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流浪的許願瓶

2015-08-22 03:15:55

我是誰:沒有絕對安全的系統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衝著豆瓣上的高分,義無反顧地點進了B站的連結,於是大腦幾天都處於癲狂狀態。好想把自己的腦神經剪成斷路,這樣興奮的傳導就會被抑制,我實在受夠了它沒日沒夜的主宰。
       在我看來,這是一部非常不錯的德國電影,表面上講駭客入侵電腦的高科技手段,實則映射人類才是系統中最大的漏洞,結尾的雙反轉玩了一把高智商,僅用十分鐘顛覆你先前所有的認知。當然,難免有人會用《致命ID》、《驚天魔盜團》、《V字仇殺隊》等一系列電影來類比這部影片,指出其中存在的bug,喧賓奪主秀一番自己的逼格。對於這種行為我只想說,每個人所作出的判斷總會受到個人經驗的侷限,你可以不認同我口中的「好」,但你起碼做到不侮辱和不排擠吧。難以忘懷的是牆上貼著的《搏擊俱樂部》的海報,是向David Fincher致敬嗎?別說男主的長相也跟Edward Norton有幾分相像,簡直了!這裡小小的插句,男主名叫Tom Schilling,在一部打分頗高的德國迷你劇《我們的父輩》中也有出演,就是之前一直想看卻遲遲未下手的,看來現在要提上日程。劇中男主和隊長的基情似有若無,包紮傷口那恩愛秀的,隊友機智的吐槽一語中的——「兩位要抽個事後煙嗎?情意綿綿啊」,然而旁觀群眾早已看穿一切。有人說標題是這部電影的敗筆,可是我就是衝著它去看的啊,因為名字長長長長長才看得見。Who am I (我是誰)恰恰也對應著哲學的終極命題,很有玩味的論證。
       影片中最被大家津津樂道的部份是駭客世界的化虛擬為形象,技術小白也不怕看不懂。小醜的面具象徵網路中資訊源的匿名,你無從知曉坐在電腦桌前的人姓甚名誰,你所掌握的不過是他的ID和IP,所以你無法想像MRX竟是一個十九歲的少年。木馬中的木馬將病毒的轉嫁詮釋的很到位,錘子等工具更是起到了輔助理解的作用,給編劇的創意點讚。看完後我的第一反應是立志當個駭客,看他們玩起程式設計來不費吹灰之力,德國聯邦調查局也只是用來練練手的好嘛。下次誰再敢嘲笑程序猿,看我不用這片兒鄙視死他。
       接下來一起感受一下片中的金玉良言,首先是駭客必備生存法則,要跟毛主席語錄一樣牢記在心——不要在虛擬世界中約束你的行為;敢做就能贏;沒有一個系統是安全的。尤其是最後一點,人不能總藏在他的電腦後面,最大的安全漏洞並不是存在幹什麼程序或者伺服器內,人類才是最大的安全漏洞。理由有兩個:一個是人類天生膽小且容易被騙,另一個則是人們只看到他們願意看到的。不禁想感嘆句:學好社會工程學,走南闖北都不怕啊。片中方糖作為首尾呼應的道具,對精分還是陰謀給出了合理的解釋,暗示clay(clown laugh at you)的成員自始至終都是四個。可惜當母性大發的漢娜意識到真相的時候為時已晚,金髮騷年早已憑影帝級的演技掙得了四張船票。這句話同樣厚顏無恥惹人愛——要是生活送了你一個檸檬,那你應該再要點鹽與龍舌蘭。你愈是理直氣壯,別人愈是會對你唯命是從。
       最後來分享一個很有趣的周邊新聞,索尼因為這部電影要上映被來自某一個地方的駭客給黑了,索尼公司一些高層人員的社保帳號甚至都被公佈到了網上,劇里劇外傻傻分不清楚啊。還有「無姓之人」的名字好酷,我已把新浪暱稱成功改為Keine_Nachnamen。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