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日落真相--Emperor

天皇/日落真相(台)/战争后的天皇

6.5 / 11,859人    USA:105分鐘

導演: 彼得韋伯
編劇: Vera Blasi David Klass
演員: 馬修福克斯 湯米李瓊斯 初音映莉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天火同人

2015-08-01 04:55:18

戰爭猛獸被囚禁了,卻留下了一把打開鐵籠的鑰匙!


日本侵略了大半個環太平洋地區,最終卻只付出了被兩顆原子彈轟炸的代價。戰後又在美國「對抗赤色浪潮」的戰略意圖下成為亞洲的橋頭堡和前進基地,從而開啟了民主化進程和現代化重建之路。這是對中國最大的不公!沒有中國戰場艱苦卓絕的對抗和消耗,日本人不會被美國人輕易打敗。然後戰後的日本,卻對中國沒有絲毫愧疚之心。被稱為「日本第一高塔」的「八紘一宇」塔,至今還佇立在宮崎縣西北60麥克的丘陵之上。(這座塔的設計和用心就是天皇統治全世界。)被稱為「小靖國神社」的興亞觀音院,裡面的興亞觀音像至今還受到日本民眾的供奉與參拜。(「興亞觀音院」是日本二戰甲級戰犯松井石根為紀念日本發動的所謂「聖戰」的戰犯以及其他犧牲者而設立的。)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誰?就是裕仁天皇!這部片子刻意美化了裕仁的形象,把裕仁塑造成無意的參與者,事實上,裕仁才是這場戰爭的罪魁禍首!

讓我們回顧歷史。

1932年5月,致力於避免中日戰爭的日本首相犬養毅被軍人暗殺,此後,日本舉國進入軍國主義時代,開啟了戰爭機器。從此,亞洲一片血雨腥風。

時至今日,日本史學家服部卓四郎的《大東亞戰爭全史》,就當年日本的政治轉型提出了三個理由:

其一,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列強對日本的壓迫、尤其是美國的壓迫。

美國主張廢除日英同盟、在華盛頓會議上限制日本海軍主力艦的噸位、廢除石井/藍辛協定、限制日本在滿蒙的特殊權益、制定排日的移民法案等,給日本的前途投下陰影。

其二,西方列強對日本的經濟排擠。

隨著工業化的躍進,日本日益需要從海外進口物資和向海外開闢市場,但歐美國家紛紛高築關稅壁壘保護自身產業,面臨人口過剩、資源貧乏、資金不足的日本,逐漸被從世界市場上排擠出去,生存從根本上受到了威脅。

其三,中國的排日運動。

認為中國收復國家權利的運動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民族自絕運動相結合,矛頭直指日本,排日政策同時為中國提供了統一國家的手段,抵制日貨運動瀰漫中國,發展到了叫喊要收復旅順大連和南滿鐵路的地步,終於釀成滿洲事變的爆發。

這就是服部卓四郎在《大東亞戰爭全史》中提出的日本轉向法西斯的緣由。

核心其實就一句話:都是別人的錯。

侵略別的國家,佔領別國土地,屠殺別國人民,掠奪別國財富,不但不應由日本負責,日本自己還滿肚子牢騷、滿內心委屈、滿腦袋不服。至於日本應負什麼責任?一點兒也沒有。「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珍珠港」事變竟然都是別人的不是,沒有日本的不是。

這樣的書竟然被選定為日本的教科書,看來還不僅僅是用島國國民性的狹隘來解釋那樣簡單。如果早些把這些堂堂正正的法西斯理由、戰爭理由炮製出來,當年的日本為什麼還要無條件投降呢?

