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流離者之歌--Dheepan

流浪的迪潘/流离者之歌(港)/边境战魂(台)

7.2 / 16,851人    115分鐘

導演: 賈克歐狄亞
編劇: 賈克歐狄亞 湯瑪斯畢德坎 Noe Debre
演員: 安東尼泰森 卡莉絲沃里斯里瓦桑 克勞蒂維納斯汗比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影評客

2015-05-23 23:39:17

流浪的迪潘


在過去十年內,雅克·歐迪亞成功躍升為當代最廣為人知也最出色的法國導演之一。2001年他憑藉《唇語驚魂》獲得國際關注,2005年又拍攝了可圈可點的《我心遺忘的節奏》。但還是2009年的監獄史詩《預言者》令他真正享譽全球,該片不僅被奧斯卡提名,還榮獲2009年坎城電影節評審團大獎,風頭一時無兩。

2012年的《銹與骨》依然好評如潮、拿獎拿到手軟,並且由於當紅巨星瑪麗昂·歌迪亞加盟,他獲得了更廣泛的受眾群。然而導演這次的新作卻有些追本溯源的意味:一部小成本電影,一幫十八線演員,和一個全新的主題。如此說來它的成功可能也並非偶然,這是一部當之無愧的傑作,也是歐迪亞迄今為止最有力的作品之一,保持了他一貫的高水準卻少了以往的缺陷。也許片尾最後幾分鐘要另當別論,但我們還是從頭說起吧。

本片由雅克·歐迪亞、Noé Debré以及托馬斯·柏戈恩聯合編劇,後者還曾與導演合作過《預言家》和《銹與骨》。故事始於斯里蘭卡,一個叫雅麗妮的女人(Kalieaswari Srinivasan飾)要為年輕孤女伊萊婭(Claudine Vinasithamby飾)尋找容身之處。她們找到一個幾乎素昧平生的男人拿到了新護照,三人一同乘船前往法國。他們都是泰米爾人,是居住在斯里蘭卡的少數派民族,過去一直為獨立而抗爭,然而他們的抗爭在2009年慘遭戰敗。而這個現在叫做迪潘(Antonythasan Jesuthasa飾)的男人,則是一名非常優秀的退役軍人,從前受任於泰米爾猛虎組織。

這個臨時拼湊的家庭在法國被批准進入避難所。深受戰爭和妻兒之死折磨的迪潘,住進一個受毒販控制的破舊住宅區,並做起了看門人。雅麗妮也在這裡找到了工作,她負責照顧當地的幫派大佬卜拉欣(樊尚·羅蒂埃飾)的殘疾叔叔並為他做飯,而伊萊婭則必需要適應在異國新學校的學習生活。他們都努力想往前看,開始一段新的生活;但當紛爭再起時,迪潘決定不再忍讓。

歐迪亞從不吝於在影片中刻畫多元文化,但《流浪的迪潘》是他第一次直面殖民體驗,而這也為影片賦予了新的元素。斯里蘭卡在電影中出現得很少,但推動全片發展的卻正是主角們對它的思念與對新生活的希冀,而在描繪這一場背井離鄉的旅途時,影片也表達得極為詳盡又情真意切。

片名其實有些不準確,因為電影關注的是主角三人,而非只有迪潘(遺憾的是,儘管飾演伊萊婭的新人演員表現非常好,她在後半部份戲份比較少),但由於背負著最沉痛的過去,迪潘是最渴望能融入法國文化的。而雅麗妮則不那麼情願了,畢竟她只有26歲,卻突然攤上了年長的假丈夫和孩子,還要磕磕碰碰地學一門新外語。

兩位主演都非常優秀,而且相對來說都算是螢幕新人:飾演迪潘的Jesuthasan是位小有名氣的作家,而飾演雅麗妮的Srinivasan則是首次進軍大螢幕的話劇演員。他們略顯青澀的演出卻彷彿一個輕描淡寫又濃墨重彩的姿態,讓電影彷彿也擁有了鮮活的心跳聲。假戲成真這個橋段容易讓人想到《美國諜夢》,但片中描繪的愛情甚至遠比《銹與骨》更加真實可信。電影既保持著歐迪亞式原始的生命力,又是他所有作品中最為悲憫和有人情味兒的一部。

首映後的軒然大波表明影片最後一段尚存爭議,也就是迪潘為保護家人奮起反抗的一部份,導演選擇了一種自己更為習慣和更加保守的拍法。我對此倒沒有太大異議,畢竟這個轉折出現得也不算太突兀。隨著電影漸趨尾聲,那種覆水難收的緊張氛圍越來越濃,而迪潘奮起保護這個臨時家庭(即使她們可能並不需要幫助)的決定也並非毫無道理,因為他曾痛失妻兒卻無能無力。也許是歐迪亞拍攝的手法有些太極端了,所以才會引起這些爭議,但這對於電影和角色本身依然是妥帖的:迪潘逃出一個戰場,轉身卻又踏入了另一個;而增強這一幕的視覺衝擊,也使得觀眾對此舉能更加感同身受。當然,儘管如此,我也承認結尾部份是全片最大敗筆,它太過整齊,看起來一點都不走心。

此外,本片在視覺和聲效上無不俱佳。新銳攝影師Eponine Momenceau貢獻了幾個本屆坎城最有紀念意義的電影畫面,電子音樂人Nicolas Jaar的配樂也同樣可圈可點。這就是歐迪亞的鼎盛之作,他摒棄了《銹與骨》中為求深挖人物內心而用力過猛的矯揉造作,而選擇了一種極為人性化、甚至顯得溫情脈脈的世界觀,於是,我們就迎來了這部今年在坎城大放異彩的作品。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