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Angelar

2015-04-24 10:23:19

一個說不完的主題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本月看了兩部國語片,阿sa拿獎的《雛妓》和張艾嘉的《唸唸》。兩次都是一個人。
放前一部的時候,影院擠滿了看《玩命關頭7》的觀眾,放後一部的時候,大家爭相看的是《復仇者聯盟》。

看《雛妓》的觀眾比《唸唸》略多一些,我覺得也有一些可能衝著那個R21的評級標籤去看的。要說,其實兩部也不是沒有共同點,講的都是成長中的「家庭事故」和有關情感的「缺失」和「補償」。我其實很喜歡《雛妓》故事的出發點,只可惜,港人的價值觀,只是拍出了一部大都會愛情寓言而已。但看完《唸唸》,我再一次對張艾嘉對人性情感的深入表示佩服。

《唸唸》的情節並不復雜,出走的母親,留下了兄妹倆心底永遠的空洞和無處安放的仇恨;從小以父親的期望為奮鬥目標的張孝全也因為眼疾忽然失去了人生的目標。緩緩的敘述,淡淡的音樂和隱忍的主角,講出了兩代人之間血脈延續,靈魂延續的故事。

張姐參加過一個訪談,採訪者是一個年輕女記者,面對61歲的受訪者有些無措,問出了好幾個讓人啞口無言的問題,比如:您是怎麼想的,要去拍一個真實的生產的過程……

好吧,這不是每一個年輕人都可以理解的故事。這也許是一個拍給為人父母者和有一定生活閱歷的觀眾看的故事。出走的母親並不多見,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在傾其所有給予下一代某種意義下的「最好」。但當孩子離開我們身體的那一刻,他們就已經成為另一些個體,擁有他們自己心靈和意識的個體。總是會有不可避免的誤會,也一定會有兩代文化差異下的隔閡,也會有不同價值取向帶來的衝突。中國人從來都不善於和家庭成員交流思想。這是個永遠也講不完的「主題」。

電影裡的三位年輕主角有幸可以得到奇幻的經歷,再度和已經逝去的父母交流,籍此再次審視父母對自己的情感,得到自我的救贖。可是事實上,按照自己經歷寫出這個故事的編劇萌山征彥,在現實中卻始終沒有得到這樣的機會。這也許是大多數人的真實寫照。

所以這是一個揪心的故事,但是也有一個暖心的結局。張姐告訴我們,要珍惜當下,要不吝交流。還有上一輩和下一輩的傳承永遠都不會中斷。我們留下的,會有人替我們延續下去;兩代人永遠算計不清的愛恨,也會在所有人的生活中傳承下去。這其實是個立意很深遠的主題。

我有兩個女兒,六歲的大女兒性格敏感又固執,作為一個全職母親,我把幾乎所有的精力和時間都給了她們。前幾天大女兒對我說出「如果你不喜歡我為什麼要生下我」這樣的狠話。當下的我覺得傷心,但是這一刻又覺得起碼她能講出來告訴我她的不滿。也許我可以對她再溫柔一點,再耐心一點。

母愛也許是與生俱來,但愛的能力卻需要學習和改進。此刻的我若回到當初生孩子之前,也許對孩子會有猶豫,孩子所意味的責任感和心理負擔是如此巨大,若能再次選擇,也許我會自私的選擇一條更加輕鬆自在的人生。但是也許這就是一場緣份,也是一場修行,度的是我,我別無選擇。

從前在大海深處很遠的地方
有一個沒有人知道的美人魚宮
好奇的小美人魚
每天都看見了
遠方有一片發亮的光

最後我想說,我好喜歡李心潔的旁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