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魔鬼終結者:創世契機--Terminator Genisys

终结者创世纪/终结者/未来战士创世智能(港)

6.3 / 293,370人    126分鐘

導演: 亞倫泰勒
編劇: 派屈克魯希爾 詹姆斯卡麥隆
演員: 艾米利亞‧克拉克 傑寇特尼 JK 西蒙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玄兒

2015-07-16 09:42:26

未來不是一條暗夜裡的黑色公路——北美新片《終結者:創世紀》漫談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未來不是一條暗夜裡的黑色公路


首先, 讓我們也穿越時光,回到1984年的《終結者》,這部作為系列作品開篇的電影,命名沒有任何的附加資訊,簡單又震撼的名為《The Terminator》,中文譯名《終結者》 。從這樣的電影的名字來看,單純的像當初並沒有預料或者打算拍攝續集一樣。

而Terminator這個單詞,通過詹姆斯.卡梅隆導演的塑造,在一代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當時間轉眼過去七年,1991年《終結者2:Judgment Day》開啟了這部作品的續集系列。在此之後,每一部電影都有了自己的主題:2003年的《終結者3:Rise of the Machines》,2009年的《終結者4: Salvation》,一直到今年的系列重啟《終結者: Genisys》。不得不說,就像今年重啟的《侏羅紀世界》一樣,《終結者:創世紀》也面臨著老版的承接和重啟的新意的雙重拷問。(以下內容涉及輕微劇透)

關於承接的問題,不得不的先提一下終結者系列開篇的經典鏡頭:「鋼鐵車輪下的屍骨」。這樣直白的開篇和字幕加旁白交代故事背景,像極了早兩年的《銀翼殺手》,給人冷峻殘酷的未來末世感。同時也是一代人對未來,對科技,對武器發展的悲觀意識產物。人類從上個世紀以來,就一直擔心被自己過度發明出來的核力量毀滅。現如今對核能的恐懼漸漸平緩,對人工智慧的隱憂又漸漸的崛起。而一切的恐懼都來源不可預測性和不具掌控力,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人們對武力,網路和人工智慧的終極恐懼和隱憂,都體現的這部經典的《終結者》里。而這樣的未來假設,時至今日也不為過:武力失控,智能網路電腦控制世界,開啟毀滅人類的屠殺。一切問題依舊是人類的心頭所繫。

而幾部前電影的開篇,在交代完背景之後,也就是人類所嘗到的惡果之後,就立即通過主角的時光穿梭,將時間拉回當代。無論劇情怎麼變,觀眾們始終跟著「終結者們」,在同時代里展開故事的來龍去脈。穿越回1980年代的第一部自不用說,1990年代的第二部,時間上正好與女主角的孩子年紀相符。而最新的第五部,特意安排整隊人馬,穿越到21世紀——正值人類飛速發展智能硬件和網路件的時代。對,你想的沒錯,就是我們現在人手一個終端,時時連接在網路上的時代。

而有趣的是,無論影片在哪個時代展開故事,開篇對警察身份的諷刺是一如既往的堅持,就像對現世體制的抗議和警鐘一樣。無論是對第一部中,警察上來就不明所以的追逐未來的反抗軍代表凱爾,之後又被凱爾毫不費力的甩掉,輕鬆到過程中還替Nike打了個廣告,之後又順便從警車裡拿走一把火力超強的散彈槍。加上影片後續對警署體系和機制的諷刺,即映射了警察的無能,又諷刺了體制的失效。

緊接著,第二部里乾脆直接讓 T-1000 借用警察身份,導致全場通行無阻。而在最新一部中,更是結合了兩者,讓韓裔男演員李秉憲扮演的T-1000,直接喬裝成了警察,追殺年輕的凱爾。

這一點的延續和創新上,明顯的看出前幾部系列的《終結者》一直秉持著對警察體系質疑,而在危機面前,相信警察是件可笑的事情。警員的弱爆,警長的迂腐,對體制的過於依賴和信任,讓大反派機器人們,可以在各種場合下,如入無人之境,大肆殺戮。這樣的劇情設計也是很大程度上從反面襯託了,對現實的反思和質疑的主題。

而在最新的這部終結者中,開篇同樣短暫的延續了這樣對警察身份利用。但是在影片之後的情節中,心理評估師的角色得以轉變了態度,不再是那個堅持凱爾和薩拉精神有問題的偏執諮詢師,而是變為了一個豁然開朗的協助者。一個簡單改變,讓這部劇對警察身份與體制的映射變得不再鮮明,而是變的模糊,不再是添亂和反派的利用重點。從而讓觀眾也由此,開始感受到這部重啟的《終結者》,開始與以往的主題漸漸偏離。

接下來,關於更多創新的問題。一部電影的新意,不是簡單的劇情創意或者新角色的加入,而是讓經典的鏡頭,煥發不同的生命力。就像《侏羅紀世界》對《大白鯊》鏡頭的致敬一樣,讓你明明眼看著是同樣的鏡頭,但是再一次的呈現卻令你不由得驚嘆,其中的感覺是那麼的熟悉,卻又給人一種原地昇華的感覺。

