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寄生獸--Parasyte Part 1

寄生兽/寄生兽(上)/

6.9 / 4,089人    109分鐘

導演: 山崎貴
編劇: 岩明均
演員: 染谷將太 阿部貞夫 橋本愛 深津繪里 東出昌大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若初

2015-04-29 21:42:04

對於改編的地方其實不用那麼吹毛求疵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看到很多人像找碴一般捉住每個電影相較於動漫的改編地方然後孤高冷清指點江山地吐槽,其實本不必如此,真人化畢竟與動畫化是不同的,要多些寬容,而且我相信動畫化的寄生獸相對於原作漫畫中的改編差別,在豆瓣暫時沒有人可以超越我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145289/

動漫本是一家,漫畫分鏡能表達的,動畫可以做的更好,因為動畫本質便是【活動的漫畫】,只要製作組願意,動畫中其實每一個分鏡都能還原漫畫的場景,甚至可以加很多duang的特技和鏡頭技巧,如此理論上更能討好原著黨(我看過最還原的漫改作品暫時是【棋魂】)。當然大部份動畫監督都是有個人的藝術追求和獨特風格,當然不會放過再創作、釋放自己內涵的機會,因此漫改的動畫作品才會有贊有扁,百家爭鳴著。(動畫版的《寄生獸》大膽地將90年代初的背景移植到現在,可惜劇情方面的改編卻開始畏首畏尾,24集的長度也顯得捉襟見肘。詳細分析也可參考上面連結。)

而真人改編則不一樣,需要考慮的不只是演員造型是否符合原著人物,還有場景佈置和經費投資以及考慮因劇情長度而進行刪減改編,這幾樣要素當中尤以演員挑選和劇情改編是最吃力不討好的。演員造型符合原作外貌的難免會挑演技氣質(如《逆轉裁判》),一旦演得不好隨時會被說成電影化只是高一點檔次的Cosplay,像電影男主一開始自帶的猥瑣屬性很多人就高呼接受不能;劇情如果保留了經典場景和人物情感鋪墊轉折情節外的適當改編我是完全能接受的,這同時這也是最考驗編劇的地方,因為原著黨(看過動漫或只看過動畫)的情感累積先入為主,往往會對最先呈現的改編地方沒什麼耐性,不滿的情緒也會隨著劇情進行的或增或減活像定時炸彈——像漫改電影《二十世紀少年》因開頭敘事鏡頭與漫畫不同失去懸念遭到觀眾逅病也屬正常現象。另外一提,最完美的漫改作品我認為是Juri的《交響情人夢》系列。

玩三國殺我一直秉承主公陣營的角色(忠臣和內奸)要首先考慮主公心情一樣,這種改編的電影作品首先應顧及的是原著黨的喜悅,因為他們往往是第一批觀眾,口碑與票房的第一波關鍵人物。總體來說,這次劇情改編的還是可圈可點,看了編劇名單才赫然發現上面竟然有古澤良太的名字(他的作品有大家很熟悉的人見人愛的《Legal High》系列和最近被每集劇情打臉的《約會 ~戀愛究竟是什麼呢》)。

編劇俐落地將女二和男主爸爸的角色存在刪掉,畢竟女主的劇情流量也少,抹掉女二個人還是表示理解支持;而身為漫畫重要劇情人物的爸爸角色活在劇中顯然會延伸與妻子旅行造寄生獸追殺、男主駐守醫院保護爸爸(遇上另一個寄生獸的劇情目測也會抹去)、男主與爸爸的相處等一系列跨度篇幅較大的劇情,考慮到電影長度保留爸爸的角色反而得不償失,不如將劇中的情感焦點轉移到主角母子身上。

人物編排上編劇還將A的一部份劇情和島田秀雄融合,使原作兩次的校園大逃殺得以整合;再把A的另一部份劇情和殺害媽媽的寄生獸進行割接,正如剪除多餘枝蔓才能得到頂端優勢,這樣能更好地使原作的人物衝突集中在重點角色之間不至凌亂。

本人覺得該電影改編的兩個亮點分別是男主在天台上擊殺島田秀雄的武器從原作中的石頭改編成男主以【右】為弓(電影前部份有男主帶著【右】瀏覽弓道部的劇情)以鐵管為箭完成射殺;其二是結局處男主在殺寄生獸媽媽時最終因遲慮遭反殺之際,此時媽媽的身體本能阻止了這致命一擊,寄生獸愣住看著阻止自己的右手(小時候為救男主而被燙傷的手),後被男主再反殺,比起原作是由寄生獸同伴補刀,這段的細節鋪墊和情感張力更動人。

電影寄生獸的特效雖不精緻但足夠流暢,染谷將太的演技也是毋容置疑(22歲拍了60多部電影,這年未上映安排拍攝的已經有6部),唯一的遺憾算是導演對劇情的掌控能力略為不足,劇情與劇情的銜接過渡顯得散亂,造成有佳句沒佳章的局面,不過這也無可厚非,原作劇情很多情節過渡主要是集中在男女主角情感上的心理變化和自我認知並隨之反映在週遭的環境上的行為與態度,這是劇情舍割的【失】。

反而是電影凸顯的母性主題讓我有點意外。原作中因為劇情焦點是多方面的,包括對寄生獸存在的探討、人類自身的反思以及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使得我覺得漫畫就算存在大量描繪母性的情節,我也覺得這線索是隱晦的,是霧霾。但當電影捨棄旁枝時,從男主母子的相殺、田宮良子媽媽的母性直覺發現眼前的田宮良子是假的、再到田宮良子想生下肚裡的嬰兒研究人類母親這一角色的有何不同時,整條關於【母性】的線索一氣呵成躍然紙上,始才發現原來原作除了是環保題材以外還有這樣程度的母性探討——而這一探討直到原作中田宮良子死去才算真正結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