如同美妙的歌聲一般也是燦爛的,無憾的。只有在舞台上,似乎她才是完整不受傷害的;只有在舞台上,似乎她感受不到寂寞;只有在舞台上,似乎她才能得到滿滿的愛與祝福……那她的自我哪去了,也許早在馬賽,她此生的摯愛遠離她的時候,舞台就是她的全部,我們可以感到這樣的人生令人絕望,可悲,但是心中能裝有簡單持久的支柱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這樣對藝術純粹的追求,同時也在最輝煌的時期受著毒品酒精的影響,可受此毒害的原因在又有源於她那份對愛情的純粹。在紐約,遇到馬賽,她儼然懷揣著少女心,眼裡心裡單單全都是他。有時候我覺得琵雅芙很孩子氣,很任性,為所欲為。至少在影片中我覺得她是一個有些淘氣但是內心單純的歌者,可能正因為這點打動了馬賽兩人墜入愛河,琵雅芙不介意他的妻子,一心為愛的付出,最後馬賽的死也是因為要趕來看piaf。出事後,Paif對此內心充滿愧疚,她精神奔潰並再也沒有走這個陰影,為緩解內心壓抑的痛苦,因此開始對毒品酒精十分依賴。其實在看他們戀愛這一段時,你會情不自禁地看著琵雅芙的藍紫色眼眸,感受到她的內心變化,那份墜入愛河簡單忘我的快樂。她純粹對愛情的付出著實令人感動,正如主題的那首歌寫的那樣《玫瑰人生》「玫瑰色的人生,我知道從哪裡來」
          儘管整部電影充滿著絕望的色彩,但又十分的可歌可敬,這是一位內心有純粹追求的藝術家,打動我的是她的那份純粹,忘我在藝術和愛情上,我做不到,似乎也無法有勇氣去接受那樣混亂的人生。光是高考的失敗,就足以傷得遍體鱗傷。不過每天我都會認真去過,像她最後唱得那樣,不,我不後悔,我盡力了。

   這是差不多兩年前13年高考結束後寫的影評了。
   因為琵雅芙的人生的跌宕想到自己,自己也許不會那麼波瀾,只會平凡度過,而現在我思考這些,寫下這些,回憶這些文字,是為了不斷提醒自己不要做事物情感的麻痹患者,還是敏感點好——此時此刻想對自己說一句很俗的話:「我能理解自己的平凡,但我可能不能容忍自己的平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