在最新這部《終結者:創世紀》中,就可以兩次感受到這樣的震感,分別是兩次「赤裸的時間穿越」。眾所周知,終結者系列電影中,第一著名的鏡頭就是阿諾先生赤裸的以類似大衛的姿態出現在當代。而第二個可以稱為經典的鏡頭就是時光穿越的過程了。這個跨越世紀從未改變的,只可讓赤裸的人體穿梭時空的時間機器。在上個世紀,一度滿足了人類對赤裸肌肉男的眼福。而到了21世紀《終結者:創世紀》中,這一個鏡頭的延續得到了升級。

在還原了同樣的時光機器和穿越效果的前提下,將這一次的時光之旅,從孤膽的英雄,變成了雙體的結合之旅。在這一部中,年輕的凱爾和莎拉,雙雙赤裸,在球體的閃電中,緊緊的擁抱在一起。這樣的效果,是之前單人掙扎的穿越,遠遠無法達到的。而這樣還不夠,接下來,還要讓兩位終結者,也就是大反派T-3000(化身莎拉的兒子約翰)和守護者T-800(老年阿諾)在時光穿梭的電光四射中,雙雙扭打在一起,旋轉,撕裂,直至毀滅。

這樣的雙體穿越,給人留下無比震撼的視覺感官和內心感覺。同時也非常契合影片的因果關係鏈。莎拉·康納和凱爾·里斯,無論在什麼時代相遇,無論在什麼情況下相遇,兩人將永遠的結合。

而正反兩派的終結者,也將持續的戰鬥下去,直至將對方消滅。因為他們是「終結者」,他們會一直堅守任務和使命,無論是被天網利用的「邪惡」一方,還是被人類利用的「正義」一方,某種程度上,他們都只是被某種利益所利用的機器而已。

影片這樣的劇情設置,鮮明的呈現了一種武器或者一部機器被用作善意或者惡意的兩種可能性。以此類推,警察的制度也是一樣,看似正義的代表,也可能被壞人利用。而看似無情的機器,也可以守護人類,並且與人類產生一定的情感聯繫,當然這樣的後者,更傾向於人類的自我感覺良好與美好想像。亦如守護者身份的終結者,從第二部起,到最新一部中,對著主角們露出的那張,十八顆牙的笑臉。生硬的表情背後,卻是最恰當的情感流露。

最後,想說一下終結者系列對於未來主題的延續和闡述。在這第一部的結尾中,莎拉·康納獨自一人生存了下來,並且帶著未知和疑問走向遠方,踏上自己的征程,從而被陌生的孩子拍下那張前途未卜的茫然表情。而到了第二部,莎拉·康納一直在重複,未來對她來說是暗夜裡的黑色公路,而她要一直走下去,去書寫歷史。而在最新一部的結尾,主角們給出了在災難面前:「這是一條直線,你走下去,不要回頭。」的信念。又在影片結尾再次說出:「未來的道路不止一條,並且堅信未來絕對不是悲劇。」的收尾。

幾部的系列電影中,都延續並闡述了,未來的選擇還是在人類自己的手中,即便結局擺在眼前,我們依然有著改變歷史的機會。這樣越來越明朗,越來越積極的價值觀,可以感受到近年來,人類對未來,對科技進步逐漸樂觀態度。這樣的態度轉變,就像對正義的化身——阿諾扮演的守護者的信任一樣。尤其表現為,在最新一部影片的結尾,特別給了他重生的機會。

與其他部份的承接與創新一樣,每一部中浴火重生的鋼鐵身軀,破除人類的偽裝,暴露出機械的殺戮本質,展開終結者最後的追殺。而之前每一部中,都會被人類消滅的未來機器,在最新的一部中,先是雙雙毀滅,之後通過暗線復活,成為這一部中最為顛覆的不同之處。

這一次作為守護者終結者,不但信守了自己「I will be back.」的諾言,還終於完成了自我升級,從老舊的T-800,一躍成為T-1000的不死之身,如果一定要給他的不死,找一個合理的理由,既然主角們都可以改變歷史,那麼守護者也有機會改變自己的死亡結局,從而與主角們幸福美好的生活下去。

至於他將在何時再次歸來,就要看今年觀眾買單的情況了。製片方的老年終結者角色和龍女主演的噱頭,相信也是著實的吸引了一批觀眾前去影院捧場。不管怎麼說,藉此機會,再次回顧一下卡梅隆導演的第一部和第二部《終結者》作品,實屬必要,同時也為其中緊湊的節奏,鏡頭的轉換和夢境的剪輯所驚嘆。

而在最新一部中,添加的親情元素更是讓人物的情感線複雜化,年老守護者與莎拉的父女情義,莎拉與兒子約翰的相遇,凱爾尷尬的父親角色,讓人興奮之餘不失驚喜,而對其中主題和價值觀略微的跑偏,可以間接的理解為時代不同了,主創和觀眾對未來,對體制,對科技的看法都是不再單一的敵對性的思考了。人們開始在多元的兩面性里,更客觀理智的看待問題。也許這也是唯一能解釋,這一次重啟的《終結者:創世紀》中,終結者沒有離開,男女主角沒有死亡,而是一起生存了下來,為人類開啟了未來之路:「未來的路不止一條,即使只有一條,也一定不是悲劇。」 ,影片如此彪悍的價值觀,不需要解釋。


2015年7月15日 小玄兒記 ,Dreamers電影評論成員
------------------------------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
歡迎微信訂閱我的:小玄兒的電影推薦與漫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