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灰燼與鑽石--Ashes and Diamonds

灰烬与钻石/Popiolidiament/AshesandDiamonds

7.7 / 13,495人    103分鐘

導演: 安德烈華依達
原著: Jerzy Andrzejewski
編劇: Jerzy Andrzejewski 安德烈華依達
演員: 齊紐塞布斯基 Ewa Krzyzewska Waclaw Zastrzezynski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鯨魚君

2015-04-23 06:05:00

第17名:《灰燼與鑽石》——影史50部平民史詩


最後一夜

《灰燼與鑽石》 popiol diament 年代:1958年 / 國家:波蘭 / 導演:安傑伊·瓦伊達 / 主演:茲比格涅夫·齊布爾斯基、夏娃·克爾奇賽夫斯卡

     提到波蘭電影,安傑伊·瓦伊達的名字一定繞不過去,某種程度上說,他已經成為了波蘭電影的代名詞。從1955年的處女作《一代人》,到1957年的《下水道》,再到1958年的這部《灰燼與鑽石》,「戰爭三部曲」確立了安傑伊·瓦伊達的電影風格。在電影道路的初期,安傑伊就表現出了極高的藝術水準,尤其是《灰燼與鑽石》,更是彰顯出了他的大師氣象。其中他對戰爭、對人性的剖析,引人深思,令人遐想。
      《灰燼與鑽石》塑造了一個末路英雄馬切克,他是個殺手,奉右翼勢力的指派,去暗殺共產黨領導人施祖卡書記。然而這次暗殺卻出了點差頭,馬切克誤把兩個水泥廠的工人當成施祖卡殺死了。而他之後又遇到了美麗的女服務員克里斯蒂娜,愛情讓他想要回歸普通人的生活,從而放棄繼續暗殺。只是此時他已經身不由己,不得不去完成這個不想完成的任務。
      影片的故事背景很特殊,那一天是1945年的5月8日,德國宣佈投降、波蘭即將解放,此時的波蘭正在從戰爭走向和平。可是在這個當口,馬切克卻面對人生的一大終極抉擇:要不要繼續去殺人?錯殺水泥廠工人,讓他內心備受煎熬,尤其是看到旅館對面,死者的未婚妻在哀嚎,讓他難以面對。在遇到克里斯蒂娜之後,他更想要放棄,「我只是想過正常的生活,回學校學習——也許去技術學院。」他的這種內心轉變跟整個波蘭的大環境不謀而合,都要由動盪轉向平穩,然而轉變並非一帆風順。
     馬切克的戰友安傑伊得知這個消息,突然變得很嚴肅,「這是你自己攬上身的,沒人逼你。」 自他踏進右翼勢力的手下,開始與共產黨為敵之後,他就變成了一台殺人機器。從安傑伊的話中就可以看出,他不允許殺人機器有個人感情,尤其是愛情之類的情感干擾到他,他的任務就是去殺人。但顯然,馬切克還並沒有完全喪失「人」的本性。
     片中有一幕尤其讓人印象深刻,馬切克和克里斯蒂娜走進一個殘破的教堂,裡面有一尊耶穌像倒掛在半空,搖曳著發出吱吱嘎嘎的聲音。在這樣的環境下,馬切克向克里斯蒂娜表露內心。倒掛的耶穌如同顛倒的信仰,馬切克的信仰也正在發生翻轉,他對殺人表示懷疑,同時愛的信仰在心裡生根發芽。
     這種矛盾在片名中就得到了極佳的體現。「灰燼與鑽石」,灰燼我們可以比作戰爭,廢墟由戰爭而現,繁華終成灰燼。如同每一個無辜的個體,被無端捲入,而在灰燼之上,則是對理想的追求,如鑽石般耀眼,比如純潔的愛情。然而,就如片中引用的波蘭詩人奇普里安·諾爾維特的詩作:猶如火花從你身體裡迸發出來,四散紛飛之時,你也身不由己的燃燒,本想尋覓自由之身,就命定一切擁有變成失去,只剩暴雨和灰燼,然後永墜深淵,昏迷不醒。馬切克的悲劇結局也在醞釀之中。
     馬切克還是決定去執行任務,在解放日的夜裡,他槍殺了施祖卡。可是就在第二天早上,他被警察追捕,最終死在了垃圾場裡。在他死去的時候,他痛苦地蜷縮成一團,帶著哭腔地顫抖。這讓人想起《無間道》裡的劉建明,他曾苦苦希望「想做一個好人」, 可是最終出現了人格分裂,同樣是悲慘收場。而對於馬切克來說,在那個犧牲、暴力、痛苦、罪過洗劫過的波蘭,鑽石的誕生也絕非一夜涅槃。
      馬切克這個角色由齊布爾斯基扮演,他在此之前還名不見經傳,可是片中他戴著太陽鏡的形象卻相當深人人心。他把馬切克飾演地兼具俠氣和匪氣,壞壞地卻極具挑逗性。比如他在克里斯蒂娜面前,不停地晃動著杯子,從而引起女生的注意。這個反英雄特質明顯的角色,被譽為「波蘭的詹姆斯·迪恩」,成了當時的大眾男神。影片上映後,一時間,太陽鏡的銷量也猛增。
      有趣的是,片中有很多場景被電影《白日煙火》學習效仿。像是在夜裡,馬切克身邊突然出現一匹白馬,這超現實的一幕在《白日煙火》裡原封不動地學去,馬的存在也預示著馬切克的幻夢即將破碎。所謂的「煙火」,曾出現在暗殺施祖卡時馬切克身後的天空綻放的花火,這花火既是對國家新生的慶祝,也是埋葬了為國家奮鬥的人們的新生。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