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瘋狂麥斯:憤怒道 Mad Max: Fury Road

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末日先锋战甲飞车(港)/疯狂麦斯愤怒道(台)

8.1 / 1,092,617人    120分鐘

導演: 喬治米勒
演員: 湯姆哈迪 莎莉賽隆 尼可拉斯霍特 蘿西杭亭頓 柔伊克拉維茲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馬慶雲

2015-06-29 03:48:36

《瘋狂的麥克斯4》:氮氣朋克帶來的性奴解放運動


《瘋狂的麥克斯4》:氮氣朋克帶來的性奴解放運動
文/馬慶雲
澳洲的編劇、導演喬治•米勒拍第一部《瘋狂的麥克斯》的時候,中國剛改革開放。這位出生於1945年的導演,實在是老當益壯,在70歲高齡的時候,又拍攝了《瘋狂的麥克斯4》。而且,毫無疑問,這部電影,是其四部系列中藝術水準最高的。
影片講述未來世界,資源緊缺,專制君王暴虐控制飲用水等自然資源,並性奴了大量美女。一個自由革命運動,從覺醒女性的出逃開始。影片調運遠勝《玩命關頭》系列的車隊,進行一路廝殺。最終出逃者沒有找到革命綠地,只能選擇殺回去,解放水源地人民。這個故事的有趣,自然在革命斷然不是出逃而是就地解放上。這位澳洲籍的電影人,提供給我們一個嶄新的故事。
《瘋狂的麥克斯4》揭示出專制的兩項基本要求,第一、是控制資源,第二、是洗腦武裝力量,以戰鬥死亡為無尚榮耀。同時,影片更是以殺回去的精彩橋段設定,讓電影立意更高,要選擇新生活,逃亡遠不是根本,遠方可能沒有綠地,就地解放,才是唯一出路。這一電影立意,與美國本土電影人慣用的「去遠方」的探索追求截然相反。美帝本土影片,大多本處資源枯竭,那就去更遠處看看。深受美國移民文化影響的米勒,為何在六十幾歲的年紀上,生出如此決絕的意志來,值得研究。
當然,與此核心形成鮮明烘托的,則是電影本身的表現手法。首先,是節奏上的一路高潮。以往套路化電影講求上半場慢熱調情,中場打情罵俏,後半場發力猛攻,從而實現影迷的觀影快感。而《瘋狂的麥克斯4》實在像一場上來就玩命的殺父之仇奪妻之恨地廝殺,根本不顧及影迷的觀影高潮快感規律。上半場便是猛攻,大汗淋漓,快感連連,中場也絲毫不做休息,持續發力,搞個梅開二度,下半場直搗黃龍,玩命深入,敢打敢幹,絲毫不顧及影迷們已經快感連連。
所以說,已經有影評人評斷,這是一部甩《玩命關頭7》數十條長安街的電影。而在電影表現手法上,第二個更值得注意,那便是氮氣朋克的機械復古風。我想用蒸汽朋克來定義這部電影在表現手法上的風格,但又覺得並不準確。該片全部機械,確實有蒸汽朋克的影像特點,但影片自身橋段強調,這些機械動力來自氮氣。蒸汽朋克的「蒸汽」特徵被瓦解掉,但機械朋克的特點十分明顯。
這種機械朋克,帶來侷促死亡感。讓影迷在死亡的變態美學中獲得極致審美愉悅。機械朋克的主要特徵,便是將現代機械扭曲化,實現死亡快感。陳丹青先生在《局部》裡邊說到,西方美術審美,很早便以死亡為美學主題,這個主題,在中國並不多見,只是近年來才有一些小跟風。將機械科學在外在形態與內在情緒上,向死亡美學扭曲,是《瘋狂的麥克斯4》非常重要的特徵之一。這種特徵,是中國文化生態裡邊少見的,所以,大陸影迷必然在該部電影中,為之一振。
機械、追逐、死亡、醜惡、專制與暴力廝殺,構成《瘋狂的麥克斯4》高潮連連的各色要素。為與這些並不「美」的外在內容和表現形式構成強烈對比,影片中出逃的性奴美女們,均具備維納斯美學特徵。內在反抗專制暴政,外在性感撩人,這實在是對醜惡美學的精彩對比形補充。
《瘋狂的麥克斯4》是米勒這四部系列片中,質量最好的。它對中國電影人的意義在於,首先是,情懷上的借鑑,暴力電影,要明確為何而打,其次,在於表現手法上的「煥然一新」。我相信,國人看過,必然眼前一亮,我去,電影還可以這麼拍。

公眾號推薦:
馬慶雲【xuezhemaqingyu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