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范思魚

2015-07-02 06:10:39

深深地記著,淡淡地忘了


這是一部有點悶的電影,如果看不進心裡,《唸唸》會讓你感到無聊。但觀影過程中,我卻哭了好幾次,因為這個故事講的是觸手可及的親情。影片既不以劇情取勝,也不講什麼明星效應,除了是梁洛施復出之作,張艾嘉時隔六年再推新作,《唸唸》幾乎沒有什麼賣點。它上映的時候,甚至非常不起眼,還經歷了所謂的「票房失利」,但就這麼一部平淡如水的電影,卻是我一直認為的最能讓人在某個時刻安靜下來去聽聽自己內心聲音的好電影,沒有花里胡哨的包裝,但有美好幽妙的情懷。

魯迅先生說:「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
知乎的用戶回答,這就是情懷。

哥哥阿男穿越回來跟媽媽對話的那場戲,我哭得最厲害,「媽媽帶著妹妹離開了這個家,所以她不愛我。」既然如此,失散的媽媽和妹妹又有什麼好尋找的呢,因為她離開,意味著拋棄……當年輕的媽媽笑著聊起對兩兄妹同等的愛,不僅是阿男哭了,我也感受到也許早已是忽略的事。兩個手工小包包,妹妹的繪畫才華,哥哥的剪紙愛好。其實媽媽一直都深深地記著。阿男不知道母親心中的自己是什麼樣子,卻認為媽媽不愛自己……我們很多人都有可能像戲裡的阿男一樣,背負著太多自以為是的執念和錯覺,我們深深地記著一切揮之不去的恨,卻淡淡地忘了掩藏在心中和細節裡的愛。因為我們,都太缺乏安全感了,並且我們,總是渴望從別人身上尋找到所謂安全感的依靠,其實安全感只來自於自己,你給不了自己的,別人又如何給你?

有些心結的根源,常常在我們自己,當我們醉心於自己的判斷習慣,往往就會變得頭頂上只能看見天空的某個橫截面,張孝全的阿翔,打拳是為了向爸爸證明白己的能力,他不想被人看扁,梁洛施的阿美,時常想起媽媽生前的苦和離世時的夢魘,她太害怕自己重複媽媽的人生,可是,上一輩和下一代之間,不存在完全的必然,因為生命本就是一場巨大的偶然。作為一個旁觀者,我們便能明白,也能變得豁達和清醒,不要用自己以為的,去證明什麼,不要用別人教你的所謂評價,來界定、去定義對方的感覺和感情。凡事與其證明,不如用心感受,你並不是我,怎可與我常在,又怎麼能明我內心所愛、所怕和所想?

那個唱著《愛的代價》的張艾嘉,在這部電影裡改變了風格,不變的仍是那份雋永的情感。《唸唸》的視角,充滿著母性的慈悲和關懷,李心潔飾演的媽媽,是整部電影的靈魂人物,她嫁來這個小島,卻又被自己心裡那能看得見生活斑斕波濤的小島所困,她喜歡給孩子們講美人魚的故事,是因為童話裡有她渴望的自由和充滿了任何可能的未來,所以她出走,帶著妹妹去實現自己心底的渴望。

生命的誕生和終結所充滿的悲和喜,取決於從什麼角度看。美人魚的故事本是帶有悲劇色彩的故事,但卻充滿著生機和希望。要有多堅強,才敢唸唸不忘,妹妹雖然和媽媽在一起生活,卻有著別人看不懂也了解不了的落寞與孤獨,她從小就顯露出過人的繪畫天賦,但是她畫的畫,卻始終與她自己、與周圍的人充滿距離。人是獨立的個體,但永遠與世界密不可分,這樣的聯結,不僅是要好好和他人相處,更要寬容地和自己相處,相處的關鍵,是接納、和解與認同。

最後,要說全片表現最突出的演員,自然還是梁洛施,她在現實中已是三個孩子的媽媽,但我認為她依然擁有著《伊莎貝拉》裡的靈氣,而豐富的人生經歷,也使得她將表演和生活恰到好處地融為一體,所以《唸唸》淬鍊出她被歲月洗滌過的堅韌和柔美,當換了髮型的阿美出現在片尾,和阿翔的默契對視,和哥哥相認時的此時無聲勝有聲,皆令她的笑容,光芒萬丈。請淡淡地忘了分離和告別,只深深地記著所有的美好和愛吧,有一口氣,點一盞燈,唸唸不忘,必有迴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