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orningr

2015-05-08 03:15:46

《唸唸》不忘的自我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喜歡《唸唸》。
台北的天空的確是讓人難忘的,湛藍湛藍,乾淨得像幾米的畫。張艾嘉的電影,台灣味濃得像台南的一碗杜小月,深情而懷舊。
那年我們在校園電台一起唱「走吧,走吧,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站在陽台上看著星空聊天,眼神比星星更亮;十年後我們喝著咖啡——青春像一塊塊方糖,跳進了人生的苦咖啡——這個味道,好香!
       我喜歡《唸唸》的取景,不那麼繁華熱鬧的台北,海浪翻滾的太平洋之岸,文藝又熱鬧的書店,街邊小小的麵館,面帶微笑又禮貌的陌生人,感覺落實在這裡的生活一定是溫暖的。影片把三個孩子的成長過程,童年,少年,當下的青年變成一個個片段重新編排,打破的是物理時間,重新編排的邏輯則是子女們對父母對童年的一次次確認。
      獨立畫家育美沉浸在對母親的憤怒中,不理解母親為什麼拋下父親和哥哥帶她來到台北,不理解母親怎麼會成了一位文化人沈叔叔的外室,並最終因難產而死,留下她變成孤兒。大塊的色彩,眩暈的紅色,橙黃色的激烈,總是在尋找出路的內心最終在自己也懷孕之後有了契機。育美失散的哥哥育男在綠島長大,考大學離開綠島工作後成為台東的小導遊,表面樂觀開朗熱情的他,內心是無法釋懷的對母親當年拋棄他的失望,對妹妹的思念。育美的男朋友阿翔是失意的拳擊手,害怕面對自己已不適合職業拳手的事實,害怕隔斷自己與父親唯一的聯繫,那個在他很小時候就因為海難去世的父親,給他留下一個一定要成為職業拳手的夢想,渴望用這夢想與父親重逢,卻不得不面對失意的拳手生涯,女朋友意外的懷孕,成長過程里父親缺席的他能否成為一個好父親呢?
阿翔、育男或者育美都是在尋找一個完整的自我,尋找那個在成長過程中缺失的自我,這種缺失使他們的人生充滿了憤怒、失望與膽怯,但正是這些感受如同生活中的鈍痛,讓人生變得更真實,而不是像媽媽講的美人魚故事那麼美好,卻不曾實現。媽媽講的故事,爸爸的期望一直留在孩子的心裡,固執地成長,遺憾的是生活沒有留給他們的父母足夠的時間,只留下了模糊的身影,留下了誤會的心理創傷。
       
      阿翔的父親送他打拳並不是覺得他最適合打拳,而是希望他懂得保護自己不被欺負;育男認為媽媽帶著妹妹離開綠島,一定是偏心妹妹,卻不知道媽媽在爸爸的暴力威逼下沒有選擇,沒日沒夜地為他做好了從小到大的衣服;育美責怪媽媽將自己帶離綠島離開了家,又在媽媽難產去世後成為寄人籬下的孤兒,卻不知道媽媽拚死拚活帶她離開綠島,正是為了成全她繪畫的天賦。長大後似乎與全世界格格不入的他們都在等待著一個和解的機會,等待與過去的和解,與世界的和解,與他人的和解,說到底是與自我的和解。
      每一個生命的成長都是一個故事,是一個沒有結局的故事,局外人看不清個中因果,局內人又何嘗明白一切因緣,不要強求故事的結局,把故事講好了也許更重要,電影是這樣,人生也如是。片段重組加上些許的奇幻色彩使得電影像迷宮,雖然最後以對母親形象的完整解釋、兄妹團圓、戀人相守給了一個圓滿的出路,但是關於生活關於成長關於愛的故事顯然是講不完的,尋找自我,確認自我、堅守自我才是每個生命的圓滿。
      張艾嘉老了,我們成長了,慶幸的是,不管在哪裡生活或工作,獨自行走或是依偎誰身旁,牽著小的還是扶著老的,心裡有一個自我從未消失,反而日漸清晰,生活忙忙叨叨,好在還有一個不改初心的自我,還有一個鞭策我莫改初心的你。如果有一間咖啡館推開門我們回到了華師西五,會不會更美好?也許有些人會不相逢,有些路會不再走,但我知道,我們還是會選擇:堅持做這樣的自己,唸唸不忘的,除了親情與愛,應是自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