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鐵任

2015-04-14 01:17:28

台北的天空游來迷途的小魚


張艾嘉的電影是一定要看的,這不算迷信,無論《心動》《想飛》《203040》這些比較近距離的作品,還是已經遙遠的《夢醒時分》《少女小漁》《新同居時代》,在導演這個位置上,張艾嘉的技藝和想法,細膩溫情,都在華語女導演中屬於上上之選。她的作品裡總有乾淨俐落的故事,簡約不簡單的現實質感和真情實感,而不是靠強情節和狗血來吸引眼球,《唸唸》也是如此,海水一般深邃的哀傷中,流淌出對淡淡的憂傷,對故土、對母愛的眷戀,感人至深的親情故事,閃爍著更動人的童話光澤。

《唸唸》講述的是親情回歸,在抒緩但凝練的電影語言中,台北的年輕女畫家育美和拳擊手男友阿翔都有一段不願觸碰的回憶,而遠方輾轉於綠島和台東的導演育男在陽光外表下似乎也有心結,而隨著劇情的展開,育男和育美的人生在另一個時空裡漸漸交集,牽出一場綠島情緣。

「魚是屬於大海的,不能帶走。」育男向年輕的旅客們這麼說,沒收了他們的瓶子,他代表的一種對故土的堅守,而育美呢,則在畫布上不停的畫著各種圈圈,畫著一種內心走不出的童話回憶,失散的親人,雖然各在一方,卻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守衛著童年的童話。

就像那些幻影出沒的經典電影,《唸唸》也運用了各種不存在的人物來表達人物內心中深藏的思念,宛如童話,卻是傷心的童話。阿翔嘴上從未說過,內心卻對失蹤的水手爸爸無比懷念,在海邊打起了拳擊的戲份如海浪般澎湃;育美看到沒影子的男人,看著一個小女孩隨著風中的畫走進黑暗深處;育男則在爸爸去世的風雨交加的夜晚,喝醉了,回到童年時的媽媽身邊,那一場戲也是整部電影最動情的部份之一,不老的飛機綸綸在這部戲裡的表演讓人刮目相看。

張艾嘉的弟子李心潔則扮演了一位在生活的苦難中還堅持講童話的母親,轉眼間,「20」已經變成了「40」,電影,總是能這樣串連起時光,用一份老去的記憶引人淚流。

因為對音樂和電影都有著獨到的理解,張艾嘉的很多作品,包括導演和主演的電影,都有很貼合主題的歌曲,這一次,《唸唸》除了劉若英演唱的同名主題曲,還選用了一首王芷蕾的老歌《台北的天空》,這是一首1984年的歌曲,發表於1985年的專輯《王芷蕾的天空》,歌曲當時在台灣應該是很有影響,後來很多歌手都翻唱過,這首歌唱得輕柔舒緩,表現的是80年代初期,台灣學生紛紛赴海外留下時對故土的記憶與鄉愁。

在《唸唸》裡面,李心潔在昏黃的燈光下清唱了幾句這首歌,綠島遠處海洋里飄蕩的風聲浪聲,麵館中的靜寂,與歌聲交匯後似乎讓人聽到了台北的人流熙攘,也似乎聽見了小島上一代為人父母者的孤獨守望。等到後來育美的圖畫集《送小魚回家》被一頁一頁翻起,育男和育美和父親母親被隔斷的親情,阿翔和神秘的爸爸,這些已經離散多年的親人,似乎一下子被這首歌重新聯繫在一起,那種海水般溫暖,那種無邊的思念,怎能不讓人淚流滿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