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刺客聶隱娘--The Assassin

刺客聂隐娘/聂隐娘/

6.3 / 15,834人    105分鐘

導演: 侯孝賢
編劇: 朱天文
演員: 舒淇 張震 謝欣穎 妻夫木聰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絕情書

2015-08-28 05:18:27

青鸞舞鏡,亦只是一時。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電影看完,第一時間看了網上貼出來的劇本。遺憾有了解答。電影很好,精雕細琢,唐朝考究的生活展現得淋漓,而且不刻意,自然而然。天下大勢均在不言中,家之鬥,藩鎮之鬥,國政之鬥。銳化過後的絕美場景,配4比3的畫面比例,老武俠的氣韻油然而生。

    但終究有些遺憾。電影舍了故事,捨得太過,以致於人事物膠著,在一張一張面孔中費力的尋找線索和邏輯,令觀影過程疲憊不堪,而且徒勞無獲。

    幸而在看完以後立刻翻看了網上的貼出的劇本,終於釋然。更感覺電影不僅舍了故事,也舍了人物,使這個電影需要在了解故事以後才能被欣賞,才能被看懂,終究不完整。

    所以我談感受,談看了電影的感受,更談讀了劇本以後的感受。

    天下大勢,非殺一人能左右,也非保一方安穩能改變。良藥苦口,卻只能治標。

    電影有個很重要的主題,青鸞舞鏡。《異苑》卷三: 「罽賓國王買得一鸞,欲其鳴,不可致,飾金繁,饗珍饈,對之愈戚,三年不鳴。夫人曰:
『嘗聞鸞見類則鳴,何不懸鏡照之。』王從其言,鸞睹影悲鳴,衝霄一奮而絕。」

    無非孤獨。

    片中有兩個極其重要的人物,代表了青鸞的含義,影響聶隱娘一生。而這兩人,也正是亂世中的兩個重要的縮影,象徵不同的救贖。

    一者嘉城公主,隻身和親,獨嫁番邦,散了京城侍從,以示安身魏博的決心。

    一者嘉信公主,落髮為尼,侍天習武,專門刺殺暴虐的藩鎮,而無可匹敵。

    道姑公主以殺為救,擄走聶隱娘後教導其曰:隱劍之志,在於止殺,殺一獨夫賊子能救千百人,就殺。

    電影中有一幕,道姑孑然一身,站立青山之崖,白衣不動,素不染塵,雖立危崖而若蒼松,自有一股泰然氣勢。山谷寒氣逼人,有冥冥薄霧,氤氳而升。一點白,落於山間,超然獨立,如青鸞。

    道姑所殺之人不知凡幾,皆為大惡,她自確信無一錯殺。因此才能教導聶隱娘,與聖人同憂,而絕人倫親情。

    這是道姑對於時勢的見解,也是對蒼生的救贖。殺一救百,即為善。雖貴為公主,以甘願棲身山野。奉天行道,內心之堅定,當世無人能及。

    而其孿生妹妹,則代表了另一種決心。隻身和親,為求朝政安穩。以一己之力,斡旋於朝廷與番邦勢力之間。上要定藩王與諸臣,下要收民心,其中之難,不難想像。

    將近二十年的時間內,令殺兄篡位的藩王不越雷池,更以高貴優雅的姿態讓包括聶隱娘之內人憧憬不已。這種強不似道姑之強,卻也不啻於道姑之強。沒有強大的內心,與讓人忌憚的表現,是無法做到的。

    同樣是公主,同樣的舉目無親,所以才會在聽聞皇帝駕崩,幼帝再崩時咯血而亡。

    她同樣堅信自己的努力是對的。

    因此道姑來殺藩王時,她攔下來了:季幾年紀尚幼,主公死,魏博必大亂,非我能掌握。今主公有我督看,季兒靠我教導,我必使父子二人,不逾河洛一步。

    這是另外一種救贖之道。不興兵,不起爭,百姓與朝廷,便能安穩。

    可惜的是,這兩段關於公主的劇情,在電影中被捨棄了。只留下聶隱娘謝師絕義,不殺表兄。

    兩位公主的選擇,其實是沒有對錯的。但天下大勢,非朝夕而成。番邦割據,殺一人,另一人替之,始終無盡。而同樣的,安撫一時,番邦勢大,不服朝廷的局面仍在,終究還是會亂。

    因而二者都不可能真正改變已到邊緣的局勢。

    隱娘棄劍,因明白自身無能為力。

    這是一種自我救贖。天下不可左右,放手,任其自然而然。而自己至少可以不至瘋狂,不用像同兩位公主,強大而孤獨。

    陪伴聶隱娘的負鏡少年來自東瀛,也是一種隱喻。鏡在這個故事中就是一種反應孤獨的象徵物,與鏡同在,意為與孤獨同在。負鏡少年就代表了那面鏡子,照射著聶隱娘師從兩位公主之後的孤獨。

    但同時,負鏡少年又隱喻了聶隱娘的不孤獨,代表了聶隱娘終究有人陪伴。這少年來自東瀛,避開了唐末的局勢,也避開了那個環境中的人本應有的身不由己。代表了一種隔離了現實的安慰,一種想像中的知己。

    此種表達,是中國的傳記傳說獨有的慈悲。令聶隱娘沒有走上青鸞舞鏡的命運。

    中國的武俠里,一直有推崇「隱」這個概念。有小隱於野,大隱於市的說法。這是一種道家思想的延伸,隱者,無為也。上善若水,和光同塵,都是隱。

    隱娘習武,第一年,劍長二尺,刀鋒利可刃毛。第三年,能刺猿狖,百無一失。第五年,能越空騰枝,刺鷹隼,沒有不中,劍長五寸,飛禽遇見,不知何所來。第七年,劍三寸,刺賊於光天化日實集裡,無人能察覺。

    凡鳥獸一定藏匿形影,所以蛇色逐地,兔必赤,鷹色隨樹,同化於物類之中,冥然忘形。影無形,響應聲,無形則無影,無聲則無響,是謂隱劍。

    隱,是電影除了孤獨以外的另一個重要表達。

    無論是嘉信公主的殺,還是嘉誠公主的不殺,都離不開隱。隱不是消失,而是同化。同化於這個時代,同化於當時的道德標準與價值觀。隱,才是入世,才是真正的參與其中。

    當聶隱娘還是聶隱娘時,她是一個刺殺藩鎮的殺手,是那個時代的產物,也是那個時代的組成部份。

    所謂隱於其中。

    真正的出世不是隱,而是不存在。非是道姑公主的獨身山野,也非是和親公主的入鄉隨俗,而是撒手,與我無關。

    聶隱娘從隱開始,歸於無名。象徵天下大勢,非一人可以左右,青鸞之舞,亦只是一時。
    

評論