日本現在年年在廣島原子彈爆炸那天為日本的戰爭受害者搞和平祈禱,卻從來不為其發動侵略戰爭死難的中國人、朝鮮人、菲律賓人、馬來西亞人、印度尼西亞人、越南人、泰國人、緬甸人這些戰爭受害者的和平祈禱。只記住兩顆原子彈,只記住自己受了原子彈之害,忘掉當年雪片一樣支持法西斯分子的信件,忘掉主動願意嫁給他們的姑娘,忘掉剁下來泡在酒精裡的那些手指,忘掉當年張燈結綵、扶老攜幼為其軍隊攻城奪地而歡呼、遊行、慶祝,能夠總結出真正應該銘記的教訓嗎?如果僅僅祈禱把和平和生存留給自己而不在乎別人的死亡和苦難,甚至還要刪改教科書中的有關記載,甚至再編纂那些滿紙謊言的所謂「教科書」,軍國主義真的能夠在日本根絕嗎?我們也有一些「胸中有數(各種各樣的統計數字)、目中無人(國民特質、思維習性)」的學者,認為日本轉向法西斯的原因雖然在內部,卻主要是少數軍人不滿現狀所致。認為1921年華盛頓九國會議後,日本開始實行裁軍,軍費由1921年的7.3億日元下降為1930年的5億日元以下,減幅達40%,引起軍人的強烈不滿。「對於職業軍人來說,除了軍事以外他們沒有其他特長,裁軍等於砸他們的飯碗。此外裁軍以前職業軍人是社會上最受尊敬的人,軍隊是最光榮的職業。但裁軍開始後,職業軍人一下變成社會上多餘的人,最好的學生不再報考軍事院校,一些飯店甚至拒絕穿軍服者進入。裁軍給職業軍人們帶來的失落感和焦躁感是可想而知的。」

東郭先生一樣善良的學者又為對方想出一條多麼絕妙的出路:軍費削減竟然也成了轉向法西斯的理由。前者說轉向法西斯不是日本的選擇而是美、英、中迫使日本作出的選擇,後者說即使是日本的選擇,也是日本軍人的選擇而不是日本民族和日本國家的選擇。

法西斯禾苗為什麼在日本長得如此茁壯、如此瘋狂?其土壤在哪裡?養分是什麼?根須在何處?僅僅是少數壞分子蒙蔽了廣大人民群眾?

以少壯軍官為主的日本昭和軍閥集團的瘋狂,根源於日本社會情緒的瘋狂。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熱血青年。都想用熱血開闢出一條理想的前進道路。但一個人會走入誤區,一代人也會走入誤區,甚至包括一個民族。導致整個國家轉向法西斯的責任,絕不能僅僅歸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遠東軍事法庭判處絞刑的幾個甲級戰犯。當俄國的熱血青年推翻了羅曼諾夫王朝,實現了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中國的熱血青年推翻了愛新覺羅王朝,實現了1911年辛亥革命,並在1919年的「五四」運動之後開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日本卻走上了另外一條道路。

1926年12月25日,當北伐軍正在中國大地摧枯拉朽、莫斯科的史達林與托洛茨基正就中國革命問題爭辯不已的時候,日本第一百二十四代天皇裕仁即位,改元「昭和」。由此開始了一場以少壯軍人為前導、以清除腐敗為旗號、將整個日本拖入法西斯深淵的「昭和維新」運動。

這伙少壯軍人也是日本的熱血青年。他們對日本現存社會充滿了批判。但他們批判的武器不是馬克思主義,而是法西斯主義。

這些少壯派軍人逐漸掌握了日本這台戰爭機器的控制權,進而將戰火燒向了整個亞洲,而直接培植、間接支持少壯軍官們的,就是躲在幕後的裕仁天皇。從河本大作到板垣征四郎、石原莞爾,無法無天的少壯軍官們不是參加過宮內的大學寮、就是反長州藩的駐外武官集團,基本都是日本法西斯組織一夕會或櫻會的成員。而這些組織,都或明或暗地受到了天皇的支持和資助。

天皇樂意與他年齡相仿的這些年輕軍官在前面打頭陣,卻不用承擔他們失誤的責任。所以表面上一切都由參謀們越權直接指揮部隊進行,實際一切早已規定停當了。

二戰後,日本作為戰敗國在美國主導下,制定了永久性的《和平憲法》,在其制約下,日本的軍事戰略由「對外擴張」變為「被動防禦」,軍隊進行整編,武裝力量以自衛隊的形式存在,武裝規模和編製被大幅壓縮,日本的軍事安全由美國負責保護。「冷戰」結束後,日本國內軍國主義思潮暗自湧動,右翼勢力沉渣泛起,變為「普通國家」的思想稱為日本主流思想,從「安全保障廳」到「防衛廳」,再到「防衛省」;從《國防基本方針》的通過到《綜合安全保障戰略》的出台,日本軍事戰略一步步從「專守防衛」向「海外進攻型」轉變和調整。

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日軍軍國主義的幽靈並沒有隨著二戰的戰敗而滅亡,而是正在悄悄復甦,並逐漸掙脫戰後憲法的制約!日本的軍政要員,其父輩均是二戰中日本法西斯勢力的實力派人物,日本的右翼勢力,從來沒有懺悔,更不會自然消亡!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日本還會繼續像軍國主義道路愈行愈遠,中日間終將一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